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艷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0)
談職業(yè)院校語文教學中的興趣培養(yǎng)
謝曉艷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0)
職業(yè)學校招生大部分都在普高之后,生源質量與普高相比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學生中也確實存在著比普高生更嚴重的“語文排斥性”,基于這種狀況,我們就可以從努力培養(yǎng)興趣的角度去深挖路徑,將學生的興趣矛頭轉移到語文課堂上來。只要能夠先在課堂上取得學生們的認可,抓住他們的興趣敏感源頭,那么課后也能夠同樣使他們對語文更有親和感和認同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道理。
職業(yè)院校 語文教學 興趣培養(yǎng)
職業(yè)學校是以培養(yǎng)技術熟練工人為目的的職業(yè)教育類學校。學校的性質決定了學生沒有學習壓力、重專業(yè)輕基礎、松懈、厭學的思想。在職業(yè)學校教學過程中,如果不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就會使不少學生學習滑坡,影響學生的整體素質及其就業(yè)的質量。語文教學本身就體現出博大精深的內容。語文課本精選的文章,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和作家思想情感的表達。對提高職業(yè)學校學生母語水平和人文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此,職業(yè)學校要加強和重視語文教育中人文素質的滲透,這事關于學生人文素質和民族文化認同情感的培養(yǎng)。因此,只有搞好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才能將就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到議事日程上來。
目前我國職業(yè)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yè)教育面臨嚴峻的形勢。由于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一些用人單位盲目追求高學歷,高校連年擴招,導致一些地方出現“普高熱”,而職業(yè)學校則出現生源質量下降,招生數量滑坡的現象;另外獨生子女家長有強烈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抱著“上職業(yè)學校學不到東西”的偏見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鄙薄職業(yè)教育思想,如此種種不良因素嚴重地阻礙了我國職業(yè)教育的良性發(fā)展。[1]
技工類學校的學生大多是“精英”教學的失敗者,基礎較差,厭學情緒較為嚴重,課堂上他們不想“吃”也“吃”不進,對語文課程缺乏興趣。職業(yè)教育一線老師面對這樣的學生,不得不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重視課堂教學中的過程管理,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2]
而一些職業(yè)學校在目前嚴峻就業(yè)形勢的壓力下,也是忽視了語文教學在整個職業(yè)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地位。語文作為技工院校的一門基礎課程,在中等職業(yè)教育步履維艱的大背景下,面臨著更多的困境。據調查,目前職業(yè)學校普遍增加專業(yè)課設置,大幅削減語文、數學等基礎課。表現在文化課教研活動偏少,文化課教師進行培訓的機會更少,對教學中所需教學設備的投入也少之又少。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語文課好上也難上,語文課好教也難教。一、學以致用,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指導職業(yè)院校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最大原因還是升學之后,很多學生產生了暫時性的學習動機缺失現象。高中階段的學習目的性異常明確,就是為了考上好的大學和好的專業(yè),因此學生能夠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地學習。而在進入職業(yè)院校之后,一些學生可能會因為職業(yè)院校與普通高校之間存在的落差產生自卑和失落心理,一些學生可能產生混到畢業(yè)的想法,在學習上表現出來的就是自我放縱,缺乏明確的動力和目標。[3]
因此,職業(yè)院校教師要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找到和樹立新的目標。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將來走入社會,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工作,都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證明自己,贏得他人賞識,就需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淵博的歷史文化知識,而這正是語文教學可以實現的。從小處來講,在日常生活中,聊QQ、回電子郵件和上論壇,也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文字功底,這也需要重視語文學習。如果從這些點出發(fā)來引導學生,就能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1.多管齊下,豐富教學手段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抽象的語言文字演變成生動具體的形象,才能增強教學效果。書本上的文字,雖然具有文字之美感,如果能夠引入相關影像資料作為補充,利用電影、電視錄像、錄音、圖片、投影等現代教學手段作為輔助,也更容易為學生理解,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利的條件是很多名著都已經拍成了電影和電視,紀錄片的資源也日漸豐富,比如《雷雨》《故宮》等等。
除了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的改變也值得嘗試。討論式教學,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到閱覽室查閱各類資料,邊看邊把最有價值的資料記錄下來,再相互討論。沉浸式教學,對于名家名著,教師要分配學生通過朗誦,改編為話劇等形式,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加深對語文作品的理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蓖ㄟ^教學方式的多種變化,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被動接受的角色,主動去參與和理解教材,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2.聯(lián)系實際,讓教學充滿時代氣息
