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戈
摘要:作為地鐵基坑重要的圍護結構之一,異型連續(xù)墻能夠滿足特殊水文地質條件下的圍護安全技術需求。文章以某地鐵工程為例,在了解該地鐵異型連續(xù)墻施工背景概況的基礎上,探討了該地鐵工程異型連續(xù)墻施工的技術應用。
關鍵詞:地鐵工程;異型連續(xù)墻;施工技術;地鐵基坑;圍護安全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U231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35-009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5.045
1 某地鐵異型連續(xù)墻工程概況
某地鐵車站位處市中心,車流量、人流量和建筑物密集,尤其在基坑的西南區(qū)域,為當?shù)刂牟叫薪郑苓厴菍痈叨染?~8層之間,與基坑邊最近的距離為8m,北面基坑與車站物業(yè)點同時開發(fā)。工程左線全長170m、右線203m,基坑呈不規(guī)則狀,開挖深度24~27m,面積4075m2。地鐵的地下連續(xù)墻兼具防水和抗?jié)B的功能,其寬度1m,設計深度在55~65m之間,進入強風化泥巖層的槽幅深度為2m。地下連續(xù)墻的施工全過程,主要按照實際的開挖工況和既定的施工順序,圍繞“增量法”原理,分析地層對圍護結構變形的約束作用,進而確定地下連續(xù)墻結構體系受力的連續(xù)性,其中涉及到的施工參數(shù),主要包括結構自重、水土側壓力、地面超載。至于地下連續(xù)墻的施工環(huán)境條件,主要考量工程的水文地質情況。巖土類型主要有黏土、雜填土、粉質黏土、粉土粉砂互層、粉細砂、含礫中粗砂、礫卵石、強風化泥巖、中風化泥巖。地下水則以上層滯水和層間承壓水為主,前者主要滯留在人工填土層內,平均埋深1.25m;后者主要滯留在粉細砂層和含礫中粗砂層內,水位受到地下水位漲跌的直接影響,年變化幅度在3~4m之間。
2 案例工程施工期間的關鍵技術
2.1 連續(xù)墻成槽技術
從工程水文地質的情況來看,連續(xù)墻成槽的區(qū)域為超深富水砂層。針對這種類型的水文地質條件,有大型設備重壓的位置,需要在導墻施工之前,借助單管旋噴樁加固雜填土和淤泥層,以便增強槽壁的承載能力。至于成槽設備的選用,在泥巖上層成槽時,利用SG50液壓抓斗成槽機,而在進入泥巖后,增加4臺CJF-20沖擊鉆機配合成槽,分別在槽的左、中、右引孔,再用液壓抓斗成槽機,沿著引孔方向逐個成槽。在引孔時完成奇數(shù)孔的沖擊,再進行偶數(shù)孔和孔位之間棱角的沖擊,最后借助方錘洗槽。
施工難點探討:成槽期間,發(fā)現(xiàn)液壓抓斗成槽機在開挖至地面50m以下后,成槽速度開始變慢。對照勘察資料,確定地面50m以下的巖層,以礫卵石、砂礫巖、泥巖層為主,而選用普通的沖擊鉆,所需耗費的施工時間太長,適時選用旋挖鉆機引孔,再用成槽機一次性成槽,大約花費了3天左右的時間??梢姵刹凼┕づc所選用的機械設備關系頗為密切,在地質情況難以斷定的情況下,可根據(jù)不同成槽機的成槽寬度、深度、最大提升力、卷揚機單繩拉、發(fā)動機額定輸出、系統(tǒng)壓力、主泵流量、抓斗重量、完成標準段等進行靈活的選擇。除此之外,泥漿的制備和含砂率的控制也是連續(xù)墻成槽時需要兼顧的重點,其中泥漿的制備在泥漿池中直接完成,本工程的連續(xù)墻在穿過厚度20m的粉細砂層厚,經過成槽的泥漿含砂率,被控制在11%左右,提高了泥漿的重復利用效果,同時能夠有效地控制含砂率。