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玉米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
王靜
玉米中后期主要指穗期(拔節(jié)至開花)和花粒期(開花至成熟)2個階段,穗期階段是由營養(yǎng)生長轉向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的時期,一般歷時27—30天。其生育特點是根、莖(節(jié)間)、葉迅速生長的同時,雄雌穗迅速分化,是玉米一生中生長發(fā)育最旺盛和決定玉米穗數、穗子大小的階段,也是田間管理最關鍵的時期。這一階段的管理目標是促稈壯穗,防止倒伏,防治病蟲害,以達到穗多、穗大的豐產長相。
在喇叭口期連續(xù)中耕兩次,深度5—7厘米,掌握行間深一些、根旁淺一些,以防傷根。培土與中耕應同時進行,培土高度10厘米左右,可以增厚玉米根部土層,有利于氣生根的形成和伸展,也有利于灌溉和排水,可疏松土壤、消除雜草、蓄水保墑、促根發(fā)育,有效防止玉米倒伏。在潮濕、黏重地塊以及大風多雨地區(qū),培土的增產效果更為明顯。
玉米高產,果穗大,粒多,粒重,重施穗肥是關鍵。玉米后期追肥,一般進行3次。
第一次在拔節(jié)前后(苗高30厘米左右,7—8片葉)施入,攻稈肥。追施的目的主要是保證玉米植株健壯生長,促進玉米雌雄穗順利分化。一般畝施尿素15公斤左右,也可追施優(yōu)質有機肥1000—1500公斤。沿幼苗一側12—15厘米處開溝15—20厘米深施。
第二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2片葉展開), 攻穗肥。大喇叭口期(約在抽雄前12天)是玉米需水需肥的臨界期,此時施肥效果最佳,過早或過遲,效果都不好。畝追施尿素30公斤左右,一般距玉米行15—20厘米,深施10厘米左右。
第三次在雌穗3%—5%吐絲時追施,攻粒肥。這次追肥對防止葉片早衰、增加粒重有重要作用。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高產田可畝追施15公斤左右,可結合病蟲防治進行葉面施肥,每畝用尿素0.5—0.7公斤加磷酸二氫鉀0.2公斤,兌水50—100公斤,再加入殺蟲藥兼防治玉米螟。
玉米后期正值雨季,田間澆水要視土壤墑情而定。澆水要進行4次。
第一水:拔節(jié)前后澆拔節(jié)水,60立方米/畝左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5%—70%即可;
第二水:大喇叭口期灌水,80立方米/畝左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80%即可;
第三水:開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數的關鍵水;充分供給水分,對提高花粉生活力和受精能力,增強玉米結實力,減少禿頂缺粒有重要作用。
第四水: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關鍵水。籽粒灌漿過程中,如果田間積水,應及時排澇,以防澇害減產。
總之,澆水要看天看地,掌握適度。多雨年份,積水地塊,特別是低洼地,遇澇應及時排水。
玉米中后期是害蟲的多發(fā)期,主要害蟲有蚜蟲、玉米螟、粘蟲、棉鈴蟲等。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螟在小喇叭口期(第9—10葉展開)用3%辛硫磷顆粒劑0.5千克摻細沙7.5千克混勻后撒入心葉,其防治效果較好。
病害主要是葉斑病、青枯病、銹病、褐斑病等。
葉斑病。發(fā)病輕重一般與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有關,當病葉率15%時,又遇連陰雨天氣,就要進行防治??上日衩椎撞?—2片病葉集中銷毀,然后噴灑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代森錳鋅500-800倍液噴霧防治。
青枯病。對玉米生產危害較重的病害。該病病情發(fā)展迅速,來勢兇猛,又稱之為“暴死”,對玉米產量影響極大。在玉米灌漿至蠟熟期,連續(xù)陰雨,光照不足,多陰暴晴是發(fā)病綜合有利條件。發(fā)現(xiàn)零星病株時,用多菌靈500倍液澆根,每株灌藥液500毫升。
防治銹病可在初發(fā)期用20%粉銹寧乳油每畝75—100毫升噴霧防治等等。
當田間1—3%雄穗開始抽出時,畝用健壯素30毫升兌水15—20公斤,噴灑葉片進行化控,噴后6小時遇雨要重噴,但藥量要減半。
玉米去雄可起到防治病蟲,提高透光率,調節(jié)田間小氣候,促進玉米早熟的作用,產量提高明顯。人工去雄只要方法得當,一般可增產10%左右。應在雄穗剛抽出而未開花散粉時進行。去雄時每隔一行去掉一行,也可以隔株去雄,一般不超過全田株數的1/2??刻镞叀⒌仡^處不要去雄,以免影響授粉。授粉后,可將雄穗全部剪掉,以增加群體的光照,注意去雄時不要去掉葉片。一般掌握玉米雄穗剛抽出時隔行或隔株去雄,或開花授粉后,花絲開始變干,天氣晴好時將雄穗全部剪除,既提高抗倒伏能力,又改善了光照條件。
為減少空株對光、水、肥等資源的競爭和消耗,在授粉10天后,對全田玉米逐一檢查,發(fā)現(xiàn)空株將其拔除。
人工輔助授粉可促使雌穗授粉良好,提高結實率,是防止禿頂的重要措施。可在早晨花粉撒花時,摘取2—3個雄花穗分枝,把花粉抖落在雌穗花系上,一般可連續(xù)進行2—3次,也可在上午9—10時用長竹輕輕趕動穗部。
適期晚收可延長玉米灌漿時間,不增加任何成本投入,增產效果顯著。玉米的最佳收獲期為完熟期,此時果穗苞葉變白干枯,籽粒灌漿停止,乳線消失,籽?;砍霈F(xiàn)黑色層。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習慣的影響,普遍存在玉米收獲過早現(xiàn)象,尤其是對于一些具有假熟性的品種更是如此,一般在苞葉變白或籽粒頂端變硬即行收獲,距收獲適期還有7—10天。此時玉米正處于蠟熟期,產量潛力不能充分發(fā)揮,既影響糧食產量的增加,又造成光熱資源的浪費,因此應推遲玉米收獲期。收獲時間每推遲一天,千粒重平均每天提高3—4克,籽粒產量平均每天增加5—7.5公斤。因此,在不影響下茬小麥正常播種的前提下,應盡量推遲玉米收獲時間。該技術不增加任何成本投入,不影響下茬小麥播種,且增產效果顯著。
(作者單位:武安市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