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志 張君玲
(1.湖南工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2.衡陽師范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研討式教學在《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朱凌志1張君玲2
(1.湖南工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2.衡陽師范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我們必須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研討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能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將有助于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從討論《程序設計語言》課程面臨的問題入手,介紹了《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研究現(xiàn)狀,進而探討了研討式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著重剖析了研討式教學在三個方面的應用,并進行了評析和總結(jié)。
研討式教學;程序設計語言;創(chuàng)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并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教育領域信息化已成為國內(nèi)外高等教育研究者所關注的熱點,新技術、新媒體、新思想、新理念也隨之應運而生。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為近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培養(yǎng)了大批IT精英人才,但隨著社會轉(zhuǎn)型,平板電腦與移動終端的普及,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IT人才的迫切需求,改革已是大勢所趨?!督逃筷P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第五條明確提出:“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guī)劃綱要》)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要求上,明確提出注重學思結(jié)合,并倡導研討式教學,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2]。本文將針對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利用研討式教學來解決的策略與方法。
研討式教學(Seminar)的起源是古希臘的蘇格拉底“產(chǎn)婆術”,最早出現(xiàn)是在1732年德國虔敬派教育家弗蘭克所創(chuàng)辦的師范學校中,常常以研討班、公共講座、私人學會等方式進行。1737年,德國著名學者格斯納(J.M.GESNER)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創(chuàng)辦哲學Seminar,將Seminar正式引入到大學教學之中,采取教學自由和研究自由的原則,在教學方法上運用了學術報告和課堂討論的形式。1987年,卡內(nèi)基教學促進基金會發(fā)表的題為《學院:美國本科生教育的經(jīng)驗》的報告建議教師運用研討式教學等方式開展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討、發(fā)現(xiàn)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教學過程中的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近幾年,有學者對美國大學的研討式教學進行研究,認為里海大學的新生研討課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大學新生較快適應大學課程教學。有學者介紹了德國大學兩種主要形式的研討式教學模式:一是屬于某一門專業(yè)課程的“研討會”,二是屬于某研究方向的“研討會”,并分析了這兩種教學模式對提高我國本科教學質(zhì)量的作用。
國內(nèi)最早提出研討式教學的是武漢大學謝平仄教授,較早對研討式教學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是湖南師范大學郭漢民教授領銜的團隊,到目前為止,國內(nèi)關于該主題的研究在以下幾個方面上取得了突破:
(1)對研討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有學者探索了研討式教學,并對這種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原則、方法與特點,從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上作了一些思考;有學者認為研討式教學是一種具有交往特色的教學形式,交往活動和認識活動在其中有機結(jié)合[3];有學者提出研討式教學就是以研究和討論為原則的教學,研究是討論的基礎,而討論又是研究得以提高的必要途徑。同時在整個研究、討論過程中教師則扮演指導、引導以及控制的角色;有學者將研討式教學模式分為“指導選題”、“獨立探索”、“小組交流”、“大班講評”和“總結(jié)提高”五個步驟。并對研討該教學法的探究過程、理論依據(jù)及推廣應用的教學實驗情況作了詳實的敘述和分析[4];有學者認為研討式教學模式構建應該圍繞問題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學者認為有學者基于翻轉(zhuǎn)課堂提出了研討式教學新模式即包括課前準備、課中研討、課后鞏固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階段。這三個階段是知識內(nèi)化的一種漸進式過程,前一階段是后一階段的基礎,循序漸進。
(2)對研討式教學模式實踐應用。高等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視研討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與推廣,并總結(jié)了研討式教學模式應用的經(jīng)驗與不足。有學者提出以往的研討式教學效果不佳、難以推廣的主要原因就是準備不夠,經(jīng)驗不足,教與學思想意識的轉(zhuǎn)變是研討式教學成功準備的基礎,而最佳的選題及相關的資料介紹是成功的研討式教學準備過程的突破口[5]。有學者則認為教師在課堂上的駕馭監(jiān)控課堂能力是研討式教學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掌握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同時要具有組織和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科學安排教學各環(huán)節(jié)[6]。
(3)對研討式教學應用于課程教學的研究。從現(xiàn)有文獻來看,目前研討式教學主要應用于一些文科類課程,如《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鋼琴》、《宏觀經(jīng)濟學》、《西方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史》和《哲學》等十幾門課程。通過將研討式教學應用在所教授課程的教學實驗,得出研討式教學是一種非??茖W的教學方法,其中有學者認為研討式教學不僅能夠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而且能促進學生的素質(zhì)和能力的提高。但將研討式教學應用于理、工科課程教學的不多,應用于《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就更少了。
3.1 《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現(xiàn)狀
《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及相近專業(yè)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也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綜合性課程。該課程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但我們在《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實際教學中遇到了很多問題,特別是大多數(shù)學生有畏難情緒,常以一種機械、被動、甚至冷漠厭惡的狀態(tài)對待《程序設計語言》課程,以至于課后動手編程過少,實際編程水平長期徘徊不前,進而喪失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動力?!冻绦蛟O計語言》課程本來晦澀難懂、編程過程過于枯燥,難以致用,教師如果不能及時轉(zhuǎn)變教學模式,也會因為大面積學生掉隊而失望,進而喪失教學熱情。高校師生對于《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已形成一個怪圈,那就是“學生難學”、“教師難教”,如何對《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法進行改革,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去探討新技術、新媒體、新思想、新理念并將其應用于《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中。
