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平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集寧區(qū)第九中學)
再談導學案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常建平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集寧區(qū)第九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實施與研究也越來越受歡迎?!皩W案”是一種以學案為依托,極力倡導主體(學生)先行,并時刻體現(xiàn)教師主導性,結合多種教學手段鍛煉學生智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模式。就“導學案”淺析幾點構思。
初中英語;導學案;課堂教學;應用方法
“導學案”的服務對象是學生,是教師特地為學生的學習設計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運用于課后對學生的自學指導上,其中,部分內(nèi)容也可取代教案用于課堂教學。為此,在設計“導學案”時一定要目標明確。在“導學案”的開頭部分明確學習目標,這個學習目標不是教師的教學目標。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知識、達到的目標。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
此外,“導學案”的針對性也體現(xiàn)在不同的課型顯示出不同的側重點上,有助于滲透學習策略。例如,在閱讀課中可以設計多種任務提升學生的閱讀策略;在綜合技能的課型中結合實際情況設計一些任務提升學生在聽、說、讀方面的能力,有利于降低聽課的難度,抓住信息,達到學習目標。另外,在語法板塊中,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圍繞語法點,提供句子語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總結語法點,牢固知識,為課堂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埋下伏筆。
英語知識每天都需要更新,如何真正落實以生為主體,提高自學能力則更需要教師在“導學案”設計上下功夫,力求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輔助性作用。
“導學案”是一種需要集體智慧結合而成的新型教學模式,“導學案”的有效設置需要經(jīng)過教師的集體探討、個體備課、再集體研究而制訂?;诖?,在制定“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加強集體合作,多結合多種教學觀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案設計。也要及時搜集網(wǎng)上或參考書上有價值的內(nèi)容,適當借鑒。在“導學案”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具體分析,考慮不同班級的不同教學進度等因素,在課前適當調(diào)整“導學案”,使設計出來的“導學案”在使用的過程中符合實際需求以及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此,教師在得到“導學案”后要進行二次備課,在課堂使用過程中做到隨機應變、靈活運用,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與進步。
“導學案”主要是以學生相互討論、獨立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為便于學生學習,提高自主學習效率,教師一定要掌握教學的重難點,待學生激烈的討論交流后,就一些問題有針對性地系統(tǒng)解答。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注意語言的簡短精練,對不重要的內(nèi)容可直接跳過,在答疑時,多引導點撥學生,讓他們自主解決疑問,這種啟發(fā)式的答疑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導學案”在設計上要體現(xiàn)差異性,注重突出學生個體語言的學習習慣與認知不同,要求學生在上課時就教學重點反復預習,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也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不同的預習題目,讓他們在各自學習發(fā)展區(qū)域內(nèi)學有所得。此外,“導學案”也能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增強語言運用能力,幫助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英語知識。
差異性設計能激活學生多元化的思維模式。例如,在教學GreatPeople這一單元的導學案設計中,可設計如下:先列出“Reading”中常用的一些詞匯短語;再設計一些詞匯短語運用習題,比如“manage to do sth.warn sb.to do sth.”等短語的正確使用方法。再設計一些提高性的預習題目,通過深層次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差異性題目的設計,一方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思維得到有效發(fā)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寬知識視野,有利于學生提前認知語法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學生對語法的理解難度。
導學是學習接受新知識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導學案”教學模式讓自主學習得到落實,并且還鼓勵了學生敢想敢問,讓他們從發(fā)現(xiàn)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此外,導學環(huán)節(jié)也是幫助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確定當堂課的講解重難點以及教學進度,真正為做到有的放矢打下堅實的基礎?!皩W案”教學模式使課堂變成師生、生生雙向互動的場所,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為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良好意識做好準備。
[1]史新英.巧用學案導學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效率[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4(1).
[2]潘春秀.淺談初中英語導學案設計[J].中學教學參考,2014.
[3]徐惠仁.學案設計應把握的四個“關注點”[J].江西教育,2009(11).
[4]孔凡哲.“導學案”與“先學后教”異化現(xiàn)象及其問題診斷[J].教育科學研究,2012(9):27.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