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物影像調(diào)查(TBIS)
大花黃牡丹,生于海拔2900 至3200米的雅魯藏布江河谷及山坡林緣,為毛莨科芍藥屬植物,極具觀賞性。
米林是藏東南的一個小縣,藏語意為“藥洲”,這里氣候溫潤,森林覆蓋率達(dá)到了48%,自然物種極其豐富。五月下旬的米林已經(jīng)進入雨季,從清晨到傍晚都層云籠罩,太陽只是偶爾從云層里露個頭,細(xì)雨卻一陣接一陣,倒是一番截然不同的藏地景象。這好雨的時節(jié),卻也正是好花的時節(jié),野生大花黃牡丹正在盛放!
初探大花黃牡丹
大花黃牡丹(Paeonia ludlowii)是毛莨科芍藥屬落葉灌木,植株高大,花朵碩大而美艷,花瓣、花絲與花藥均為黃色,心皮數(shù)常為1,極具觀賞價值,生于海拔2900至3200米的雅魯藏布江河谷及山坡林緣。
2015年5月21日,西藏生物影像調(diào)查機構(gòu)(TBIS),考察組專家、國內(nèi)著名植物學(xué)者、自然攝影師王辰老師和魏來老師,通過從米林縣旅游局、米林縣林業(yè)局以及當(dāng)?shù)卮迕裉幩鸭降男畔?,很快了解了米林縣大花黃牡丹的幾個分布點??疾斓谝惶欤阒苯颖几把鹏敳夭冀卑兜纳K莊園。色蘇莊園是300年前舊西藏地方政府宗普聾舊址,就在306省道路旁,在色蘇莊園的入口處,我們見到了一大叢大花黃牡丹,此處海拔略低,花期較早,這叢花5月初便已盛放,這時候已近尾聲。正逢細(xì)雨,陰濕的小坡上,鮮綠的灌木叢里,掛著去年的干枯果子,凋零的殘花,也有為數(shù)不多的嫩黃的嬌艷花朵。
從色蘇莊園入口左側(cè)的小路往上,海拔漸高,兩旁先是高大的薔薇科蘋果屬喬木,繼而眼前逐漸開闊起來,喬木漸少,大片大片的血滿草占據(jù)了路兩旁的位置,耳邊傳來流水淙淙的聲音,循聲而去,便再次見到了大花黃牡丹。這里的大花黃牡丹開得正盛,沿著泉水一路蔓延,在水旁的幾方土地里肆意生長。黃牡丹花叢里,偶然見到一座水力轉(zhuǎn)經(jīng)筒,五彩經(jīng)幡與這鮮黃花朵,倒是相得益彰。
離開色蘇莊園,沿著306省道向西南方向行去,到達(dá)雅魯藏布江南岸的熱嘎村附近,這里正在建造一座五星級度假酒店——金查爾頓工布莊園,同時,這里也是黃牡丹的又一聚集地。與色蘇莊園陰濕的山坡相比,這里的環(huán)境顯得開朗多了,大片的空曠草甸,尼泊爾鳶尾、銀蓮花、燈芯草、碎米薺等各色小花點綴其上,溪流潺潺而過,高大喬木幾乎為零,大花黃牡丹成了這一小片區(qū)域的主宰。但是,這里人工的痕跡也明顯多了,建設(shè)中的工布莊園就在眼前,水管與溪流平行而去,我們看到一株黃牡丹伸出的枝椏被工地的泥沙埋了起來,從泥土里開出花來。這里的黃牡丹生長得較為稀疏,孤零零傲群芳的大株黃牡丹旁,還能見到被挖出后遺棄的小株的枯枝。
米林是名副其實的“藥洲”,氣候的多樣性造就了這里豐富的自然資源,境內(nèi)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主要有蟲草、紅景天、當(dāng)歸、雪蓮、秦艽、雪山一枝蒿等。大花黃牡丹的根部也具有一定的藥性,而這藥性卻也一定程度上導(dǎo)致了它的“極危”狀態(tài),如果為了獲得微弱的藥用價值,而將“極?!钡拇蠡S牡丹連根鏟除,對這種行為不加制止,情況還可能持續(xù)惡化!大花黃牡丹的種子發(fā)芽極其不易,通常需在潮濕的土壤中埋藏少則一兩年、多則三年方能發(fā)芽。而在這漫長的年月里,這些種子由于含有淀粉,又極有可能被動物們吃掉,因此大花黃牡丹每年種子雖多,繁衍卻少。米林縣旅游局針對這一現(xiàn)象,特意開展了“種子行動”,鼓勵大家將采集到的野生大花黃牡丹的種子收集起來,在其原生地——即米林縣的苗圃中進行人工種植。
而在彩門村的一座山上,我們則見到了裸露在土地外的正在發(fā)芽的大花黃牡丹的種子。
云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色蘇莊園和熱嘎村的大花黃牡丹都生長在省道附近,尋來容易。那么生長在才召溝的大花黃牡丹倒算得上隱士了,路旁見不到,非得下得車來,勤勤懇懇往林子里走去慢慢尋找!去才召溝的時候,雨季的米林下的已不是細(xì)雨,而是大雨了。古人用“梨花帶雨”來形容楊貴妃哭泣時候那嬌美柔弱的姿態(tài),卻不用“牡丹帶雨”,現(xiàn)在看來還是有原因的。且看這雨打的大花黃牡丹,即使花朵略微收斂了些,卻仍不失傲氣,不耷拉,迎雨怒放,真真的國色天香。黃牡丹旁,還有大片的報春花海、鳶尾花海,零星分布的桃兒七,點綴在草甸之上的龍膽花,偶爾現(xiàn)身的三花杜鵑……沿著南伊河往回走去,看右岸奔騰河水,看左岸繁花似錦,一路走來,便是一場藏東南的花事盛宴。
南伊河?xùn)|岸的扎貢溝是藏醫(yī)藥鼻祖宇妥·云丹貢布大師行醫(yī)授徒之地,盡管也在云深之處,這里的大花黃牡丹相對而言就廣為人知了,黃牡丹節(jié)即在此舉行。拾級而上,伴隨著煨桑爐里的漫漫輕煙,兩旁是花開成海的大花黃牡丹。
這次,我們來到邦加村尋找大花黃牡丹,大花黃牡丹生長在邦加村舊址,正是南伊河匯入雅魯藏布江的三角洲區(qū)域,由于漲水影響了村民的正常生活,現(xiàn)已全部遷移到新址,這一片寬闊的河谷便成了大花黃牡丹的樂園。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最為密集的一片大花黃牡丹,走進牡丹叢中,便有進入迷宮的感覺,迷失在這一片黃色中……
大花黃牡丹?滇牡丹?
此行最為特殊的一個大花黃牡丹聚集地當(dāng)屬娘龍村山上。沿著山路一路往上,到得盡頭,我們見到了這一片“黃牡丹走廊”,可是再一看,這黃牡丹卻與我們先前所看到的大花黃牡丹不太一樣,這“黃牡丹走廊”里的植株明顯較矮,花絲紅色,花香較為濃郁,心皮則是兩枚以上。按照《中國植物志》的分類,這應(yīng)是滇牡丹了,與大花黃牡丹屬于兩個不同物種!
更為驚訝的是,就在“黃牡丹走廊”不遠(yuǎn)處,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熟悉的大花黃牡丹叢,高大的植株,從花瓣、花絲到花藥皆是黃色!
兩種黃牡丹如何生長在同一生境之中?如何競爭傳粉資源?又是否互相影響?這一系列的問題,則需要進一步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