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鳳華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南方地區(qū)自然特征與農業(yè)”教學設計
祝鳳華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教材版本】
初中《地理》(人教版)中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區(qū)》第一節(jié)“自然特征與農業(yè)”。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配樂展示最近朋友的QQ空間里的旅游照片,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欣賞南方地區(qū)的美景:紅土地、江南水鄉(xiāng)山水秀麗景觀等。
自主學習、知識特征1
師:展示自學要求,1.描述南方地區(qū)的位置。2.找出南方地區(qū)的主要地形區(qū),歸納地形特點。3.分析南方地區(qū)的氣候、土壤和植被特點。
生:閱讀教材圖文,完成自學要求,并在課本中標注答案。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從而熟悉教材,梳理系統(tǒng),形成基本的知識脈絡。
[1.1圖說南方—位置]師:展示南方的位置地圖。
生:從兩個方面回答:海陸位置: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
緯度位置:低緯度。
[1.2圖說南方—地形]師:展示南方地形圖。
生:說出南方主要的地形區(qū),并從地形種類和東西部的差異上分析南方地形的特點并得出結論: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設計意圖是明確分析地形的方法。
[1.3圖說南方—氣候]
師:展示《中國氣候圖》《廣州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氣候圖》《中國干濕地區(qū)圖》《中國溫度帶圖》。
生:1.說出南方的氣候類型。2.以廣州為例說出南方主要的氣候特點。
3.依據干濕和溫度帶圖概括南方氣候濕熱的總特點。
4.依據干濕圖分析出南方降水的內部差異及原因(海陸)。
5.依據溫度帶圖分析南方地區(qū)氣溫的內部變化特點及原因(緯度)。
設計意圖是感知南方的氣候特點,并理解位置是決定氣候特點及其內部差異的主要因素。
合作研習,重難釋疑1
師:展示冬季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氣溫的差異,并動畫展示四川盆地的地形和冬季風的分布圖。
生:小組討論并得出結果:四川盆地北部的高大山脈阻擋寒冷干燥的冬季風對四川盆地的影響,所以較溫暖。
設計意圖:認識地形(差異)加劇了南方氣候內部的差異。
[1.4圖說南方—植被]師:濕熱的氣候對其他地理要素又有怎樣的影響?展示南方的植被。
生:南方植被為常綠,主要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并解釋“常綠”的原因。
[1.5圖說南方——土壤]
師:展示:紅土地、紫色盆地和喀斯特地形圖片及介紹,并聯系東北地區(qū)黑土地是在氣候冷濕條件下形成的。
生:欣賞圖片并閱讀圖片旁邊的注釋。設計意圖是感知氣候對土壤的影響。
[課堂小結]師:展示總結南方自然環(huán)境包括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植被特點的表格。
生:同桌商議答案并回答。
[過渡]師:南方自然環(huán)境要素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地形和氣候的差異也使當地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景觀。南方還處處有美食呢!展示南方各省區(qū)的美食圖和竹筒飯、菠蘿飯的圖片。
生:設計意圖是感知南方眾多的美食及其原因。
自主學習、知識特征2
師:展示自學要求:
1.水田農業(yè)的優(yōu)越自然條件有哪些?(從氣候、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
2.平原和山區(qū)水田農業(yè)分布有何差異?
3.找出南方地區(qū)主要的農作物、林木、水果有哪些?
[2.1圖析南方——水田農業(yè)的分布]
師:展示:《南方農作物和農產品分布圖》和平原地區(qū)、山區(qū)的水田種植圖。在山區(qū),人們是如何發(fā)展水田農業(yè)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哈尼梯田的介紹片(哈尼梯田是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的成果)。
生:平原地區(qū):集中連片,山區(qū)零散分布。設計意圖是感知地形對農業(yè)的影響和人地協(xié)調發(fā)展和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的重要性。
[2.2圖識南方——農作物]
師:展示:水稻、油菜、甘蔗圖片。生:判斷并分類(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3圖識南方——經濟林木]
師:展示:茶、橡膠、竹圖片,并介紹中國十大名茶(九種分布在南方地區(qū))生:辨認主要的經濟林木。
[2.4圖識南方——水果]
師:展示中國主要類型的水果圖片:如柑橘、菠蘿、香蕉等。
生:選出屬于南方的水果,并通過查找南方主要水果如柑橘、香蕉和菠蘿的分布地區(qū),得出南方水果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
合作研習,重難釋疑2
師:南方地區(qū)地形多樣,氣候濕熱,使南方地區(qū)的美食多種多樣,各具特色,請把這些食材如蓮藕、椰子、竹筍的主要分布區(qū)(海南島、東南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進行連線。并提出問題:自然環(huán)境對食材分布的影響有哪些?生:完成三種食材與主要分布區(qū)的連線,并解釋原因。設計意圖是感知自然環(huán)境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拓展升華、說影響
師:展示拓展內容:地方名吃:馕坑肉、鲅魚水餃、麻辣魚等,并請學生選出屬于城市如烏魯木齊、成都、青島等城市的名吃。生:選出烏魯木齊、成都、青島的特色名吃,并解釋原因。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理解自然環(huán)境對生活的影響。
【反思】本節(jié)課體現學科特點,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難易適度,目標達成度高,課堂結構緊湊,學生參與度高,本節(jié)課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不足之處:如若再將講解的時間壓縮,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究實踐的時間就更好了。
[1]孫兆志.“南方地區(qū)自然特征與農業(yè)”教學設計[J].中國地理教學參考,2014(18).
[2]陳會策,周明發(fā).“南方地區(qū)——自然特征與農業(yè)”圖像教學建議[J].地理教育,2015(3).
·編輯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