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吉林省敦化市官地中學 吉林敦化 133722)
高中生物課堂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王 敏
(吉林省敦化市官地中學 吉林敦化 133722)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是根據生物學科特點和當前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而實施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高中生物是一門與大自然、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學科,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實施生活化教學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 生活化教學 實施策略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鄙飳W科研究日常生活和周圍行色各異的生命現象,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生物課堂教學要面向生活、聯系生活、貼近生活、回歸生活,注重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深入理解生物學科的理念。生活化教學即教師將抽象的教學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求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增強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1]
1.生活化教學的內涵理解
所謂生活化教學模式指結合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課程設置、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都主要以聯系生活實際展開,通過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知識點內容的生活化體驗,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學習生科知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并不是在舉例、教學內容上是生活中的常見事物,一些貼近學生的素材可以引進生物課堂中,并且這些素材不一定非要是生物學科方面的,如用“起床、吃飯、上學、放學、吃飯、睡覺”等形式就可以比喻生物中的“水、汽、云、水”的大氣循環(huán)過程。重要的是讓學生利用新的學習思維幫助思考、理解問題。[2]
2.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
和其他教學模式一樣,生活化教學模式也有一些特點。首先,需要師生留心生活中的細小事物,教師要熟練地進行生活化教學,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這樣才會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幫助教學,學生要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這樣在老師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才會有更深的理解。其次,生活化課堂教學氛圍應該是輕松活躍的,因為與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相結合,引用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比較容易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最后,生活化教學模式有明確的目的性,任何教學形式都是有明確目的性的,生活化教學歸根到底是為了幫助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3]
高中生物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它來源于生活,豐富多彩的生活是生物學賴以建立的“源頭活水”。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內容大多揭示了生命的本質,揭示了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問題與規(guī)律,因此其對于生活是十分有益的。眾多的生物學家就是從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入手,經過一番曲折長期的研究和探討過程,才建立了現在的生物知識體系,因此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從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入手,利用學生已形成的生活經驗和已觀察到的生活現象,進行教學,找準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點。
1.精心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精心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是實施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前提。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教學案例與本地區(qū)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原有知識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時,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本地區(qū)的實際出發(fā),在充分領會和理解教材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設計好教學內容,用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規(guī)律的材料替換教材中那些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的材料,使課堂教學內容富有親切感、真實感和新鮮感。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問題1:大家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嗎?你最喜歡吃哪一種食物?問題2:大家知道蛋白質對人體有怎樣的作用嗎?問題3:當大家食用了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之后,大家的身體機能是如何汲取營養(yǎng)的?問題4:假若大家的身體缺乏蛋白質,會有怎樣的后果?通過設計這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尤其是貼近生活的問題,能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生物知識,促使學生更好地記憶和理解生物知識,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善用生活中的熱點進行教學
生活中的新聞、社會熱點話題是學生都比較關注的,將其與生物教學聯系起來,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有助于增強其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聽到關于“甲型流感”、“登革熱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等新聞報道后,教師可以聯系正在傳播的上述傳染性疾病,為學生講授相關的傳染病原理知識,并解析相關預防的方法。學生在聽到教師講述最近的傳染性疾病時,也會感覺到生物教學的實際意義,在學習相關內容時便會更加認真,印象也會更為深刻。
3.課外實踐活動的生活化
對于生物而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憶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而課外實踐活動則是最好的方式,一來學生對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比較感興趣,二來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在解決問題時聯系所學生物知識,學以致用,會增強生物學習的實際意義。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小生態(tài)瓶、探究不同溫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調查身邊常見遺傳?。ㄈ绨谆 ⑸ぃ┑陌l(fā)病率或通過分析家系畫出系譜圖、確定遺傳方式;還可調查轉基因食品種類、蔬菜大棚常用什么顏色的塑料、本地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物種豐富度……這些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都需要用到課上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學生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物知識解決了問題,從而于無形中提升了學以致用的能力。
生活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也是一個巨大的課堂,生活中蘊藏著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一旦教師能將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與書本知識兩相融通,學生就會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意識到自己學習的重大責任及價值,觸動學習興趣和動機,從而主動地、深入地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因此,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更多地聯系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內容,利用生活中的熱點進行教學,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最終促進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現,提升生物教學效率。
[1]盧灶明.淺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課外拓展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8
[2]朱丹.淺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理科考試研究,2015,15
[3]胡秀榮.芻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