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揚 姜夢瑤
(商丘市實驗幼兒園 河南商丘 476000)
幼兒語言教育實踐探索
楊 揚 姜夢瑤
(商丘市實驗幼兒園 河南商丘 476000)
在當前的幼兒教育當中,對幼兒開展語言教育,能夠有效的開發(fā)幼兒的智力,拓展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幼兒語言能力,增強幼兒的認知理解能力;筆者依據(jù)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在本文當中重點闡述了對幼兒語言教育實踐的策略。
幼兒 語言教育 活動 實踐
通常而言,發(fā)展語言是進行思維的重要載體,由于人類的思維活動是借助于語言來進行有效的傳遞并獲得發(fā)展的。在當前的信息時代當中,網(wǎng)絡技術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獲得了廣泛的運用,語言作為進行學習的重要工具,可借助提問、聆聽、閱讀等方式,來學習與掌握較多的知識。尤其重要的一點在于:語言,、能夠較好的傳承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因此,在當前的幼兒教育當中,如何來有效的培養(yǎng)幼兒語言能力,是當前研究與實踐的重要課題之一。[1]
第一,具有欣賞性的傾聽。想要有效的進行欣賞性傾聽的教學活動,可通過具有教學目標的語言活動來實現(xiàn)。對于小班的幼兒而言,由于其認知與理解能力較為薄弱,因此教師可選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簡單的兒歌、繪圖故事等;對于中班的幼兒而言, 由于其理解能力獲得了有效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可選用一些生動有趣、直觀形象內容;;對于中班的幼兒而言,則可選用一些體現(xiàn)出情節(jié)性的相對較長的內容。欣賞性的傾聽有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可直接由教師或是由家長來進行講述、或者是觀看視頻、收聽音頻文件,這樣就可通過不同的朗讀或是發(fā)言的對象,來讓幼兒能夠真正的體驗導不同的教學情境。教師在進行講述時,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對于中、小班的幼兒,可運用木偶表演的方式,對于大班幼兒,教師可讓其依據(jù)教學內容來改編童話劇,并讓幼兒在劇中來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幼兒朗讀童話故事等,讓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欣賞性傾聽活動。第二,有目的的傾聽活動。我們在中、大班開展了每天十分鐘時間讓幼兒“說趣聞”的活動。教師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天天要完成的任務一一晚上有選擇性地看電視,或者上網(wǎng),或者瀏覽圖書、報紙和雜志,第二天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有趣的片段來說給大家聽。教師們則時時提醒幼兒不僅要說得好,更要聽得好,要做一個文明的小聽眾,要尊重主持人,安靜傾聽趣聞,并讓文明的小觀眾來當小評委,每天設置一個“最佳新聞獎”,給予適當?shù)莫剟?。第三,辨別性傾聽活動。我們在餐前設計了一個“悄悄話”游戲。每天請五個孩子分別來和老師說一句悄悄話,然后由老師或幼兒來表演啞語,用動作和口型來讓大家猜他說的是一句什么話。第四,其他傾聽活動。我們還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傾聽的環(huán)境:在幼兒人園、離園的時候及飯前飯后的一些過渡時間,為幼兒播放一些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故事、兒歌,也可以由教師或幼兒講故事等。幼兒聽后,教師引導幼兒模仿、表達,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2]
第一,教師可將將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畫面來有效的滲透到所教授的內容當中,并按照幼兒的學習心理特點、認知理解能力來進行教授,有效的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第二,充分運用多樣化的方式,讓幼兒以演劇、繪畫、歌唱等方式來充分體現(xiàn)出文學作品的內涵與情感。第三,教師要以規(guī)范教學來對學生開展語言教育,可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之下,來讓幼兒能夠有效的、正確的進行語言表達。教師為提升幼兒對兒歌產生興趣,可將兒歌編創(chuàng)為充滿趣味性的童話故事,來讓幼兒進入學習的主題內容當中,有效的促進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能夠深入的學習圖片內容。把兒歌中每一句的關鍵內容都配上與之緊密結合的圖片,圖片是從原有活動材料的圖中提取并延伸出來的,教師還與幼兒一起分析兒歌中的標點符號,“!”、“?”以及字句的語氣。通過分析理解,幼兒還能夠將兒歌中所包含的感情色彩結合動作表現(xiàn)出來。在幼兒熟悉圖片內容與文字關系的基礎上,教師采取鍛煉幼兒思維邏輯和記憶的方法,幼兒說兒歌時從有規(guī)律抽離圖片到隨機抽離圖片逐步過渡,讓幼兒在缺少視覺刺激的情況下回憶兒歌內容,到最后在完全沒有視覺刺激的條件下,幼兒能夠熟練地理解并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第一,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語言教學氛圍。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具有啟發(fā)性、開放性的語言環(huán)境,給予幼兒多樣化的體載、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閱讀素材,使幼兒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語言學習當中。例如:借助于傾聽來有效的促進幼兒的認知與理解能力,進而提升其語言的綜合能力:通過多媒體來播放兒歌、童話故事的視頻等。讓幼兒通過拼擺操作來提升自我的語言能力:通過拼擺圖形與圖案并進行內容講述、拼擺兒歌與詩歌等。借助于表演,來有效的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可讓幼兒參與演出由兒歌、童話等改編的教學劇。借助于書面交流的形式來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可編寫報紙、繪圖書等。另外,還可在學習環(huán)境當中滲透多種閱讀信息。例如:在課桌上粘貼寫有幼兒學號與姓名的紙條、教室的盆景當中貼有編號標簽等。第二,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語言教育活動。在談話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傾聽他人的語言,采用合適的內容和語言形式與人交談;在講述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在集體面前清楚地表達個人看法;在文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理解和使用敘事性的語言表達;在早期閱讀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接觸書面語言的機會。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我們還注重根據(jù)幼兒的興趣,生成活動內容。第三,家園共育提高幼兒閱讀能力。家園共育工作中針對部分家長對早期閱讀概念認識有偏差的現(xiàn)象,我們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方法,通過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欄、半日開放活動、專題講座、研討等形式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向家長宜傳早期閱讀的方法、途徑,提高家長對早期閱讀活動內涵的理解和認識,幫助家長掌握幼兒閱讀特點,根據(jù)幼兒年齡及閱讀特點、興趣、發(fā)展水平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和內容、創(chuàng)設溫暖的閱讀環(huán)境,同時要求家長為幼兒樹立良好的閱讀榜樣,與孩子共同成長。此外,幼兒園還定期開展早期閱讀示范活動,請家長與老師共同設計活動、共同參與活動、共同研討評價、共同商議教育策略,并召開家教閱讀經驗交流會。[3]
總之,語言是人們開展日常交際的重要載體,在幼兒階段是人類語言交流與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通過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實踐顯現(xiàn):幼兒階段是語言發(fā)展最為關鍵的時期。因此,必須在幼兒階段開展具有實效性的語言教育,有效的提升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讓幼兒能夠獲得全面發(fā)展。
[1]郭中然.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09,07:45-46.
[2]黃碧.淺談幼兒語言教育[J].重慶師專學報,2000,03:59-61.
[3]樊俠.對幼兒語言教育的幾點建議[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11,0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