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市湖師附小教育集團(313000) 洪 穎
三年級英語對話課錯例分析及評價作業(yè)探究
浙江湖州市湖師附小教育集團(313000)洪穎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三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的語言積累還很少。而這些錯誤是課堂教學中自然生成的,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
小學英語三年級對話課錯例分析評價作業(yè)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三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的語言積累還很少,對于一些句子的基本結構還不熟悉,對于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規(guī)律也缺少認知和練習。
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有語法層面的、語音層面的,也有語用層面的。錯誤類型包括失誤和錯誤;全局性錯誤和局部性錯誤;語際錯誤和語內錯誤等。
A.第一單元對話A
一單元A部分的對話中“Class,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I`m from America.”為說的難點。在口語測試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這個句子讀不好,有的把class/a/讀成/e/,有的把句子讀破,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讀,有的卡在某個單詞上(from)而無法流利準確地讀出。
訪談:
生1:句子太長了,記不住。
生2:里面的新的單詞太多了。
生3:我覺得class和today總是忘記發(fā)音。
B.第二單元對話A
Who’s that woman?She’s my mother.Who’s that man?He’s my father.
生1:Who’s發(fā)音錯誤
生2:that發(fā)音錯誤
生3:She’s發(fā)音錯誤
生4:He’s發(fā)音錯誤
生5:整句大部分不會說
生6:交際回答時所有答案都用He’s回答。
生7:交際回答時答案沒有用上新學句型而是用This is my father/mother.
生8:交際回答時答案沒有用上新學句型而是用Who’s my father.
生9:交際回答時用She is或He is分解來回答。
(1)學生自身原因。部分學生因年齡、性格等特點,課上做小動作、走神等導致學生某些知識漏掉,或模仿不夠到位。
(2)受漢語影響及母語遷移,學生的常見發(fā)音錯誤很明顯是受漢語普通話及本地方言的影響。受漢語普通話影響的發(fā)音錯誤有多種,比如把[o:]音發(fā)成普通話的o(喔)音,把[a]發(fā)成漢語普通話的e(鵝)音等。
(3)用詞方面受漢語影響。學生不懂英語與漢語表達習慣上的不同,則會出現(xiàn)各種用詞不當?shù)默F(xiàn)象。
(4)英語詞匯原因。詞匯本身難度較大,一般是由于學生對英語有了一些理解,但是理解不夠透徹。
(5)教學遷移。如第二單元A對話新學句型是用人稱代詞來回答,可是少數(shù)學生還是用This is my句型回答。
總體上說評價要多用肯定評價語,以保護學生的發(fā)言交流的積極性為主。具體包括以下三點。
1.對于不同語言錯誤,教師在評價時要區(qū)別對待
例如,對于形成系統(tǒng)前的語言錯誤,因為大部分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未能達到這個階段,教師指出正確說法即可。對于系統(tǒng)語言錯誤,教師不但要給予正確的說法,而且要耐心解釋,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規(guī)則及內化;至于運用語言錯誤,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并在以后的教學中創(chuàng)造合適的語境并提供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
2.不同活動類型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區(qū)別對待
口語活動的類型有兩種:語言操練和語言交際活動。前者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后者的目的是培養(yǎng)口語的流利性。對不同活動類型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要區(qū)別對待和使用不同的改錯技巧。如果學生處于語言學習階段,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準確性,教師需改正學生的發(fā)音錯誤、語法錯誤等。但如果是口語輸出或運用階段,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說的情感和流利程度,教師不宜打斷學生。教師應在旁邊傾聽或觀察,記住學生說得好的或有誤的地方,在交際活動結束時教師應先讓學生進行評價,然后給出自己的評價。評價應以學生同伴或自我評價為主,輔以教師的評價。
3.評價主體要全面多樣
很多的教師意識到要幫助學生自我改錯。關鍵在于以生為本,在于教師有沒有給學生自我反思和改錯的機會并適時給他們提供幫助,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還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從改錯的主體來分,有三種改錯的方式,即學生自我改錯、同伴改錯和教師改錯。課堂的改錯順序可以是自我改錯,同伴改錯,教師改錯。高效的課堂教學應該采取教師出示錯誤、學生自我改錯為主其它方式為輔的模式,教師在必要時提供幫助。根據(jù)教學進度,教師可以改錯,但要求學生要理解“為什么”。如果多次修正后學生還是不能改錯,那么教師無需堅持,教師可以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
(特約編輯左蕓)
G623.31
A
1007-9068(2016)3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