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靜麗,蔣靜忠
(河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河北 保定 071002)
?
副詞“還”表主觀量研究
蔣靜麗,蔣靜忠
(河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河北 保定071002)
摘要:副詞“還”表達主觀量時,受肯否和語序變化影響。雙量式的“還”表達主觀量時,肯否的變化會引起主觀量大小的顛倒,而語序的變化則不一定引起主觀量大小的顛倒。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重點探討了不受語序變化影響的有關(guān)“還”的句式,并分析其原因,總結(jié)其規(guī)律。
關(guān)鍵詞:副詞“還”;主觀量;規(guī)則;語義解釋
一問題的提出
胡樹鮮(1985)討論了下面兩組例子:
(1)a.一個月還燒(不了)兩噸煤。
b.兩噸煤還燒(不了)一個月。
(2)a.兩個人還拉(不了)二百斤。
b.二百斤兩個人(還)拉(不了)。
他認為這兩組句子中因為有了副詞“還”,能夠顯示出說話人主觀上對數(shù)量的看法。(1a)顯示出說話人認為“一個月”短,“兩噸煤”多;(1b)則相反,表示“兩噸煤”少,“一個月”長。如果動詞是否定式,則情況倒過來,(1a)表“一個月”長,“兩噸煤”少;(1b)表示“兩噸煤”多,“一個月”短。例(2)情況跟例(1)不同,(a)和(b)并不相反。動詞為肯定式時,(2a)和(2b)都表示“兩個人”少,“二百斤”多;動詞為否定式時,(2a)和(2b)都表示“兩個人”多,“二百斤”少。為什么(1a)和(1b)意思相反,而(2a)和(2b)意思卻相同呢?這是由什么決定的?
二學(xué)界對“還”表主觀量的解釋
李宇明(2000)曾指出,肯否的變化會引起主觀量的顛倒,所舉的例子正是上面提到的例(1)和例(2)。(1a)的肯定式表示“一個月”量小,“兩噸煤”量大;否定式表示“一個月”量大,“兩噸煤”量小,正好相反。(1b)(2a)(2b)也是如此,肯定式和否定式中,說話人對數(shù)量大小看法正好相反。這說明,肯否的變化會改變說話人對數(shù)量詞語的主觀評價,使其表達的主觀量完全顛倒。
李善熙(2003)認為,語序的顛倒也會引起主觀量的顛倒。例如(1a)和(1b)在句法上的差別是主語和賓語顛倒,這種句法上的主賓顛倒引起了主觀量的顛倒??隙ㄊ街?,(1a)中“一個月”是主觀小量,“兩噸煤”是主觀大量;(1b)則相反,“兩噸煤”是主觀小量,“一個月”是主觀大量。否定式中(1a)和(1b)的主觀量也相反。
但是李善熙的觀點無法解釋例(2)。(2a)和(2b)在句法上的差異是賓語“兩百斤”由賓語位置移到主語位置,發(fā)生了主賓顛倒,但是這種顛倒并沒有引起主觀量的顛倒。在肯定式中,(2a)中“兩個人”是主觀小量,“二百斤”是主觀大量;(2b)中同樣是“兩個人”為主觀小量,“二百斤”為主觀大量。在否定式中(2a)和(2b)的主觀量也相同。
以上分析說明:例(1)和例(2)在肯否的變化上表現(xiàn)一致,肯否的變化都會引起主觀量的顛倒;它們在語序的顛倒上表現(xiàn)不一致,例(1)會隨語序的顛倒發(fā)生主觀量的顛倒,而例(2)并不隨語序的顛倒發(fā)生主觀量的顛倒。這又回到了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例(1)和例(2)的差異在什么地方?它們?yōu)槭裁磿φZ序的顛倒產(chǎn)生不同的反應(yīng)?
