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慧 陳朝輝
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心血管外科 遼寧沈陽 110840
靜脈輸液護理進展
王麗慧 陳朝輝(通訊作者)
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心血管外科 遼寧沈陽 110840
靜脈輸液是臨床防治疾病和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治療手段,也是目前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基礎護理技術操作。目前危重病人靜脈輸液技術亦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并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普通的靜脈輸液已成為護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術操作內(nèi)容與課題[1]?,F(xiàn)將靜脈輸液技術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1628年英國醫(yī)生哈維發(fā)現(xiàn)了血液循環(huán),奠定了靜脈輸液治療的基礎;1656年,英國醫(yī)生將藥物注入狗的靜脈內(nèi);1662年,德國醫(yī)生首次將藥物注入人體;1830年根據(jù)德國化學家杰爾曼的啟發(fā),首次在臨床上給霍亂病人靜脈輸注,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經(jīng)過臨床實踐,輸液溶液不斷得到完善,輸液用具不斷改進。從成人到小兒輸液,從輸液溶液、藥液到高價營養(yǎng)法逐步發(fā)展[2]。特別是輸液技術與輸液的用具不斷更新?lián)Q代進展很快。
2.1 輸液途徑的進展 輸液技術的提高使輸液途徑也得到了拓展。由皮下輸入到淺表靜脈滴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輸液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 但周圍靜脈管腔小,血流不豐富,輸入高濃度或具有刺激性藥物時,易引起栓塞性靜脈炎,而且搶救時急需快速大量輸液時不能滿足。1945年Bcrnard,Zimmerman應用下肢靜脈輸入營養(yǎng)物質(zhì),輸入高滲葡萄糖,為從靜脈輸注高滲液體開辟了新途徑。1952年Robere Aabenic報告了用鎖骨下靜脈插管中心靜脈輸液十年的經(jīng)驗。我國在1971年也開始應用靜脈內(nèi)高價營養(yǎng),減少了液體引起的外滲。
2.2 輸液用具及材料進展
2.2.1 輸液針的更新進展 1957年使用頭皮靜脈針,至今許多醫(yī)院仍沿用頭皮靜脈針。1964年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針,在靜脈內(nèi)留置。1972年國內(nèi)制成硅膠導管,采用靜脈導管水射置管法。目前淺靜脈和深靜脈插管的技術已為許多護士掌握,解決了危重病人穿刺難,反復穿刺的痛苦,因此,靜脈切開的方法也基本被取代。
2.2.2 輸液用具材料 由第一代全開放式的即乳膠管接針頭與病人連接,需要向瓶內(nèi)加藥時,打開瓶蓋從瓶的開口處加入。第二代半開放式輸液時在橡膠瓶上插入一次性輸液器,第三代全封閉式的全部輸液過程中液體不與空氣接觸。輸液材料由乳膠管、一次性塑料輸液管到聚乙烯管路。輸液器與輸液泵的連接也有各種結構和型號。輸液針頭由金屬到各種塑料套管針、由單腔深靜脈插管到雙腔、三腔、漂浮導管等。
2.2.3 套管針留置針進展 套管針通過穿刺使塑料管進入靜脈,套管材料為四聚氟乙烯,彈性好,穿刺部位漏血機會減少,于1958年歐美國家普遍使用,介紹到臨床已成功地應用到今天。亞洲一些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如香港、新加坡、臺灣)也取代了頭皮針。如今我國各大醫(yī)院也已普及使用,并成為臨床輸液治療的主要工具。