其利用流程有兩道:(1)生產新漿→新漿儲→開挖成槽→清槽→澆筑混凝土→回收→廢漿脫水處理→排放;(2)漿液脫水處理→循環(huán)漿沉淀→除砂器→循環(huán)漿處理→循環(huán)漿儲存→重新使用。與此同時,工程按照≤3‰的垂直度控制標準,成槽時借助室內自帶顯示儀器同步糾偏,在出現(xiàn)超標準時,重新調整成槽機,確保偏斜部位和長度都能夠符合規(guī)范設計要求。
2.2 鋼筋籠吊裝技術
考慮到工程所處區(qū)域為鬧市區(qū),而所吊裝鋼筋籠噸位比較大,無法一次性完成整體吊裝,要求選擇安全系數(shù)最高的吊裝機械設備,并將鋼筋籠進行分節(jié)吊裝,在入槽后完成上下連接。為便于分節(jié)吊裝,在制作鋼筋籠時,按照圖1分節(jié)段加工制作和起吊鋼筋籠:
分節(jié)段加工制作時,位置適宜選在節(jié)點較少的地方以及在基層開面之內。權衡再三,最終將鋼筋籠分為上下兩節(jié),上節(jié)長度34.4m,重量55t,下節(jié)長度29.1m,重量18t,中間搭接長度1.5m。鋼筋籠加工制作之后,利用雙機抬吊的方法,選用250t的主吊和100t的副吊。起吊時保持吊鉤中心和鋼筋籠中心的重合,吊至指定位置后,卸至安裝節(jié)點,但要求安排專人檢查鋼筋籠的平穩(wěn)狀態(tài),包括吊機的側向旋轉等,都要保證下部鋼筋籠與地面保持垂直,直至平穩(wěn)入槽和定位,再開始與上部鋼筋籠的對接。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地鐵工程的基坑不規(guī)則相比于規(guī)則性的基坑連續(xù)墻布置難度更大。藉此筆者建議在鋼筋籠的內角設置撐筋,通過吊裝驗算,分析鋼筋籠受力狀況、鋼絲繩強度、主吊把桿長度、吊攀、卸扣等。具體的吊點布置方法,見圖2:
按照圖2方法布置吊點,在吊點位置焊接規(guī)格Φ32的圓鋼,作為加強吊筋。圓鋼焊接的長度和質量等都必須滿足以上吊裝驗算的參數(shù)要求。
2.3 成槽后沉渣厚度控制技術
成槽清孔工序,沉渣厚度的控制,要求貫穿于整道工序。首先是第一次清孔,由于成槽時需穿過粉細砂層,以致泥漿中摻雜了大量粉細砂,使得泥漿含砂率超標,因此要求在成槽完畢至下放鋼筋籠這段時間,要至少保持2h的泥漿穩(wěn)定時間,大約在摻入泥漿內的粉細砂基本沉淀后,再借助成槽機來回清除干凈槽底的粉細砂。其次是第二次清孔,是在下放鋼筋籠并固定之后,測量沉渣厚度為50cm,將氣舉式反循環(huán)設備的導管伸入槽內,往槽內注入新鮮的泥漿,將舊泥漿置換出來,并利用濾砂機過濾舊泥漿,直至其含砂率達標。第二次清孔的技術難度相對較大,不僅需要控制氣液混合器置入導管內的深度,而且在壓縮空氣送進混合器內的時候,要調整泥漿空氣混合漿液的密度以及導管內外的壓力差值,方可便于泥漿沉渣的排除。經現(xiàn)場調整后的參數(shù),概括為:(1)風壓:0.8~10MPa;(2)導管直徑:250mm;(3)分管直徑:25mm;(4)漿液混合器導管直徑:25mm;(5)導管排孔直徑:8mm。按照這些參數(shù)清孔,在剛開始送風時,風量不宜太大,風壓則以稍小于孔底水頭壓力為標準,在沉渣厚度和體積比較大時,再適當增加送風量。最后是檢查清底部換漿的效果,重點是吸漿和補漿數(shù)量是否均衡以及溢出槽外的泥漿面,是否在導墻頂面30cm以外,否則需要重新補漿。
2.4 混凝土灌注技術