王還(1988)曾分析過這個問題,他認為(2a)和(2b)表面上看是“兩個人”和“二百斤”位置調(diào)換了,但動詞“拉”處于“兩個人”后面這一位置沒有變?!皟蓚€人”和“二百斤”的施受關(guān)系沒變,說話人在說兩句話時的觀點都是從多少人拉多少東西出發(fā)。(2a)是主謂句,而(2b)就是所謂的主謂謂語句,漢語中俯拾皆是:“這本書我看過”“五百元兩個人分”“三門課一星期考完”“兩間屋子八個人住”。這些句子都可以顛倒過來成為a式:“我看過這本書”“兩個人分五百元”“一星期考完三門課”“八個人住兩間屋子”。a、b意思基本相同。
而(1a)和(1b)不但兩個數(shù)量詞組調(diào)換了位置,而且動詞的位置也變了。a中“燒”在“一個月”之后,而b中“燒”在“兩噸煤”之后。(1a)和(1b)都是主謂句。說(1a)和(1b)時說話人是從兩個不同的觀點出發(fā)的。
李善熙(2003)也解釋這只是“話題化”和“次話題化”的語序變化,無論例(1)還是例(2),如果都只是把兩個數(shù)量詞語臨時移到句首或謂語動詞前,如下(1’)(2’)所示。
(1’)a.兩噸煤一個月還燒不了。
b.一個月兩噸煤還燒不了。
(2’)a.兩個人還拉(不了)二百斤。
b.二百斤兩個人(還)拉(不了)。
那么只是變?yōu)樵掝}或次話題,這樣的用法還沒有語法化,不會引起主觀量大小的顛倒,最多只是改變主觀性的程度而已。
三語序顛倒不改變主觀量的例句
王還和李善熙對例(2)作出了合理的解釋。但是無法解釋下面的例子。
(3)a.一張床還睡得下兩個人呢。(兩張床更睡得下了)
b.兩個人還睡得下一張床呢。(一個人更睡得下了)
(4)a.一輛車還坐得下四個人呢。(兩輛車更坐下了)
b.四個人還坐得下一輛車呢。(三個人更坐得下了)
上面兩組例子,a和b在句法上都是主語和賓語互換了位置,跟例(1a)和(1b)相同。但是它們并沒有像例(1)一樣,a和b發(fā)生了主觀量的顛倒。(3a)和(3b)都是“一張床”表主觀小量,“兩個人”表主觀大量;(4a)和(4b)都是“一輛車”表主觀小量,“四個人”表主觀大量。這兩個例子都說明:語序的顛倒并不一定引起主觀量的顛倒。
四本文的解釋
沈家煊(2001)曾用量級模式來解釋這種句式。例如:
(5)小車還通不過呢,更別提大車了。
他認為要理解這個句子,說話人和聽話人必須首先按一定維度建立語用量級。這個例子的語用量級是車的大小維度:一定大小的橋洞,小車比大車容易通過。在這個量級模型基礎(chǔ)上進行衍推。“小車通不過”可以推衍“大車通不過”。
按照同樣的邏輯,(3a)中的語用量級是床的容量維度。一定數(shù)量的人,兩張床比一張床更容易容納下。在這個量級模型基礎(chǔ)上進行衍推。“一張床睡得下兩個人”可以衍推“兩張床睡得下兩個人”。(3b)的語用量級是人的數(shù)量維度:一定數(shù)量的床,一個人比兩個人更容易睡得下。在這個量級模型基礎(chǔ)上進行衍推?!皟蓚€人睡得下一張床”可以衍推“一個人睡得下一張床”。
根據(jù)上面的解釋,雖然(3a)和(3b)在句法上主賓互換了位置,但是在語義上都是表達容納關(guān)系,即一定數(shù)量的床容納一定數(shù)量的人。因為語義關(guān)系沒有改變,量級關(guān)系也沒有改變,其主觀量的大小也就不發(fā)生改變。例(4)也是如此。
李宇明(2000)曾提出用依變關(guān)系來解釋“量+還+VP”中的主觀量,認為該格式“量”是主觀大量還是主觀小量,取決于“量”與VP的依變關(guān)系。二者之間的依變關(guān)系可分為“正依變關(guān)系”和“反依變關(guān)系”。正依變關(guān)系是指:量愈大,VP實現(xiàn)的可能性愈大;量愈小,VP實現(xiàn)的可能性愈小。反依變關(guān)系是指:量愈大,VP實現(xiàn)的可能性愈??;量愈小,VP實現(xiàn)的可能性愈大。在正依變關(guān)系中,“還”前的表量詞語是主觀小量;在反依變關(guān)系中,“還”前的表量詞語是主觀大量。按照李宇明的觀點,例(3a)中“床”越多,VP“睡得下兩個人”實現(xiàn)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是正依變關(guān)系,“一張床”為主觀小量。由于量的感染作用,“兩個人”為主觀大量。(3b)中“人”越多,VP“睡得下一張床”實現(xiàn)的可能性越小,因此是反依變關(guān)系,“兩個人”為主觀大量。由于量的感染作用,“一張床”為主觀小量。這同樣可以解釋(3a)和(3b)主觀量為什么一致。
從上面談到的情況來看,有的例句語序顛倒會引起主觀量的顛倒,如例(1)。同樣的例子還有:
(6)a.一鍋飯還吃十個人呢。(兩鍋飯更能吃十個人了)
b.十個人還能吃一鍋飯呢。(二十個人更能吃一鍋飯了)
而有的例句則不因語序的顛倒而引起主觀量的顛倒,如例(3)和例(4)。這兩類句子有何差別呢?我們發(fā)現(xiàn),例(1)和例(6)a和b的語序顛倒了,其內(nèi)部的語義關(guān)系也顛倒了。例(1a)表示一定量的時間(一個月)消耗一定量(兩噸)的煤,而(1b)則表示一定量(兩噸)的煤供應(yīng)一定量的時間(一個月)。一個表消耗關(guān)系,一個表供應(yīng)關(guān)系,其語義關(guān)系正好顛倒過來,這也就導(dǎo)致了其表主觀量的顛倒。例(6a)表示一定量(一鍋)的飯供應(yīng)一定量(十個)的人,而(6b)表示一定量(十個)的人消耗一定量(一鍋)的飯。一個是供應(yīng)關(guān)系,一個是消耗關(guān)系,其語義關(guān)系正好顛倒過來,導(dǎo)致其主觀量也發(fā)生顛倒。
再看例(3)和例(4),其主語和賓語的語序顛倒了,但是其語義關(guān)系并沒有顛倒。例(3a)和(3b)都表示一定量(一張)的床容納一定量(兩個)的人,都是表容納關(guān)系。例(4a)和(4b)都表示一定量(一輛)的車容納一定量(四個)的人,也都是表容納關(guān)系。因為語義關(guān)系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其主觀量也沒有發(fā)生變化。
