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成志(重慶市秀山高級中學校)
?
高中體育教學中游戲的有效融入探究
姚成志
(重慶市秀山高級中學校)
摘要:體育教學是高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之一,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與自由性。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學生的需求,因此改變體育教學模式,將游戲與教學融為一體已經成為了當下體育教學的主要發(fā)展方向。通過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游戲融入
教育改革以及健身意識的普及都使得高中體育教學越來越受重視,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鍛煉身體則成為體育教師的教學任務。將體育教學與游戲有機結合是當下較為普遍的教學模式,在游戲中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又可以提高學生動腦的能力,實現德育與素質的綜合教育。筆者在教學中也通過游戲有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為廣大同行帶來幫助,從而實現高中體育教學整體的進步。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單一,內容枯燥,因此學生的參與度并不高,教師的教學進程也難以推進,教師很難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在此情況下,將游戲與教學結合起來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度,從而有效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體育教學中的游戲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報數、球類比賽、擊鼓傳花或者教師自創(chuàng),通過這些游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教學中感受運動的魅力,培養(yǎng)鍛煉身體的習慣。課前準備活動是高中體育教學的必要內容,通過課前活動能夠有效拉伸學生的筋骨,完成熱身任務,使身體保持興奮狀態(tài),避免突然運動造成學生受傷。以籃球教學為例,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可通過花式傳球或者單手傳球等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熱身,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專項體育教學是高中體育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專項教學活動中需要大量重復的練習,這對學生而言非??菰铮ㄟ^游戲與教學結合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在歡快輕松的環(huán)境下完成教學任務。專項體育活動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運動技巧,往往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重復訓練,在訓練中融入游戲能夠很好地提高教學趣味性,使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學習。在“短跑技術”的專項訓練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速度,幫助學生掌握短跑技巧,教師會要求學生不斷進行重復練習,這樣的教學不僅會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會使教學進度停滯不前,收效甚微。因此,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思維,改變教學方式,通過“撕名牌”“喊號追人”等游戲鍛煉學生的起速、反應能力和速度。“撕名牌”可謂是當下的大熱游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撕名牌”游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興趣,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游戲中得到短跑的專項訓練,從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體育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有較好的運動基礎。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重復基礎技能的鍛煉,使學生適應體育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不適當的教學方式既會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也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因此,提高基礎技術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基礎技術教學中感受到體育的魅力是體育教師的主要任務。如在“投籃訓練”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技術較好,有一定籃球基礎的男生和基本不會的女生為一組,以一對一互幫互助的方式進行教學。然后組織小組進行投籃比賽,男生站在三分線外,女生站在三分線內,各自投球計算總得分。以這種投球比賽的方式進行教學,既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也使得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良性互動,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同時,完成了籃球教學的訓練任務,提高了學生的籃球基礎技術。
高中體育課堂是學生唯一有較大運動量的地方,因此在課程結束之前,需要平息學生的運動熱情,使學生能夠及時以穩(wěn)定的情緒進入其他課堂。當結束了一節(jié)運動量很大的體育課程后,許多學生依舊會保持著精神上的亢奮直到下一節(jié)室內文化課,這會對其他科目的教學產生非常不便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在課程結束之前需要有效調整學生狀態(tài),讓學生能夠平靜、愉快地投入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當體育課接近尾聲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較為舒緩的運動或者舞蹈,平復學生的心情。而在一些球類專項運動中,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整理運動器材,在整理過程中逐漸平復心情。
綜上所述,將游戲與高中體育教學相結合已經成為當下體育教育的主要模式,通過游戲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能夠以愉快的心情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的身體,愉悅學生的心情,從而完成體育課堂的教學任務,提高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和高中生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高嘉豪.淺談體育游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5(21):115-116.
[2]肖前鑫.基于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的運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26):125-126.
·編輯武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