成槽后,槽段寬度、深度為5.5m、60m,需要灌注體積360m?的混凝土,屬于大體積混凝土灌注施工。在下放鋼筋籠和做好防繞流準備工作后,開始灌注混凝土。本工程選用抗?jié)B等級S10、設計強度C30的混凝土,借助雙導管澆筑,目的是提高灌注面和灌注速度。其中導管與導管之間的間隔控制在2.5m以內,每個導管與槽段端頭的距離至多為1.5m。首次使用導管,要現(xiàn)場進行水密和承壓試驗,然后按照既定的初罐量,導管底部需要埋入混凝土內約1.25m,這樣才能夠避免出現(xiàn)脫管和底部混凝土離析問題。另外,初灌時混凝土足量能夠將孔底的沉渣有效帶出,使得樁基的承載性能得以提升。首次灌注并檢驗導管埋入混凝土的狀態(tài)后,繼續(xù)連續(xù)灌注混凝土,混凝土上升速度至少為2m/h,導管底部埋入混凝土內的長度,控制在2~6m范圍內,同時密切關注混凝土的標高,檢查是否存在塌方跡象。如果需要暫時中斷灌注,其停留時間不得大于30min。在混凝土澆筑期間,存在三個施工問題,將其歸納總結如下:
問題一:導管斷裂。本工程使用的兩根導管均超過60m,自重大。在連續(xù)澆筑時,有數(shù)次出現(xiàn)法蘭接頭被鋼筋卡住的現(xiàn)象,而起拔的導管力度太大,導致導管斷裂,并被迫中斷混凝土的澆筑。針對該施工問題,筆者提出的解決思路是:第一時間下放備用導管倉內的導管,但期間依然保持斷裂斷管的澆灌,直至備用管道埋入混凝土內的長度達到規(guī)范標準,再將斷裂的導管拔出,繼續(xù)完成剩余混凝土的灌注。
問題二:堵管。本工程混凝土澆筑量大,分批配置后運至現(xiàn)場,某些混凝土和易性比較差,其內摻雜了粒徑大小不一的卵石,灌注時堵塞了導管。為避免堵管問題,筆者認為需要加強配料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確?;炷林袥]有摻雜粒徑太大的碎石和卵石,同時在施工時,以30cm左右的幅度上下振動導管。假如出現(xiàn)嚴重堵塞,將導管插入混凝土面以內1m,同時借助導桿式泥漿泵抽出導管內滯留泥漿,再以較大的沖力將存滿儲料倉的混凝土大量灌入管道內,即可沖掉堵塞的卵石和碎石。
問題三:鋼筋籠上浮。由于清孔不徹底,孔底沉渣厚度太大,在澆筑混凝土時,被置換出來的沉渣拱起鋼筋籠,出現(xiàn)鋼筋籠上浮跡象。盡管本工程使用的鋼筋籠體積和重量大,上浮問題的發(fā)生概率較低,但為了預防鋼筋籠上浮,在鋼筋籠的正反面都焊接了預防鋼筋籠上浮的“倒刺”,同時在澆筑時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和坍落度,以預防鋼筋籠上浮問題的出現(xiàn)。
3 結語
文章通過研究,基本明確了案例地鐵工程異型連續(xù)墻施工的方法,將相關的技術概括為成槽技術、鋼筋籠吊裝技術、成槽后沉渣厚度控制技術、混凝土灌注技術,相關工程在參考借鑒本工程的施工技術經驗時,需結合自身工程的實際情況,予以因地制宜地靈活應用,以保證這些施工技術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 王興忠.地鐵異型連續(xù)墻施工關鍵技術[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S1).
[2] 鄔寶中.異型地下連續(xù)墻施工探討[J].四川建材,2014,(1).
[3] 張春進.地鐵工程地下連續(xù)墻施工中質量控制[J].中華建設,2014,(6).
(責任編輯:秦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