3.2 研討式教學在《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
國內(nèi)外學者們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研討式教學應用于《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相關文獻,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對某一門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進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寶貴經(jīng)驗或教學心得。有學者針對《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研討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巧妙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為《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打下基礎。
(2)對《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進行教學設計研究。有學者[8]認為研討式教學是以問題為中心,師生一起通過查閱文獻、研究現(xiàn)狀、主動探索與討論等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將研討式教學模式分為出示教學目標、分解目標、合作研討和教師總結(jié)小節(jié)四個環(huán)節(jié)。在《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中學生提前預習,課堂中研討,課后也可通過網(wǎng)絡平臺或QQ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從程序設計中找到樂趣。
(3)也有學者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于《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雖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主要還是沿襲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并沒有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學案例的設計局限于理論上,真正能夠?qū)嵤┑暮苌?,有實驗?shù)據(jù)支持的實證研究少。
在國外,由于程序設計受到普遍的重視,《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研究也相對成熟。但研究大多關注程序設計中人的主體性影響以及其個體和性別差異的影響,也關注算法思想的形成過程及良好的編程習慣等方面,以案例和項目驅(qū)動等方式來介紹程序設計課程。
綜上所述,大部分學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對研討式教學的評價都是正面的、積極的,幾乎沒有負面評價,究其原因可能研討式教學的確是一種完美的教學方法,但另一種可能我們也應考慮,我國研討式教學整體還是比較薄弱,其建設深度與廣度都還有待于提高,偏重方法概括、模式構建與學習策略,輕視實證研究,對研討式教學的評價比較片面,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也鮮有討論檢驗研討式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研討式教學實施的難度較大,教學資源開發(fā)利用不夠,需要借助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課程來降低門檻,以提高實施效果。截止到目前,關于研討式教學的文章只有少部分具有較高學術質(zhì)量、影響較大外,其余的學術質(zhì)量和影響十分有限,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目前大學生普遍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不感興趣,如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所有計算機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難題,也是衡量目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問題之一。雖然研討式教學方法從理論上說非常適合教學的需要,也很適合于《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具體的研討式教學實施起來還不夠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對研討式教學的教育價值認識不足、研討式教學的實施難度大,研討式教學資源開發(fā)利用不夠,對教師學術水平、教學能力、組織能力、工作責任心等各方面要求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研討式教學本身的局限等。隨著SPOC的興起,基于SPOC的研討式教學將成為高校教學的主流模式,因此,將SPOC和研討式教學結(jié)合起來,應用于高等教育的教學實踐中,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下一步工作,我們將借助SPOC來開展研討式教學研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07-2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2012-03-16.
[3]郭漢民.探索研討式教學的若干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02):108-111.
[4]郭漢民.歷史課程研討式五步教學法[J].中國大學教學,2006 (03):34-35.
[5]李劍杰.對研討式教學與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斷想[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3(01):13-15.
[6]康耀輝,陳本玲.論實施研討式教學在高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07):58-59.
[7]戴志強,董堅峰.研討式教學在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19):86-87.
[8]唐小勇.研討式教學法在Windows程序設計中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5(7):231-232.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eminar in the Teaching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Zhu Lingzhi1Zhang Junling2
(1.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gyang 421002,Hunan; 2.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421002,Hunan)
tract】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We must change the teaching idea and teaching method.Seminar is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s to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to maximiz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and to contribute to solving the facing problems.After describing the problem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course teach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status,and then discus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eminar in course teaching,emphatically analyses the seminar in three aspects of application,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es.
words】seminar;programming languages;innovation
G642.4;TP311.1-4
A
1008-6609(2016)05-0020-03
朱凌志,男,湖南邵東人,工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教育,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湘教通[2015]291號-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