由此我們可以對語序顛倒是否會引起主觀量的顛倒做出預(yù)測:如果語序顛倒引起其內(nèi)部語義關(guān)系顛倒,則一定引起主觀量的顛倒;如果語序顛倒并沒有引起其內(nèi)部語義關(guān)系的顛倒,則不引起主觀量的顛倒。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副詞還表達主觀量的時候,受肯否變化的影響比較強烈,肯否的變化就會引起主觀量的變化。而語序的顛倒也會引起主觀量大小的變化,但并不是一定的,要受一定條件的制約。本文主要討論了句子的語義關(guān)系的變化與否對主觀量大小的影響,如果語序顛倒引起其內(nèi)部語義關(guān)系顛倒,則一定引起主觀量的顛倒;如果語序顛倒并沒有引起其內(nèi)部語義關(guān)系的顛倒,則不引起主觀量的顛倒。關(guān)于副詞還表達主觀量的研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本文只是從語序變化這個角度對其進行研究,希望能對副詞還表達主觀量提供一個參考和思路。
參考文獻
[1]胡樹鮮.略析一類表“省”或“費”的句子[J].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1985(1).
[2]王還.讀《略析一類表“省”或“費”的句子》一文所想到的[J].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1988(4).
[3]李善熙.漢語“主觀量”的表達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2003.
[4]李宇明.主觀量的成因[J].漢語學(xué)習(xí),1997(5).
[5]李宇明.漢語量范疇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0.
[6]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
[7]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1(4).
[8]沈家煊.跟副詞“還”有關(guān)的兩個句式[J].中國語文,2001(6).
Class No.:H146.2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Expression of Subjective Quantity of Chinese Adverb “Hai”
Jiang Jingli,Jiang Jingzho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China)
Abstract:When the Chinese adverb “hai” expressing subjectivity quantity, it is affect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ntence and word order change. The transition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makes the subjectivity quantity size reversed. But the change of word order dose not necessarily cause the change.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sentence patterns about “Hai” which is not affected by word order change and the reason as well.
Key words:Chinese adverb “hai” ; subjective quantity; rule;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作者簡介:蔣靜麗,在讀碩士,河北大學(xué)。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現(xiàn)代漢語主觀量副詞研究》,立項單位:全國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辦公室,項目批準號:13BYY120;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現(xiàn)代漢語復(fù)句中的主觀量研究》,立項單位:河北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辦公室,項目批準號:HB15YY044;河北省高等學(xué)校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優(yōu)秀青年基金項目《現(xiàn)代漢語主觀量副詞研究》,立項單位:河北大學(xué)科學(xué)研究處,項目批準號:SY13115;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xué)校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豫北濮陽方言副詞研究》,項目批準號:SQ161177。
文章編號:1672-6758(2016)07-0151-3
中圖分類號:H146.2
文獻標識碼:A
蔣靜忠,副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河北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