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寬
【摘要】目的:分析小兒急性腹瀉應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對臨床療效與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小兒急性腹瀉患兒130例,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及細胞免疫功能進行分析比較。結果:觀察組有效率為96.92%高于對照組的78.46%(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CD3+、CD4+、CD8+、CD4+/CD8+指標較治療前明顯有所改善(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細胞免疫學指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小兒急性腹瀉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且可以改善細胞免疫功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小兒急性腹瀉;布拉氏酵母菌;細胞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R725.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108-02
小兒急性腹瀉是兒科常見病,主要分為感染性、非感染性兩類。以往臨床上多采用補液、抗病毒、飲食調(diào)節(jié)等常規(guī)治療腹瀉,可緩解病情,但止瀉起效時間較長,易引發(fā)腸道菌群失調(diào),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近年來,布拉氏酵母菌廣泛應用于小兒急性腹瀉治療中,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筆者對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間來院治療的急性腹瀉患兒采取布拉氏酵母菌治療,觀察其臨床效果及對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間收治的小兒急性腹瀉患兒,均符合小兒急性腹瀉的臨床診斷標準[1],所有患者均無相應藥物的禁忌癥,且無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臟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等疾病。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5例。觀察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齡4~38月,平均年齡(15.4±2.3)個月;發(fā)病至就診時間1~45h,平均病程(22.3±1.5)h。對照組: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齡5~39月,平均年齡(16.7±2.6)個月;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46h,平均病程(23.4±1.8)h。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補液、抗生素及口服蒙脫石散劑等常規(guī)治療,口服磺胺甲惡唑(長春銀諾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0095)50mg/kg,2次/d;口服呋喃唑酮(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3020987)10mg/kg,1次/d;口服蒙脫石散劑(哈藥集團中藥二廠,國藥準字H20093375)3g,3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劑( 億活,批準文號: S20040038,法國百科達制藥廠)0.25g,1 歲以下患兒頓服0.25g,1次/d; 1 歲以上患兒頓服0.25g/次,每隔12h服用1次,在服用蒙脫石散劑后2h使用,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7d。
1.3 評價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2] 顯效:治療72h大便顏色、形狀恢復正常,每天大便次數(shù)≤2次;有效:治療72h后大便形狀有所改善,每天大便次數(shù)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h后大便形狀及次數(shù)無明顯變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兩組患兒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免疫熒光標記進行細胞免疫學指標檢測,包括CD3+、CD4+、CD8+、CD4+/CD8+等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行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比較 觀察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43例、20例、2例,總有效率為96.92%;對照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23例、28例、14例,總有效率為78.46%。經(jīng)比較,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D3+、CD4+、CD8+、CD4+/CD8+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細胞免疫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CD3+、CD4+、CD4+/CD8+指標較治療前明顯升高,CD8+指標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CD3+、CD4+、CD4+/CD8+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小兒急性腹瀉是臨床兒科常見、多發(fā)的一種消化道綜合征,以往臨床上多采用補液、抗生素及口服蒙脫石散劑等常規(guī)治療,但止瀉起效時間較長,效果不理想。布拉氏酵母菌作為一種真菌類、對人體無致病性的微生態(tài)制劑,通過抑制致病維生素繁殖,并降低細胞毒素,可保護胃腸道黏膜,恢復胃腸的蠕動功能。與此同時,通過刺激免疫反應的腸黏膜,可提高腸黏膜的代謝和營養(yǎng)作用。有大量研究表明,應用布拉氏酵母菌可明顯改善急性腹瀉患者大便的形狀及次數(shù),臨床效果較佳[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為95.92%,對照組有效率為79.59%。表明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的臨床效果較好,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由于小兒腹瀉與細胞免疫的關系極為密切,臨床上常規(guī)通過檢測CD3+、CD4+、CD8+、CD4+/CD8+指標來了解T淋巴細胞亞群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CD3+、CD4+、CD4+/CD8+指標較治療前有所提高,CD8+指標較治療前有所降低,而對照組治療前后的各水平變化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由此表明患兒的細胞免疫功能明顯增強,拉布氏酵母菌治療腹瀉患兒,對增強其細胞免疫功能有一定促進作用,可改善患兒預后。關于細胞免疫功能檢查在評價急性腹瀉病預后效果中的深入應用價值,還需作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小兒急性腹瀉采取布拉氏酵母菌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增強患兒細胞免疫功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勝安.布拉氏酵母菌對小兒急性腹瀉的治療作用及對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2,33(5):662-664.
[2]黃飛軒.急性腹瀉患兒應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劑前后細胞免疫功能指標水平變化及意義[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2(14):10-12.
[3]吉大章,鄒商群,袁梁玉,等.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病的臨床研究[J].兒科藥學雜志,2009,15(1):13-15.
(收稿日期: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