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晶
(哈爾濱市第一??漆t(yī)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類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現(xiàn)行為、感知覺、情感和思維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diào)[1]的情況。進行藥物治療是臨床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主要方法。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可直接影響其治療的效果。最新的臨床實踐證實,對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進而提高其治療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我院對近年來收治的3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10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ICD-10精神和行為障礙診斷標準》中規(guī)定的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為:①對本次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②BPRS(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總分超過35分的患者。③患有嚴重的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這些患者均自愿簽署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在本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2.14±2.17)歲,平均病程為(4.3±1.2)年。這些患者的文化程度均為初中及以上水平。
我院使用齊拉西酮和奧氮平對本組患者進行治療,為所有患者均連續(xù)用藥2個月。在本組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對其進行循證護理。進行循證護理的方法是:
1.2.1 成立循證護理小組 循證護理小組由精神科護士長任組長,由經(jīng)驗豐富、業(yè)務(wù)能力強的護士任組員。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評估其精神狀態(tài)及其對治療的依從性,根據(jù)其實際情況結(jié)合臨床經(jīng)驗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
1.2.2 進行心理護理 精神分裂癥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恐懼、敵對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多安慰、鼓勵患者,親切、耐心地與其進行溝通,分析其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以緩解其不良的情緒,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
1.2.3 進行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組織患者學習精神分裂癥的相關(guān)知識、治療的方法、治療期間應注意的事項等并進行討論,分享彼此在治療期間的感受和經(jīng)驗。邀請經(jīng)治療已康復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與住院患者進行交流,讓大家分享他們治療成功的經(jīng)驗,以增強住院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
1.2.4 進行用藥和生活護理 護理人員應向本組患者說明藥物的療效和使用方法,并指導、監(jiān)督患者定時、定量用藥,嚴禁其擅自濫用或停用藥物。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加強生活照護,指導其合理地安排飲食。
觀察并記錄本組患者在接受治護前后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及BPRS評分。我院將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3個等級,對治療的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shù)+部分依從例數(shù))/全部例數(shù)×100%。我院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對患者的精神狀況進行評分,該量表共18項內(nèi)容,分5類(敵對、激活性、焦慮憂郁、缺乏活力以及思維障礙)[3]進行計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說明其不良的精神狀況越嚴重。
我們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接受治護前,本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為完全依從者有13例,為部分依從者有11例,為不依從者有11例,其對治療的依從率為68.6%。在接受治護后,本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為完全依從者有20例,為部分依從者有12例,為不依從者有3例,其對治療的依從率為91.4%。本組患者在接受治護前后其對治療的依從率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在接受治護前,本組患者的BPRS評分為:敵對情緒評分為(6.96±2.08)分,激活性評分為(5.58±1.92)分,焦慮憂郁評分為(4.61±0.95)分,缺乏活力評分為(9.57±3.42)分,思維障礙評分為(8.71±4.46)分。在接受治護后,本組患者的BPRS評分為:敵對情緒評分為(3.81±1.86)分,激活性評分為(2.96±1.24)分,焦慮憂郁評分為(2.35±0.62)分,缺乏活力評分為(4.46±2.04)分,思維障礙評分為(5.63±2.35)分。本組患者在接受治護前后其BPRS評分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審慎、明智、準確地將與患者及護理相關(guān)的科研結(jié)論與患者的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為其制定科學的護理方案并進行有效護理服務(wù)的一種護理方法[4]。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患者在接受治護后其對治療的依從率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提高,其BPRS評分較治療前有明顯的降低。這說明,對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進而顯著改善其臨床癥狀。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盧世臣,李遵清.循證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效能和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0):1885-1888.
[2] 呂景賢,袁浩龍,張莉,等.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依從性的循證護理計劃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0):1826-1827.
[3] 陳其珍,胡榴珍,陸琴芳,等.循證護理在精神分裂癥疑難病例查房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4):688-689.
[4] 馮玉霞,郭翠玲,閆潔,等.導致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復發(fā)的原因與護理對策探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2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