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麒,南洋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北京100083;2.西柏坡紀念館研究部,河北石家莊050411)
西柏坡時期新聞史研究
陳嘉麒1,南洋2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北京100083;2.西柏坡紀念館研究部,河北石家莊050411)
西柏坡時期黨的新聞工作在宣傳中堅持群眾路線觀點、堅持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原則,奠定了新中國新聞事業(yè)的思想理論基石;建立完善新聞制度,利用新聞手段宣傳土地改革、推動解放戰(zhàn)爭勝利等,為中央各項工作順利進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黨中央還善于總結工作方法,進一步完善新聞機構,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在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為新中國新聞事業(yè)的建立奠定堅實基礎。
西柏坡;新聞理論;新聞工作;宣傳政策制度;機關報;新聞機構;專業(yè)人才
西柏坡時期,解放戰(zhàn)爭進入到了戰(zhàn)略反攻、戰(zhàn)略決戰(zhàn)階段。這時黨的新聞工作以宣傳土改和軍事戰(zhàn)爭為主,涉及經濟、文化、群眾生活等各個方面,協(xié)助黨中央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新聞工作在推動全國解放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黨中央領導非常重視這一階段的新聞宣傳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注重與新聞工作進行業(yè)務上的交流和溝通,總結新聞理論,指導新聞工作者用共產主義思想武裝自己,提升新聞思想水平和境界。
西柏坡時期是黨的新聞工作思想理論形成和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毛澤東發(fā)表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1948年4月2日)和劉少奇發(fā)表的《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1948年10月2日),這兩篇文章論述了新聞工作中所必須堅持的群眾思想理論和實事求是的宣傳理念成為了西柏坡時期新聞工作的思想指導和理論基礎。
(一)新聞工作中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
中國共產黨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政黨,西柏坡時期黨的新聞工作更加注重群眾利益。在黨的領導下,新聞工作始終堅持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觀點。
在西柏坡時期,毛澤東發(fā)表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一文中,明確論述了我們黨辦報的目的和作用。黨的報紙是靠人民群眾辦的,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新聞工作者首先應該向群眾學習,才能更好地教育群眾。毛澤東在談話中指出,我們報紙上講群眾路線,可是我們自己的工作往往不執(zhí)行群眾路線;要辦好報紙,就應該在報紙上正確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報紙密切同群眾的聯(lián)系,這是我們黨一項具有重大原則意義的問題。在談話中,毛澤東還強調:“報社的同志應當輪流出去參加一個時期的群眾工作,參加一個時期的土地改革工作,這是很必要的”。①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擔負起教育群眾的任務,才能更好地教育人民認識真理,動員人民起來為解放自己而斗爭。劉少奇在《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中講到,新聞工作是黨聯(lián)系群眾的紐帶工具,新聞工作者要具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就必須要與廣大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并且不斷地鞏固和擴大這種聯(lián)系,一天也不能中斷,叫做“時時刻刻保持和群眾的聯(lián)系”。②
