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繼宏
(山西省壽陽縣第一中學校 山西壽陽 045400)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龐繼宏
(山西省壽陽縣第一中學校 山西壽陽 045400)
閱讀訓練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大量獲取語言知識和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
素質(zhì)教育 閱讀訓練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化改革與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高考英語更加注重學生能力與素質(zhì)的考查,并十分注重應用性和交際性?,F(xiàn)行的文理綜合考試使我們對高中英語教學應該有新的認識。
首先,上好閱讀課。 閱讀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學習和掌握課文內(nèi)容所涉及的語言知識(詞匯、句型、語法和習慣用法等),以及了解課文內(nèi)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進而在閱讀方法、閱讀速度、閱讀技巧和閱讀理解的準確度和深度(閱讀欣賞)上得到提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常見的閱讀教學形式有:
Step one: 進行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之前,先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本單元的新詞匯,同時注意講解常用詞的多種意義和多種詞性的單詞以及常用詞之間的辨析,這樣就能在平時的教學中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同時還指導學生分析詞的特征,如“前綴”“后綴”和“派生”“以此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Step two: 學生學習完新單詞后,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預測課文,根據(jù)學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提問與課文有關的問題。學生可根據(jù)這些問題猜測要學的課文會是什么,待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后,引入新課;然后做快速閱讀訓練,驗證自己所猜是否正確。
Step three: 在學生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和與文章所提出問題的相關段落大意后,還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準確理解文章細節(jié)的能力及正確理解作者的意圖。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對文章中的相關句子作語法分析,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生已學過的語法知識,加深對一些詞組、慣用語的印象,這樣通過不斷地閱讀文章的教學,才能逐漸地提高學生理解文章大意,分析語句的能力。
提前布置閱讀篇目,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信息,對難詞難句進行圈點,在可能的情況下自行解決。有時需要學生們除了閱讀外,還需對文章的創(chuàng)作的一些背景知識和文化、相關作品和人物進行研究,同學們可以利用各種途徑如網(wǎng)絡資源、圖書館等來解決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學生們實則進行的是自主的研究性學習。
在課堂上進行限時閱讀,整堂課要求學生閱讀2-3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閱讀目的。教師就文章內(nèi)容設置一些指導性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是涉及文章的主題或最重要的事實,回答用語簡潔,無須累贅。學生帶著問題快速尋找有關信息,目的在于讓學生初步接觸文字內(nèi)容,搜索關鍵信息,了解文章大意,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實則也是對閱讀過程的一個監(jiān)控。指導性的問題可以指導學生了解文章的話題內(nèi)容和概要,構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語義圖象。而對較難的文章則在回答主題或細節(jié)性問題的一讀基礎上,進行第二次細讀。第二次閱讀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在掌握文章個別細節(jié)的基礎上深層的挖掘能力和對文章的總體概括能力,讓學生獲取較詳細的篇章信息,進一步理解生詞、疑難句子和語法結(jié)構,理解文章的環(huán)節(jié)、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構建詳細的語義圖象。這一過程其實也是學生消化文章內(nèi)容,加深理解,檢驗閱讀效果的一個過程。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以最簡潔的方式,讓學生把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歸納在黑板上,可以成為課下三讀文章或課上復述文章的依據(jù)。
其次,熟練掌握多種閱讀方式:
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nèi)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做準備。尋找主題句, 獲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題。一篇文章通常是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的。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jié)的關系,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際關系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的信息。
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shù)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zhuǎn)折詞及時態(tài)等,抓住文章脈絡。
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jié),注意語言結(jié)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jié)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nèi)在的緊密聯(lián)系,而每段的內(nèi)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lián)系,所以弄清文章結(jié)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推讀:推測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詞義猜測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新的單詞、表達法或語法。引導學生學會根據(jù)上下文進行猜測,這樣既提高了閱讀速度又形成了一種能力,這也是英語閱讀的關鍵所在。培養(yǎng)學生猜詞的能力是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若遇到了關鍵的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則要提倡學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書,自行查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tài)度,這樣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讀還有助于學生把握上下文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高考時的閱讀量大,學生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題所要求的題目。而我們的學生在閱讀中有很多的不良習慣和問題,1閱讀速度慢:喜歡逐字閱讀,一字不漏,“視幅”(eye span)小;看見生詞就查字典,反復回視;有聲朗讀或在心里默讀;這樣就使他們快速處理信息的能力差。2。理解準確性差。3。推理、判斷能力差,喜歡脫離文章主旨,憑空想象,而且缺乏相關的常識。
解決問題的策略 :首先,閱讀中是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生詞。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是不斷停下來在字典里查閱碰到的所有生詞,這樣不僅會降低閱讀速度,更嚴重的是會打斷自己的思路,給理解造成困難。推測詞義既能提高閱讀速度,同時也有助于閱讀理解。我們可以通過對一個詞的前綴、后綴的分析,猜測這個詞的詞性或詞義,從而解決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障礙。
其次要把課文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的能力,引導學生從表層閱讀理解向深層閱讀理解過渡,突出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重視語篇理解和句子的交際功能。
通過以上的閱讀教學策略,只要持之以恒,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不斷總結(jié)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