王美蘭 陳志強
?
康復護理干預對手外傷患者術后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
王美蘭陳志強
目的:探討康復護理干預對手外傷術后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手外傷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干預。觀察患者干預后上肢功能恢復情況及患者的滿意度。結果: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后8周患者術后上肢功能恢復正常76例,基本正常4例,無輕度功能障礙及肩周炎發(fā)生。80例患者總滿意率為98.75%。結論:針對手外傷術后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上肢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手外傷;康復護理;上肢功能;并發(fā)癥
手外傷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針對其治療不僅需要盡可能地恢復患者的手部功能,同時還要滿足其美觀要求[1]。治療時一般采取手術方式,完成手術后,需要對患者進行一定時間的制動,這期間患者患側手和上肢均無法自由活動,一旦忽視患者上肢功能的保護及恢復,將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針對該類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對于確保手術效果具有積極意義,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9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手外傷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均經臨床確診符合手術指征,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16~65歲,平均(34.50±5.50)歲。損傷類型:開放性損傷44例,閉合性損傷36例。住院時間24~37 d,平均(31.20±3.30) d。
1.2方法所有患者根據實際情況實施相應手術,均順利完成。實施手術過程中給予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主要包括血運護理[2]、疼痛護理,及時為患者更換敷料,引導患者進行適度的功能鍛煉等[3]。在此基礎上,所有患者均實施康復護理干預,主要包括:(1)強化心理護理?;颊邔Σ∏槿狈α私猓嬖诳謶指?,護理人員要主動地和患者溝通,讓患者了解疾病的危害性和護理的必要性,讓患者對痊愈充滿信心,減輕患者對病癥的疑慮和恐懼,讓其在心理和身體都處于最佳狀態(tài),這樣有助于身體恢復。(2)開展手指鍛煉。積極指導患者主動實施手指功能鍛煉,具體操作為進行手指的伸直活動,然后放松,讓手指恢復被動屈曲狀態(tài)。先努力伸直、再放松,使手指在被動屈曲與伸直狀態(tài)中切換,先使其指間關節(jié)處于自然屈曲狀態(tài),然后盡最大努力被動屈曲患指的掌指關節(jié)10次,再讓患者主動伸展指關節(jié)10次。(3)開展腕關節(jié)鍛煉。引導患者開展術側腕關節(jié)活動,讓傷側的腕關節(jié)處于被動屈曲位,進行扭轉運動,順時針扭轉1圈后再逆時針扭轉1圈,重復6次,防止患者腕關節(jié)長期處于屈曲位導致關節(jié)僵直或畸形。完成上述鍛煉的同時,引導患者進行綜合性手功能鍛煉,含手的伸、抓、握等動作,每次30 min,每天1次。(4)睡眠護理?;颊呖赡苡捎谛g后的疼痛以及體位等難以入睡,引導患者以入睡前冥想的方式調整身心狀態(tài),以有效保證其充足的睡眠并提升睡眠質量,促進其盡快恢復。(5)知識宣教。積極幫助患者準備好相關的醫(yī)學知識以及康復鍛煉知識,制作成淺顯易懂的卡片資料等,發(fā)放給患者;積極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引導患者正確進行治療和鍛煉。
1.3觀察指標分別于患者出院8周后對其上肢功能予以評定:(1)正常。手上舉達180°,內外旋達90°,手后伸內旋時拇指可達T10棘突,功能完全恢復。(2)基本正常。上舉達120°~150°,內外旋達30°~60°,后伸內旋拇指達L1棘突,功能恢復80%~90%。(3)輕度障礙。手和上肢伴有疼痛,手上舉范圍為90°~120°,內、外旋范圍達20°~60°,后伸內旋時拇指達L3棘突水平,生活基本自理。(4)誘發(fā)肩周炎。肩關節(jié)明顯疼痛,嚴重影響睡眠,手上舉范圍不足90°,內、外旋范圍不足20°,日常生活動作受限。同時,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
2.1患者干預后上肢功能恢復情況本組80例患者經積極康復護理干預,出院8周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復正常76例,基本正常4例,無輕度功能障礙及肩周炎發(fā)生。
2.2患者滿意度情況80例患者完成治療和護理后,69例滿意,10例基本滿意,1例不滿意,總滿意率為98.75%。
手外傷患者可因長時間的固定制動,出現患肢腫脹、肌腱黏連、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等功能障礙[4]。有學者研究認為[5],對患者的手部實施制動3周后,其手部力量將下降18%~45%左右,通過有效的康復護理干預,可以促進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復。在實施術后護理過程中,必須有效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重點觀察是否發(fā)生感染、關節(jié)活動障礙以及肌肉萎縮等。大部分的手外傷伴有軟組織的缺損,難以進行徹底的清創(chuàng)。因此,必須在完成手術后,嚴密觀察切口的愈合情況,針對具體情況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護理人員必須積極與患者溝通,明確患者的需求,掌握患者的思想動態(tài)等,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引導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態(tài),盡量減少負性心理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實施康復護理干預,重點要參考臨床經驗以及客觀依據等,明確護理的實際問題。