在群眾路線理論的指導下,黨的新聞工作有了很大改觀。1948年4月7日發(fā)行的《晉察冀日報》為了便于廣大群眾能經??吹近h報,報社特別印刷出版了單面大張報紙,供城鎮(zhèn)、集市等一些公共場所張貼使用。③這樣便于黨更好地聯(lián)系群眾,不僅能使群眾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和前線戰(zhàn)場情況,也能征集廣大群眾意見,贏得群眾支持。新聞工作在報道戰(zhàn)役勝
利進程的同時,也對人民群眾支援前線給予了關注與報道。1948年11月20日,華東總分社曾專門對各分社發(fā)出加強支前報道的電報,提出報道內容有:繼續(xù)報道動員組織民工上前線,報道糧食彈藥的運輸,民工站建立,修橋、修路、郵電、交通等;報道前方民工英勇、頑強、艱苦、迅速地在復雜的情況下追隨軍隊及時完成任務等。如《迎接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山東人民緊張支前》《華中人民響應總動員令,熱烈支援淮海戰(zhàn)役》《部隊打到哪里,民工支援到哪里》《四百里風雪淤泥蕩》《運糧路上》等新聞通訊,都生動地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戰(zhàn)役的大力支持,激勵著更多的人投入到解放戰(zhàn)爭事業(yè)中。
(二)新聞工作中反對客里空現(xiàn)象、堅持實事求是,維護了新聞的真實性
真實性是新聞工作的生命和靈魂。西柏坡時期新聞工作針對報道中出現(xiàn)的虛假新聞、不真實報道進行了深刻地檢討與反思,發(fā)揚了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作風,維護了新聞的真實性。
西柏坡時期,劉少奇在檢查晉綏解放區(qū)土地改革工作時,發(fā)現(xiàn)了黨報報道中存在明顯的“右”傾偏向以及農民對黨報的某些不信任心理的問題。當時晉綏分局的機關報《晉綏日報》首先開始解決這個問題,1947年6月15日的《晉綏日報》在第4版整版刊載了有關“客里空”的內容。④《晉綏日報》在編者按中指出,編者和作者都應該更加警惕,并敢于嚴格地檢討與揭露自己不正確的采訪、編寫的思想作風,更希望我們每一個讀者都起來認真、負責、大膽地揭發(fā)“客里空”和比“客里空”影響更壞的新聞通訊及其作者,在我們的新聞陣營中,一定要肅清“客里空”現(xiàn)象?!稌x綏日報》首先公開揭露了檢查出來的新聞報道中的不真實現(xiàn)象。中共中央給予了肯定,決定在解放區(qū)新聞界推廣這一運動。1947年9月1日新華社發(fā)表題為《學習晉綏日報的自我批評》的社論,號召解放區(qū)新聞界向《晉綏日報》學習,“徹底檢查自己的立場與作風”。解放區(qū)新華社總社及各分社、其他各家報刊,均全面檢查了新聞報道中出現(xiàn)的“客里空”的問題,由此在解放區(qū)掀起了一個反“客里空”運動的高潮。1947年10月9日,中央宣傳部關于反“客里空”致晉綏分局、東北局,新華總社并告各中央局、中央工委及新華總分社:“反客里空指示表揚了《晉綏日報》的自我批評精神,要求全黨學習這種精神?!雹葸@場運動中,我黨充分發(fā)揚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認真檢查并及時糾正了新聞報道失實的現(xiàn)象,維護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克服了在土改宣傳中的右傾錯誤,改造了新聞工作者的思想立場與作風,提高了新聞工作人員的思想水平和業(yè)務素質。
黨中央進駐西柏坡后,先后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整頓新聞工作,更好地發(fā)揮新聞的宣傳作用。1948年6月3日,在毛澤東《對華東局關于華東近一年來辦報情形報告的批語》的文件中就指出:“對于報紙、通訊社等極端重要的宣傳機關放棄領導責任,或者雖未放棄領導,但是抓得不緊,聽任許多錯誤觀點廣泛流行,宣傳工作極不嚴肅。必須堅決改正?!雹廾珴蓶|還指出了,中央和各地區(qū)黨委對于自己的報紙必須于每日出版前,由一個完全懂得黨的正確路線和正確政策的同志,將報紙大樣看一遍,及時改正錯誤觀點,然后再出版。這就從制度上規(guī)定了黨報機關領導的責任、規(guī)范了黨報宣傳思想和觀點。出版前看大樣的制度,更是體現(xiàn)了黨對新聞事業(yè)嚴肅科學的工作態(tài)度。
由于無政府、無紀律的地方主義傾向也滲透到了黨的宣傳工作中,為了消除這種不良現(xiàn)象,在1948年6月5日的《中共中央關于宣傳工作中請示與報告制度的規(guī)定》的文件中明確了:“各地黨報必須執(zhí)行毛主席所指示的由各地黨的負責人看大樣制度,每天或每期黨報的大樣須交黨委負責人或黨委所指定的專人作一次負責的審查,然后付印。這種審查黨報的負責同志,必須是完全懂得黨的原則和黨的政策的或者是嚴格注意和用心研究黨的原則和政策的同志?!雹哌@在6月3日文件的基礎上進一步嚴格了黨報看大樣的制度,并規(guī)定負責看大樣的同志所必須具備的思想素養(yǎng)。對于黨報中的重要社論、按語和讀者的問題,文件中指出,各地黨報的社論及編者在答復讀者對有關新聞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的按語的問題時,必須由黨委負責同志閱正批準后,才能發(fā)表。如果遇到該級黨委不能回答的問題,必須請示上級黨委或新華總社,不應輕率答復。這樣形成了中央和各地新聞機構有問題及時請示報告給中央的制度,防止錯誤性宣傳帶給群眾思想誤導,確保了新聞宣傳中黨的路線和政策的正確性。1948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宣傳工作的報告》總結了之前從4月底到9月底的宣傳工作情況,文件中寫道:“關于統(tǒng)一宣傳工作的指示電發(fā)出后,經常的報
