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靜(重慶市第二十三中學)
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研究
鄒靜
(重慶市第二十三中學)
隨著國家之間軟實力競爭的加劇,社會對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所以教育事業(yè)中的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教授學生必修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加以正確引導。針對初中生物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進行研究。
初中生物學;德育教育;教學活動
初中生正處在健全人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思維還不夠成熟,對外界事物還沒有健全的自我明辨是非能力,經常會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情緒不受控制。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是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階段,對學生未來人格的發(fā)展意義重大。初中生物課程內容與人、自然、世界上各種生物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涉及到的知識面廣泛。生物學的知識豐富多彩,與其他學科相比,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結合生物學這些優(yōu)點,把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加入生物學教學中,更能夠讓德育教育貼近生活實際,生物學知識就是德育教育最好的載體。老師可以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把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引導加入教學內容中。比如,老師可以在講解生物界的自然資源時,告訴學生應該如何保護自然環(huán)境,節(jié)約自然資源,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為了實現(xiàn)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應該對生物學教學內容進行詳細分析,對教材完全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把生物學教學內容準確地教授給學生,同時對教學內容中包含的德育思想進行充分挖掘,利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引導同學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格。在滲透德育教育的同時要注意適度。生物學科對學生來說有很多科學知識要接受,這些知識是德育教育的載體,同時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如果在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中滲透了太多的德育教育,學生有可能無法消化,最后導致生物知識沒掌握好,同時老師想要滲透的德育觀念也沒有消化。
教育的本質就是教書育人,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初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育人的理念,為了學生長遠發(fā)展考慮,在教書的過程中要教學生如何做人。要不斷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積極利用教學內容來育人。注重研究學生成長的需求,為社會培養(yǎng)既有科學文化知識又有高尚品格的全面素質人才,這才是教育事業(yè)要達到的最終目標。
蔡振祥.探究教學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2).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