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喆
(哈爾濱市王崗農墾小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8)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策略
董 喆
(哈爾濱市王崗農墾小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8)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下,“填鴨式”教育已經不符合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才是當前教育的首要目標。課堂提問作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首先要做出改革。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策略進行了闡述。
小學 語文課堂 提問 教學研究策略
及時有效的提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提問時既要重視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學習能力,也要密切地結合教學的內容,針對不同的問題難度給予學生相應的思考時間。對于十分簡單的題目,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共同齊聲回答,對于難度比較大的問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通過合作討論,理清分析的思緒,然后再讓學生說出討論的結果。運用這樣恰當?shù)姆绞竭M行教學,可以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有效的保證。[1]
有些老師的課堂教學提的問題簡單膚淺,擺脫不了單一、低效的對話式問答,一堂課下來,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是活躍熱鬧,但讓人感覺“熱鬧得空洞”,結果是“課堂鬧哄哄,學生一場空”,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要想摒棄這種低效的提問方法,應重視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問促思。
首先,設計提問的問題情境要開放,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空間。
其次,提問指向的答案要開放。由于每個學生的經歷、水平不同,他們在閱讀中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必然會有不同的,這時我們老師給出的答案也應該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即給出的答案空間要大,只有“參考答案”,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這就要求教師的提問要有廣闊的答案空間,以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期待有更新更好的答案從學生口中說出來。[2]
課堂教學中,老師問什么、怎樣問,提的問題應從易到難,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他們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教師提的問題,必須體現(xiàn)情趣和藝術魅力,應該是“階梯式”或“分層式”的,不僅要條理清晰、合乎邏輯,而且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難易應各有不同,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最終抓住事物的本質。比如學習《江雪》這首古詩,可以設置以下問題:1.這個漁翁在干什么?2.他身處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3.他的心情是怎樣的?4.你認為這位老人真的是為了釣魚嗎?5.作者勾勒出他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你想到了什么?這幾個問題,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水平,分層設問,顯示出了一定的梯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發(fā)展區(qū)”,第1問比較容易,后進生都能夠回答,給他們成功的機會和表現(xiàn);第2、3個問題難度遞增,中等生可以回答;第4、5個問題難度大,只有較高層次的優(yōu)等生經過分析思考以后才能回答。所以教師提問時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和個性發(fā)展差異,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設問,易難適中,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各有所獲,促進他們都能積極思考,參與教學過程。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去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了解小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特有的心理與性格特點,關注小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問題的提出與答案的設計上要滿足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好奇心。在課堂提問時,可以從多種角度對問題進行設定,并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變問題的提出方式激發(fā)小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意識,使其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在此基礎上,通過適當?shù)脑黾訂栴}難度與深度,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與此同時,為了保持學生對于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濃厚興趣,可以創(chuàng)新出一些新穎、有意思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發(fā)散性思維進行思考與解答??偠灾?,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要盡量遵循小學生的特性,以適宜、準確、滿足小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問方式與提問技巧,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并不斷延伸出新的知識點,以獲得效率。
學習是一個不斷思考并最終得出結論的過程,要想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提高問題的難度與廣度,通過階梯形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跟隨著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進行有效地探索與學習,并在共同的探究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使得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流暢,整個教學過程水到渠成,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課文《少年閏土》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就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來設計教學,從而使得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的思考探究中,使得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無縫銜接,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教學。如提出這樣的幾個問題:①閏土這個名字是怎樣來的?②閏土的外貌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③閏土給作者講了哪些稀奇的事?你對哪件事最感興趣?為什么?④童年的友情親密無間,那么長大后,作者與閏土之間的感情又有什么變化呢?通過結合課文的內容,提出了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并逐漸深入地引起學生的思考,使得教學過程十分豐富。最后,學生對于這一對朋友之后的發(fā)展也很好奇,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閱讀《故鄉(xiāng)》,并交流讀后的體會。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使得師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真正地構建出了高效的課堂。[3]
總之,課堂提問是小學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重要體現(xiàn)。語文課堂的精彩不是教師表演得精彩,而是教師能夠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激發(fā)學生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激活學生思維內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1]張娟.小學高段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2]李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3]呂劍茹.小學語文課堂中多媒體輔助教學適切性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