告制度逐漸建立?!鞯匦麄鞴ぷ髦杏兄匾獑栴}來請示的已經多起來了?!雹嗫梢姡诟鞯匦侣勑麄鞑块T中,請示報告制度已經開始貫徹執(zhí)行,并解決了一些宣傳中的問題。
在西柏坡時期,解放戰(zhàn)爭形勢發(fā)展很快,大中城市陸續(xù)被解放,在宣傳城市政策、保護城市工商業(yè)、寬待國民黨人員與俘虜、保護宗教自由與外僑安全等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時刻警惕某些新聞機構在對這些問題進行宣傳時出現(xiàn)的右傾主義傾向,在1948年11月18日的《中共中央宣傳部與新華總社關于糾正各地新聞報道中右傾偏向的指示》⑨文件中,黨中央明確指出,對于一般國民黨員和一般俘虜應該宣傳寬待,是對的;利用他們進行瓦解敵軍的工作,是有必要的;但不要給人一種印象,好像他們一放下武器,所有罪過都已經被我們一筆勾銷了,就可以宣傳自己是如何如何覺悟立功了;此外,對起義部隊的宣傳把握好分寸,不要去夸大他們的作用和覺悟性。文件中還強調了在新聞工作中對被俘虜?shù)氖Y軍軍官的宣傳應注意的原則,不易夸大其功勞。在各項宣傳或報道上,也必須防止右傾機會主義的偏向,此種偏向在宣傳工作人員中,在全黨中,已經時常發(fā)現(xiàn),必須注意糾正。
1948—1949年,西柏坡新華社總編室集訓新聞工作者,主要負責集訓工作的是胡喬木。集訓工作主要是選用毛澤東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和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兩次重要講話稿作為指導文件,主要使來集訓的新聞工作者能準確理解我黨辦報的任務和作用,黨報所應堅持的立場、工作原則、辦報路線及黨報隊伍革命化建設等一系列有關無產階級性質黨報工作的基本問題。集訓方法主要是在胡喬木的指導下編稿、改稿和評稿,編發(fā)新華社新聞、評論的實踐,領會和貫徹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多方面的迅速地了解解放區(qū)、國統(tǒng)區(qū)和國際情況,掌握新聞和評論選材、選題、立論、布局的基本方法,并加強遣詞造句、文字修飾、標點符號等基本訓練。集訓的主要方式——開評稿會,主要傳達黨中央的指示和最新精神、分析當前戰(zhàn)局和政局及評論當天的發(fā)稿清樣等三項工作。胡喬木還就新聞工作的特點和性質,專門講授《記者的工作方法》《新聞學》《寫作方法》等專題,使前來學習的人員獲益匪淺。華野前線分社、中原總分社、西北野戰(zhàn)軍分社、二野總分社、華東總分社等,也都先后舉辦過新聞培訓班或新聞學校。
在集訓過程中,毛澤東指示要“注意寫些綜合報道”,引起了胡喬木的高度重視。為貫徹毛主席的指示,1948年12月6日,胡喬木代表中宣部、新華總社起草致新華社各總分社并轉各中央局、分局宣傳部等部門的指示。文件中指出:“對于你們打算宣傳的事物(包括你們發(fā)來的資料在內),說明它的背景、它的過去情況,存在的問題,解決的辦法,為何要如此解決及前途的展望等。在新聞通訊中,不但必須有思想政策作骨干,而且必須有實際的社會生活和生動的、典型例證作血肉?!奔柟ぷ髟邳h中央關心重視和胡喬木“三嚴”的教育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過這樣集中緊張、嚴格又生動的政治和業(yè)務培訓,新華社干部的思想政治覺悟性和新聞工作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為在解放戰(zhàn)爭中新華社的宣傳工作和新中國成立培養(yǎng)了大批新聞專業(yè)人才。這一時期也被胡喬木稱為是“新華社歷史上有重大意義的一個時期”。
在即將離開西柏坡之際,胡喬木為中共中央起草、修改電報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各野戰(zhàn)軍等十個單位各派一名干部于1949年2月28日前到北平新華總社學習。電報指示指出:“為了把黨的通訊社和報紙工作提高一步,適應革命形勢和革命任務的需要”,要求“各中央局和東野、華野、中野、西野及華北軍區(qū)等十個單位,應即各派一個主要的新聞工作干部來新華總社”?!八麄儊硇氯A總社的主要任務是向新華總社報告各地和各單位的通訊社工作情況和報社工作情況(有黨外報紙和通訊社的地方,應將它們的情況一并報告),討論新條件下的新聞工作中的問題。如有可能的話學習一個短期再回去,如果不能則談畢即回去?!边@次報告對前來學習的人員選擇提出了具體建議,并要求前來新華總社學習的人員準備和攜帶充分材料。在對編輯行政人員(包括從組長到總編輯)的管理上汲取過去新聞事業(yè)中編輯行政人員脫離編輯業(yè)務的教訓,注重提升行政編輯人員的新聞素質,主要精力應該放在寫稿編稿上。
