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秀芳
(甘肅省合水縣羅家畔小學 甘肅慶陽 745413)
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
閆秀芳
(甘肅省合水縣羅家畔小學 甘肅慶陽 745413)
小學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是貫穿語文教學始終的關鍵模塊,是增強語感,培養(yǎng)閱讀能力,奠基寫作基礎、提高小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習慣 興趣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拓展多種閱讀途徑、倡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結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轉變教學觀念,要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文本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時間眼動、口動、手動、腦動、情動全身心投入閱讀。在閱讀中大膽的說,大膽地演、大膽地想、大膽地寫,確實達到聽說讀寫統(tǒng)一。讓學生自己閱讀,學會閱讀。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貫穿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朗讀是最常用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朗讀不僅能規(guī)范學生的口語,更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獲得思想的熏陶,還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傳遞,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真正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效果。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更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朗讀教學要嚴格要求學生心到、口到、眼到。在示范朗讀中要正確處理重音、停頓,把握好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輕重緩急,控制好速度和節(jié)奏,表達的感情要自然流露。要讓學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經(jīng)歷閱讀過程。例如《再見了,親人》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朗讀的訓練方式。
1.播放《再見了,親人》錄音帶,學生模仿朗讀。
2.男女生分組朗讀、師生互讀,輪流朗讀,拍手讀,賽讀等(第一部分和結尾。)
3.分角色朗讀。男生扮演大嫂,女生扮演小金花,老師扮演大娘。把課文中的此情此景轉化成我情我景。
4.配樂朗讀,創(chuàng)設情景。配樂《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
5.情境表演朗讀。分組扮演主人公,聲情并茂的朗讀,輔助肢體語言,入情入境的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想象當時依依惜別的場面,體會中國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那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情厚誼。
6.在多樣化的朗讀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暢所欲言談感悟。
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必須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可以集中提問,也可以隨機質疑,還可以先小組進行質疑,后全班交流。逐步引導學生由“讀會”走向“會讀”。
將閱讀教學過程開放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說自己想說的話,只有學生的暢所欲言才會體現(xiàn)閱讀教學的個性化;只有將交際形式多樣化,面向全體,人人參與(或同座式,或小組式,或全班式),只要多讀多說多練多寫,通過這種個性張揚的閱讀,逐漸轉化為學生更具有個性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根據(jù)多年教學實際,我從下面幾個方面培養(yǎng)閱讀習慣。
1.選擇靜謐的環(huán)境,養(yǎng)成專心致志的習慣。讀書要安神靜氣,只有安靜的環(huán)境,才能全神貫注的進行閱讀,利于在讀中思考。
2.養(yǎng)成動筆墨讀書的習慣。教育家徐特立曾經(jīng)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時要在好詞好句下面勾畫圈點批注,摘抄積累,記寫讀書筆記。
3.養(yǎng)成讀思結合的習慣。記寫讀書筆記
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放任自由閱讀。讀好書,好讀書
閱讀教學必須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互配合。課內閱讀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放手學生自由讀?!耙磺€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領會不同,讀出來的情感就不同。課外閱讀是自主自愿的閱讀,只要內容健康,學生喜歡什么書就讀什么書。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中無拘無束的享受閱讀的快樂,點燃熱愛閱讀的火花。
2.扮演讀書伙伴。陪同閱讀
我每一學期都要召開兩次家長會,利用召開家長會的機會培訓家長。建議家長利用打麻將、跳舞、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給孩子扮演讀書伙伴,陪同孩子閱讀。家長熱愛閱讀,孩子受到了潛移默化作用,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進行閱讀。作為班主任兼任語文學科老師的我在閱讀課上陪同學生一起閱讀。老師和家長一起參與孩子的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3.創(chuàng)設閱讀情景,引導閱讀
如在教學《火燒云》一課時,第一段寫道:“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了——老爺爺,您老是金胡子了。”在反復朗讀后播放課文插圖PPT。當學生沉浸在火燒云燃燒的畫面中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在霞光照耀下,還有那些東西會變顏色呢?他們各自會變成什么顏色?”我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情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于是,課堂沸騰起來,同學們踴躍發(fā)言,表達了獨特的見解。學生發(fā)展了自我,在想象中獲得真切的體驗。
4.暢談讀書體會,現(xiàn)身說法
我經(jīng)常參加學生的閱讀活動,摘抄佳詞麗句,記寫讀書筆記。在讀書會上把自己的讀書收獲和感悟分享給學生。給學生搭建講述讀書經(jīng)歷和體會的平臺,組織學生認真傾聽同學們講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及課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體驗、感悟的內容,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環(huán)境,能夠積極參與對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從心底愛上語文,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書本是甜的”。能從小就體味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生閱讀的好習慣。
[1] 語文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7
[2] 楊映華.小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06(8):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