高爾基說:“文學就是用語言來創(chuàng)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語言來反映現實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維過程的。”美國一位教育家也曾經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些話充分說明了語文教學與社會、與現實、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語文教科書的選材角度來看,其中的作品之所以被選中,也與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和旋律密不可分。[4]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打開”課本,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會的大課堂,將課堂內外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讓語文教學不再是單純地照本宣科,而是具有豐富的現實意義。讓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不但學到了文字知識,還從中加深了對社會和人生的感悟和了解,增加了思想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自然也油然而生。[5]
3.因材施教,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而一件困難重重的工作,在自信心的鼓舞下卻出人意料地完成,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自信心的樹立,對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尤其重要。老師要善于分析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多鼓勵學生,同時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在我任教的班級,曾經有一個學生特別喜歡寫作,我就鼓勵他向報紙雜志投稿。學生也把教師當成了他的第一作者,我總是仔細地幫他改正文字錯誤,隨著他的投稿被采用得多起來,這位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日漸濃厚,成績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4.語文教學注重課堂和課外相結合
在教授和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時心、眼、口、耳都要調動起來,只有這樣朗讀才能最大限度地使語感得到增強,使修養(yǎng)得到提高。在學習語文時,雖然學生深知文章有許多好處、妙處,但由于作者的用詞晦澀,表意復雜,使他們對文章分析不透徹,更別提對文章精髓的理解了,所以還是那句名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地、富有感情地朗誦才會對文章的深刻意義有所領會,并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于學生今后語言的實際運用以及自我修養(yǎng)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采取這一途徑時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學生對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督促學生做到“多”、“好、“精”,享受閱讀帶給他們的樂趣。
5.正確運用評量導向
許多事實證明,人對成功感都有積極的向往,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正確的評價和鼓勵,往往比嚴厲的批評更有作用。例如:有一次,我在講析完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這篇文章后,讓學生也以“我的媽媽”為題,寫一篇記敘文,收上作文本批閱,我不禁目瞪口呆,全班50名學生,50個“媽媽”都一樣。開頭都是媽媽的外貌描寫“:她是一位中年婦女,中等身材,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正文都是:“她從早到晚不停的忙碌……”、“媽媽很關心我”結尾都是“我為有一個這樣的媽媽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學生作文停留在簡單的模仿上,沒有一點新意,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一味的指責,而是對這次作文作了客觀的評價。然后又讓學生寫了一篇,只是在作文之前,我讓每個學生首先說出自己媽媽的實際長相,性格特征以及工作和家庭的情況之后,讓學生議論怎樣寫……結果,這次每個學生寫出的媽媽,都各具特點,形形色色,在模仿中有所創(chuàng)新。
總之,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培養(yǎng)興趣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的落腳點和出發(fā)點,采取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的有效途徑。本文只是筆者對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方法的感悟和理解,希望職業(yè)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能夠集思廣益,尋找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國學的重視度,改變現階段語文教學面臨的尷尬境地。
[1]成海濤.論職業(yè)技術教育的語文課程及教材建設[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08).
[2]劉代琴.中職語文教學應注重實用性[J].成才之路,2011(4).
[3]王同鎖.中職語文教學應突出實用性和專業(yè)性[J].考試周刊,2011(1).
[4]鄔閩莉.職專語文教學現狀及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02.
[5]劉貽鋼.高職語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