隨著解放戰(zhàn)爭進入到戰(zhàn)略反攻時期,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qū)連成一片,合并為華北解放區(qū)。1948年6月15日,《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
日報》合并為華北局機關報《人民日報》,在平山縣里莊村創(chuàng)刊,社長張磐石、魏克明;副總編輯袁勃、安崗。毛澤東在西柏坡親自為《人民日報》題寫了報名。當時的《人民日報》就承擔起了中央機關報的任務。《人民日報》創(chuàng)刊號上刊登了華北解放區(qū)正式成立的消息,就是從這一天起編排期號,延續(xù)至今。由于《人民日報》上刊登的許多重要社論、重大消息幾乎都來自西柏坡的中央指揮部,1948年8月1日,中央將華北局機關報《人民日報》正式定為中共中央機關報。當時在《人民日報》上首發(fā)的關于前線的戰(zhàn)況、國內政治形勢、黨的政策方針等許多權威消息和重大報道,極大地鼓舞了解放區(qū)廣大軍民的士氣。
1947年底到1948年,解放戰(zhàn)爭逐漸進入的戰(zhàn)略相持和反攻階段,許多大中城市相繼解放,共產黨在接管建設城市過程中,為了增加宣傳的力量,開始創(chuàng)辦地方黨報和雜志?!妒仪f日報》《新洛陽報》《新民主報》等黨報相繼創(chuàng)刊,《中國青年》復刊發(fā)行。
《石家莊日報》是中共石家莊市委機關報,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刊最早的城市報紙之一。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解放后,中共晉察冀中央分局決定,從晉察冀日報社和晉冀日報社成建制地抽調一批新聞干部、管理人員、電務人員、印刷工人到新解放的石門市創(chuàng)辦城市報紙。11月18日,《新石門日報》創(chuàng)刊出版,報頭由《晉察冀日報》抽調來的洪群同志書寫,該報頭使用至1947年12月31日。1948年1月1日,石門市改為石家莊市,同日《新石門日報》更名為《石家莊日報》,鄧拓同志題寫報名。1948年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份城市機關報《石家莊日報》發(fā)行。
1948年4月9日,洛陽解放的第四天,洛陽市委機關報《新洛陽報》伴隨著新生城市而誕生。在戰(zhàn)火硝煙中誕生的《新洛陽報》是河南省第一家地方黨委機關報,肩負著為我黨摸索城市辦報經驗、辦報方向的艱巨任務。該報的發(fā)刊詞明確提出:“本報宗旨:全心全意為世界人民服務,致力于新洛陽的民主建設,凡人民所需者,莫不全力而為。
1948年10月1日《新民主報》創(chuàng)刊,是濟南解放后中共濟南市委的第一張機關報。市委書記劉順元任黨報委員會書記,下設編輯委員會,惲逸群任社長兼總編輯,黨報委員會和編委會統(tǒng)一領導《新民主報》和新華通訊社濟南分社。該報為對開4版,日發(fā)行1.2萬份,是當時在解放區(qū)創(chuàng)辦的第一張省會大報?!缎旅裰鲌蟆钒婷娣譃樗陌妫幸劙?、地方新聞版、專版和國際新聞版,主要以“復工、復業(yè)、復課,鞏固秩序”為報道的中心內容。1949年春,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的機關報《大眾日報》遷來濟南。與此同時,上級決定抽調新聞干部南下,《新民主報》便于1949年3月31日停刊。
1948年12月,《中國青年》在平山復刊。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主持復刊,在石家莊出版,次年遷北平?!吨袊嗄辍吩谒枷胝紊现笇嗄陮W習馬列著作,號召知識青年“到民間去,到工農運動中去”,關心青年的學習與生活。毛澤東為其題寫刊名,并專門題寫了“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這四題詞也成為了迎接即將到來新局面的指導思想。1949年4月起,《中國青年》成為了團中央的刊物?!豆饷魅請蟆返膭?chuàng)始人胡愈之曾在1948年到西柏坡,毛澤東曾對胡愈之說過,新中國應辦一份以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的報紙。進北平后,胡愈之籌備創(chuàng)立了新中國第一份知識分子報紙——《光明日報》。
為了接管和規(guī)范新解放城市中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1948年11月18日,黨中央發(fā)出的《關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報刊通訊社的處理辦法》⑩文件對新解放城市中報刊、通訊社和廣播電臺等的處理問題做了一系列的決定和指示。在接管城市工作中,中國共產黨改造舊社會的新聞事業(yè),積極建立無產階級新聞事業(yè)。