2.2.5 套管針動脈留置 臨床采用套管針動脈置管,持續(xù)監(jiān)測動脈血壓并通過三通管間斷多次采血,保證臨床檢測、血氣分析及時方便。即要即取、簡便易行。
2.3 可來福輸液接頭 可來福接頭是一種無針密閉輸液重要組件,所謂無針密閉輸液,是指除用套管針經(jīng)皮對皮下血管進行一次穿刺外,配藥、注藥 、輸液、輸血、抽血一系列臨床操作都不需要使用頭皮針,穿刺肝素鎖以連接輸液通道,只采用無針輸液接頭使輸液器、注射器直接同周邊靜脈留置套管針及主靜脈系統(tǒng)導管進行連接,并憑借其獨特的輸液通道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將有針輸液系統(tǒng)改為無針密閉輸液系統(tǒng)。
輸液微粒的監(jiān)測 輸液微粒來源于有橡膠塞、碳粒、碳酸鈣、氧化鋅、纖維素、玻璃、細菌、藥物微晶等。微粒進入人體后的危害是嚴重而持久的,可發(fā)生血管栓塞、肉芽腫、過敏反應、熱源反應、靜脈炎、血小板減少等[10]。為防止微粒污染,護理人員提出了操作環(huán)境的凈化、玻璃安瓿的正確切割,正確抽吸藥液,安裝輸液終端濾器等措施[11]。目前有的醫(yī)院采取用100級凈化工作臺,它是由低、中、高效三組過濾器濾過清除空氣中塵粒,以達到凈化空氣目的,從而清除微粒污染[12]。
臨床靜脈輸液常常會導致外滲影響治療給病人帶來痛苦。若不及時恰當處理,會發(fā)生組織壞死甚至致殘。
4.1 輸液外滲的預防 熟練靜脈穿刺技術,盡量避免穿破血管使藥液滲至血管外,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4.2 正確選擇穿刺部位及適宜針頭 長期靜脈輸液治療者做到有計劃選擇和保護血管,一般原則上從遠端近段并交替進行,而對一些劑量大、毒性大、刺激強的藥物,如抗腫瘤藥,應選擇彈性好管徑粗大的血管進行穿刺,這樣不僅提高穿刺成功率,還能有效地防止藥物滲漏給病人造成的痛苦。針越細,對血管損傷越小,越有利于血管的保護。對原有血管性疾病的老年人應避免使用下肢靜脈,小兒頭皮靜脈輸液采取逆行穿刺可減少滲出的發(fā)生。
4.3 熟悉注射藥物的藥理作用及毒副作用 適當?shù)叵♂屗幬?,靜滴化療藥物前后均應推適量的生理鹽水,目的一是針頭是否在血管內(nèi)。二是沖洗血管,減少對局部刺激及藥液滯留于血管內(nèi)使血管持續(xù)受損,提高血管使用率。
4.4 避免在血運差的血管上穿刺靜脈 穿刺應避開筋膜及關節(jié)、神經(jīng)、肌腱等部位,若靜滴超過12h,即使液體滴入好,局部無外滲也應更換輸液部位。
4.5 固定 靜脈輸液針頭固定膠布3條為易,膠布不能過多,文獻報導如在3條膠布以上增加1條膠布,其輸液外滲的危險度就增加43.49%[13]。
4.6 靜脈穿刺后拔針方法的改進 輸液完畢通常是棉簽按壓皮膚穿刺點,防止局部皮下瘀血,現(xiàn)在提出正確的壓迫點在皮膚進針點和皮膚上方垂直方向,才可避免血液漏出血管。同時不主張在用力按壓血管時拔針,因按壓力與快速拔針時針尖的銳角會產(chǎn)生切力,導致切割血管的機械性損傷,而應輕壓皮膚,迅速拔針,拔針后再稍加力量按壓。
[1]石敏,呂安安,米繼民.靜脈輸液技術的新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11):34-36
[2]黎介壽,吳孟超,李殿柱主編.外科常用診療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3:108-109
[3]敖薪.我國危重病人靜脈輸液的進展[J].護理研究,2006,20(8):2165-2168.
[4]董淑華,王建榮,潘慶聯(lián)等.輸液相關新技術的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719-720
[5]張亞梅,趙春麗.頸外靜脈穿刺置管的臨床應用進展[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1,3(10):788-789
R472
A
1672-5018(2016)07-2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