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麗
(天津市北辰區(qū)實驗中學 天津 300400)
初中思想品德課友善教育探討
胡美麗
(天津市北辰區(qū)實驗中學 天津 300400)
友善教育是一種新的思想品德教育理念,友善教育是教育者依據(jù)特定社會要求和環(huán)境,對受教育者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以培養(yǎng)他們的友善意識和友善品質的活動。初中思想品德課友善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與人為善、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等方面。初中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材,是祖國騰飛的中堅力量,引導著社會的主流方向。為此,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課友善教育進行分析探討。
初中學生 思想品德課 友善教育
友善教育是彼此之間有和睦友好關系的人或者團體之間合作、結交、互助或支持的一種教育方法。友善教育具有漸進性、長期性、滲透性與實踐性等特點。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實施友善教育具有以下優(yōu)勢:第一,優(yōu)化課堂教育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德育目標,鞏固學科地位;第三,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繼承中華民族美德。[1]
友善教育同初中思想品德課相聯(lián)系,并不是簡單的結合,本文所研究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友善教育也并非簡單的在思想品德課的課堂上向學生傳授友善理念,進行友善價值觀的引導。與其說友善是教育的內容和目標,不如說友善是一種“氛圍”,換言之,我們不是要硬性的要求學生樹立友善的價值觀,而是要努力營造一種友善的氛圍,讓學生在一種充滿關懷和愛的環(huán)境中互助學習、健康成長,從而自覺的將友善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念。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的故事,同樣講的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好的學習氛圍能夠像催化劑一般催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實現(xiàn)理想的教育目的。[2]
1.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友善”作為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也表明了我們黨的理論,勇氣和智慧。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給予我們今天的啟示就是,加強價值觀建設一定要豎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坝焉啤眲t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正確的價值導向,同其他層次的價值觀并存、共同發(fā)揮作用,也是為實現(xiàn)整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的。友善價值觀的本質要求在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友好、和善,力求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個友善的氛圍,要求社會大環(huán)境的整體友善,不是為某個人的利益服務的,也不是單單反映某個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而是追求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
2.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德育目標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德育課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育人功能,擔負著培養(yǎng)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任。友善教育是思想品德課重要的德育內容,友善教育的目標也是思想品德課德育目標的重要體現(xiàn)。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大潮中,友善教育作為個人層面的價值準有著鮮明的時代標志和德育色彩。公民的價值觀的形成和內化,要靠教育來實現(xiàn),而與德育最密切的課程便是思想品德課。初中學生正處于正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加強友善教育必定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友善價值觀的形成和友善道德行為的強化和鞏固。
1.友善觀念的培養(yǎng)
初中學生具有學習、模仿他人和從眾的特點,因此老師應與學生交流,做到嚴格律己,以身說教,改變“重成績輕德育”的思想觀念,建立友善的師生關系。多與家長進行溝通,培養(yǎng)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友善待人,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加強家校合作,共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教師的積極引導
老師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著重要的地位,不僅承擔著“教書”的重擔,更是承載著“育人”的責任。所以,老師在關注學生課業(yè)的同時,也要正確的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時刻謹記利用發(fā)生在學生周邊的事情,進行友善觀念的培養(yǎng)和教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和學校的集體活動,在活動中通過互助理念、集體榮譽感理念等,提升學生的友善意識。
3.轉變學習方式
長期以來,學生的都是采用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進行簡單的知識的講授,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與信息。進行思想品德課友善教育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要注重體驗性的學習,不僅僅是簡單接受知識,而是要積極的參與課堂,注重知識的生成性,”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積極的思考,在課下踐行友善教育,體驗性學習方式要求教師成為與學生“平輩’’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習者、合作者和分享者,給學生營造出體驗學習的空間、環(huán)境和多種機會。[3]
4.注重自我教育
初中學生的自我教育也是必要的,思想品德課友善教育效果最終要靠初中學生自身去實踐,因此加強初中學生自我的教育尤為重要,這有利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友善教育的有效性,初中學生要對自己進行友善教育,積極主動塑造自己的友善觀念,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采用正確的交往方式和技巧,提高自我進行友善教育的能力。初中學生在進行自我教育的同時,還要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準來規(guī)范自身行為,促進自身友善意識的提升和內化。
4.校園文化建設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在公告欄及學校走廊等地方宣揚中華美德,老師應將其深層意義向學生講解。同時學校管理階層及教職工均應從自身出發(fā),提高自我素養(yǎng),成為學生學習的標桿。學校應圍繞“友善文化”進行探索和實踐,將其分為“友善課堂”、“友善德育”、“友善管理”、“友善環(huán)境”等內容,將友善意識覆蓋學校的每一處,建設“友善、和諧之校園”。
大力提倡友善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也是當代初中學生必備的品德素質和精神追求。初中學生是推動文化發(fā)展的主力軍,思想品德是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風向標。此外,初中學生自身應該主動的踐行友善行為,不斷改正自己與人交往的陳舊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提高自身對友善的認知和情感體驗,這樣才能真正的促進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友善教育的吸收和內化。
[1]詹古麗.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友善教育[J].黑河學刊,2015
[2]韋瑋.初中思想品德課情景教學策略的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2
[3]劉啟強,閆冰.青少年友善價值觀教育路徑探微[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