西柏坡時期,黨的新聞工作具有承前啟后性。在解放戰(zhàn)爭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關鍵時期,在黨的領導下,新聞工作猶如強有力的武器一般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指導土改運動、推進戰(zhàn)爭勝利進程,形成的新聞工作方法、路線為新中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西柏坡的新華社總編室從各地來稿和編輯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一系列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并及時地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意見。從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進入北平,總社(有些是與中宣部聯(lián)名)發(fā)出了許多有關新聞工作的指示。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關于糾正各地新聞報道中右傾偏向的指示》《關于改進軍事報道與加強對敵斗爭的指示》《新聞要說明必要的背景》《關于加強綜合報道的意見》《關于改善新聞通訊寫作的指示》《關于改進新聞報道的指示》《關于克服新聞遲緩現(xiàn)象的指示》《關于用語的指示》《關于使用統(tǒng)計數(shù)字的意見》等。這些指示對于新華社以至即將誕生的新中國的新聞事業(yè)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注釋:
①《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1322頁。
②《劉少奇文集》(上卷),第396-407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③《晉察冀日報史》晉察冀日報史研究會編,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④客里空:是蘇聯(lián)劇本《前線》中的一個慣于弄虛作假的戰(zhàn)地特派記者。這位記者慣于寫假新聞,得到一點兒材料就添枝加葉且捕風捉影、胡編亂造,最后被紅軍從前線趕走。
⑤《西柏坡紀事》,中央文獻出版社,第217頁,2011年版。
⑥⑦⑧⑨⑩《西柏坡檔案》,中國檔案出版社,2012年版,第285頁,第288頁,第1157頁,第1236頁,第1236頁。
責任編輯、校對:秦學詩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Journalism in Xibaipo Period
Chen Jiaqi1,Nan Yang2
(1.Schoo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2.Research Office,Xibaipo Memorial,Shijiazhuang 050411,China)
The Party's journalism in Xibaipo period,which stuck to the mass line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news report,set a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for journalism of new China.Journalism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to promote the land reform and the triumph of Liberation War,playing a decisive role in the smooth execution of the work of the Party.At the same time,the improvement of the news agenc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journalism of new China.
Xibaipo,theories of journalism,journalism,system of policy promotion,official newspaper,news agency,professionals
G219.29
A
1673-1573(2016)02-0022-04
2016-03-01
陳嘉麒(1991-),男,河北石家莊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政黨建設;南洋(1984-),女,河北石家莊人,西柏坡紀念館研究部館員,研究方向為西柏坡歷史和西柏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