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容
(江西省分宜縣第二中心小學 江西分宜 336600)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誘發(fā)孩子的想象力
付 容
(江西省分宜縣第二中心小學 江西分宜 336600)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是孩子思維的翅膀它可以帶領(lǐng)孩子們沖出狹窄的生活空間,認識更為廣闊的世界。語文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誘發(fā)想象力的學科,它在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小學語文的主要任務(wù)之一就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讓他們的思維能夠得到擴展。下面,本人基于多年來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經(jīng)驗,淺談一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誘發(fā)孩子的想象力。
小學語文 想象力 誘發(fā)方法
兒童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體,他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強,充滿對未知世界的思考與渴望。若是能對孩子加以適當?shù)囊龑В敲聪胂罅Ρ銜蔀橹腔鄣某岚?,對他們?nèi)蘸髮W習有極大幫助。如果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不加以重視,那么想象力會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不妨運用以下一些技巧來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1]
文化知識的豐富程度決定著想象力。如果知識面狹窄,所學匱乏,那么想象力自然膚淺、狹隘;若是有較多的知識儲備,那么想象力便深沉、開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yīng)鼓勵孩子在課后多學些知識,逐步強化自讀能力。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自學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對于想象力的激發(fā)十分有利。另外,由于小學生年級較小,注意力不夠集中,理解能力有限,我們不妨先向?qū)W生推薦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以培養(yǎng)他們的讀書興趣,再進一步擴大孩子的閱讀范圍。知識的充分積累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的基礎(chǔ),沒有堅實的基礎(chǔ),其他的一切技巧都是空中閣樓。老師們一定要把這一點放在心上。[2]
兒童對于圖畫的喜愛遠超過文字,他們對圖畫的記憶會必文字更加深刻。小學語文課本中常常附有一些插圖,在中低年級的語文課本中尤為明顯,文字與圖片一起構(gòu)成了一個有機整體。老師應(yīng)該充分利用這些插圖,讓它們發(fā)揮出作用來。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指導孩子有序且仔細地觀察圖片,啟發(fā)他們進行大膽的想象,讓靜態(tài)的圖片在頭腦中成為動態(tài)的畫面。在教導某些沒有插圖的課文時,也可以讓孩子進行自我想象。這樣的訓練對于中低年級的學生的想象力有較大的促進作用。[3]
我國古代詩歌的特點之一是言簡義豐,往往一首詩就能表達一個故事、一種情景。小學語文教材的詩歌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言簡意賅,包含著詩人大膽豐富的想象,用來啟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再合適不過。比如,在學習《憫農(nóng)》時,我會稍稍解釋一下古詩的含義,然后讓孩子想象一下這是怎樣一個畫面,孩子們不難聯(lián)想到一個在頂著烈日辛勤勞作、汗如雨下的農(nóng)民形象,他們會對農(nóng)民感到憐憫同情,也會不自覺珍惜糧食,可謂一舉多得。再比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孩子們會想象到紫色煙霧繚繞著香爐峰、瀑布從九天之上璀璨的銀河中直流而下,這是多么壯闊的景象。通過想象,孩子們的心靈會被震撼,更加能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通過這樣的方法,孩子們不會對古詩產(chǎn)生畏懼感,也可以使孩子的想象力更上一層樓。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想象是發(fā)明的雛形。”小學課本中的一些文章的結(jié)尾,言雖盡但意未完,這時老師便可以適當?shù)囊龑W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對于一些沒有答案的結(jié)尾,也可以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積極想象,還可以讓學生對于已有的結(jié)局進行改編再創(chuàng)造,從多方面誘發(fā)想象力。舉個例子,在《狐貍和烏鴉》學完后我會問:“狐貍把肉叼走了,烏鴉這時候會想些什么呢?它以后會怎么做呢?”如果學生回答:“以后烏鴉不會隨便相信狐貍了。”那么這篇課文所要表達的深刻道理也就被他們理解了。再例如,我在教學《凡卡》的時候,會引導學生展開這樣的想象:凡卡滿懷希望把信寄出后,做了一個美夢。是什么美夢?爺爺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呢?爺爺收到信后將會怎樣?凡卡最后能和爺爺一起生活嗎?
想象是一種十分嚴格的構(gòu)思過程,不能隨意發(fā)揮,它受思維活動的控制、調(diào)節(jié)、支配,也與敏銳的觀察力密不可分。因此,訓練學生寫作是一種很好的培養(yǎng)想象力的方式,先思考,進而分析,然后進行想象,可以使想象力得到長足的進步。再以詩歌教學為例,詩歌一般篇幅較短,很多話語都是點到為止并不說透,詩人沒有說的部分往往需要靠我們自己慢慢體會,即“言有盡而意無窮”。很多孩子在品讀詩歌時會覺得它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對古詩加以補充,從而填補這一“意無窮”,達到可意會也可言傳的地步。例如王之渙的《涼州詞》、孟浩然的《春曉》、王昌齡的《出塞》、李白的《望天門山》等等,這些都是古詩中的精華,孩子們的翻譯也不會有什么困難,但是這些古詩中包含了許多的情感,或者刻畫了很多獨特的景色。我時常會讓學生將古詩改寫成短文,并要求在其中加入他們自己想象的詩人的心理活動,這樣孩子可以在另一層面上與詩人進行溝通。
綜上所述,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未來有重要作用,它是小學階段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的一項能力。小學是培養(yǎng)兒童想象力最好的時期,此時的學生年紀較小,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強,各方面的可塑性都高。此時誘發(fā)孩子的想象力會事半功倍。小學語文教師對孩子的想象力的誘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在教學中使用科學的方法,寓教于樂,從而誘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并通過不時地練習鞏固想象力。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yǎng),切不能忽視!
[1]劉建梅.讓孩子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3,(46):274-275.
[2]杜成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激活孩子的想象力[J].發(fā)展,2009,(07):91.
[3]黃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gòu)[D].福建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