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琰 王東奇
河南省沈丘縣人民醫(yī)院 466300
標本溶血對生化結果的影響及預防對策探討
嚴 琰 王東奇
河南省沈丘縣人民醫(yī)院 466300
目的研究標本溶血對生化結果的影響及預防對策。方法選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50例正常體檢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日立702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其溶血與不溶血狀況下各項生化指標進行研究分析,并研究相應的預防對策。結果相對于正常血清,溶血血清中的K+、LDH、TP、TBIL、AST、ALT測定值要高,GLU、UA要低。結論標本溶血對生化結果會造成干擾,應該最大程度上避免溶血。
標本溶血;生化結果;影響;預防對策
本研究主要探討標本溶血對生化結果的影響及預防對策,獲得了一些體會,現(xiàn)將其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50例正常體檢者進行研究,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為(28.5±2.5)歲。所有患者均沒有呼吸系統(tǒng)、心腦血管以及糖尿病等疾病。
1.2 方法
50例正常體檢者均要抽取8毫升全血,并分別注入到兩支肝素抗凝真空采血管中,其中一支真空采血管進行常規(guī)操作,對負壓進行利用,將血液慢慢的注入到試管中;另一支試管帽去除,將血液用力擠壓之后注入到試管中,并且依照以上方法進行來回快速抽吸注入十次,最終導致溶血。將兩支真空采血管以每分鐘3000r的速度進行離心處理,并將時間控制在五分鐘,然后將兩支試管分別作為正常管以及溶血管。然后再采用采用日立702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清中K+、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CHO)、葡萄糖(GLU)、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脫氫酶(LDH)、白蛋白(ALB)、總蛋白(TP)、直接膽紅素(DBIL)、總膽紅素(TBIL)、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等各項生化指標進行研究分析。測定的方法分別為:K+(離子選擇電極法)、TG、UA、CHO(終點法),GLU(葡萄糖氧化酶法),Cr(氨基酸氧化酶法),BUN(脲酶法),LDH(速率法),ALB(溴甲酚綠法),TP(雙縮脲法),DBIL、TBIL(重氮鹽法),AST、ALT(速率法)。
1.3 統(tǒng)計方法
研究中所用軟件版本為SPSS19.9,對涉及的計量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時,選(±s)代表??陀^對照分析入選對象臨床數(shù)據(jù),如果其對照結果有差距,表明(P<0.05)。
溶血前:TG為(0.74±0.32)mmol/L,CHO為(4.39±0.81)mmol/L,Cr為(49.75±13.76)μmol/L,BUN為(4.94±1.12)mmol/L,ALB為(46.66±3.63)g/L,DBIL為(2.11 ±1.03)μ mol/L,GLU為(3.06±0.72)μmol/L,UA為(280.41±61.13)μmol/L,K+為(4.47±0.91)mmol/L,LDH為(219.42±122.69)g/L,TP為(82.88 ±5.71)g/L,TBIL為(20.31±3.26)μmol/L,AST為(38.22±11.73)U/L,ALT為(30.87±9.00)U/L。溶血后:TG為(0.68±0.27)mmol/L,CHO為(4.46±1.05)mmol/L,Cr為(50.33±13.21)μmol/L,BUN為(4.86±1.03)mmol/L,ALB為(46.23±4.26)g/L,DBIL為(2.43±1.02)μmol/L,GLU為(4.55±0.74)μmol/L,UA為(288.89±65.20)μmol/L,K+為(3.78±0.41)mmol/L,LDH為(201.02±43.81)g/L,TP為(78.36±9.74)g/L,TBIL為(9.45±4.89)μmol/L,AST為(23.97 ±12.501)U/L,ALT為(19.53±9.12)U/L。通過分析可知,相對于正常血清,溶血血清中的K+、LDH、TP、TBIL、AST、ALT測定值要高,GLU、UA要低(P<0.05)。其它指標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
通常情況下,臨產(chǎn)生化檢驗結果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溶血屬于一種最為常見的影響因素。除了常見的紅細胞被破壞之后,臨床生化指標的測定又會受到白細胞、血小板等血細胞破壞所釋放的某些細胞內(nèi)成分的影響[1-3]。因為紅細胞破裂釋放的物質會將血清的正常成分進行改變,因此會使得生化檢驗過程中各項生化指標的檢測結果發(fā)生變化[4-6]。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正常血清,溶血血清中的K+、LDH、TP、TBIL、AST、ALT測定值要高,GLU、UA要低(P<0.05)。其它指標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這可能是因為溶血過程中,血清中某些酶活性增高,進而使得溶血之后各項結果相對于溶血之前要高。
針對以上情況,在生化檢驗過程中,檢驗者應該提高自身素質與技術水平,醫(yī)院也要加強對檢驗者的業(yè)務培訓,對操作規(guī)程進行規(guī)范,對各項責任進行明確,提高檢驗者的崗位責任意識,避免溶血的出現(xiàn),進而提高檢驗準確性。
[1]趙麗.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及對策[J].醫(yī)學綜述,2011,17(19):3031-3032.
[2]張勇軍.標本溶血對常規(guī)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10):1239-1240.
[3]鐘劍秋.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與對策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5,25(15):383-384.
[4]曹莉燕.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臨床探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0(62):146-146.
[5]劉偉力.分析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及處理對策[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19(23):198-199.
[6]張軻.標本溶血對部分生化結果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3,18(4):234-234.
R446.11
A
1672-5018(2016)07-2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