針對手外傷術后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應當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準確把握早期功能鍛煉的時機。周曉美等[6]研究認為,術后第3天就可以實施康復訓練。具體操作中,必須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以及具體病情等選擇最佳的鍛煉時機,要有效避免盲目進行早期功能鍛煉。(2)準確把握早期功能鍛煉的內容。實施鍛煉的目的就是有效促進患者患處的血液循環(huán)和功能的康復,需要幫助患者制訂好相關的功能鍛煉流程,對患者進行相關的知識宣教,引導其充分掌握鍛煉的內容、方法以及時間。(3)要有效提高患者的功能鍛煉依從性。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依從性的主要手段,應當根據患者的性格特征等進行適當的健康宣教,宣教的內容及時間必須針對患者的文化程度不同適當傾斜。針對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可以實施重復宣教以保證科學性、時效性和策略性[7]。(4)積極開展心理護理。要有效避免患者的負性情緒,首先應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為患者提供一些信息支持,包括疾病的性質、治療和預后以及注意事項等,以消除患者由于缺乏相關知識而產生的負性情緒,同時,要多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以提高患者社會和家庭的支持力度,消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
綜上所述,對手外傷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上肢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促進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復。
[1]劉偉信,陳朝陽,陳慧蘭.腹部帶真皮下血管網帶蒂皮瓣在手外傷皮膚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4):122.
[2]陳秀花,高岸英,劉冬梅.腹部帶蒂皮瓣修復術17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4):39-40.
[3]顧莉莉,張瑩,程振平.觀察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手外傷患者的護理效果[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5(3):153-154.
[4]羅英華.手外傷的康復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13,24(1):2241-2242.
[5]孫建新,張可帥.腹部帶蒂皮瓣在修復手外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20(4):83-85.
[6]周曉美,劉曉雙,寧斐,等.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7):1563-1567.
[7]徐明霞,卿冰.護理干預在預防手外傷患者術后功能障礙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5,23(5):144.
(本文編輯陳景景)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upper limb functional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hand injury after surgery
WANG Mei-lan,CHEN Zhi-qiang
(Yantian District Yangang Hospital of Shenzhen,Shenzhen518083)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upper limb function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hand injury after surgery.Methods:Selected 80 cases of hand inju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im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for these patients.To observe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upper limb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8 week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76 cases of patients whose upper limb successfully returned to normal condition and 4 cases inclined to normal.Mild dysfunction and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ere not occurred in these patients.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80 cases were 98.75%.Conclusion: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hand injur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pper limb dysfunction, and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Hand injury;Rehabilitation nursing;Upper limb function;Complication
518083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qū)鹽港醫(yī)院防???/p>
王美蘭:女,本科,主管護師
深圳市鹽田區(qū)科技計劃項目(2015-1-1-7)
2016-04-30)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