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芳
(吉林省輝南縣輝發(fā)城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通化 135000)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淺談
孫麗芳
(吉林省輝南縣輝發(fā)城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通化 135000)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培養(yǎng)學生說話、識字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寫作的必備前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當務(wù)之急。
提高 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淺談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階段課外閱讀不得少于95萬字,可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課外閱讀是相對于課內(nèi)閱讀而言,是指學生獨立的閱讀活動,是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也是豐富和深化課內(nèi)閱讀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遍喿x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并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人文關(guān)懷。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是一個重要課題。[1]
閱讀能力是小學三年級以后才會出現(xiàn)的教學任務(wù),因為只有經(jīng)過一二年級對于生字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字詞積累才能實現(xiàn)閱讀,所以,閱讀能力的前提就是要理解字里行間的意思。如果學生連字詞所表達的含義都分辨不清,自然就不能理解文章或語段所表達的信息。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就是要增加學生的字詞積累,只有做到在閱讀中沒有文字障礙,閱讀才能順利進行。
課堂上的字詞積累,只是一個有限的慢速的積累,畢竟,三年級以后,教學的主要目標并不是幫助學生識字。簡單來講,課堂的字詞積累是有限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覺的字詞積累,通過課外實踐,自覺地進行語文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詞匯量,減少閱讀過程中的生字障礙。[2]
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讀書方法,培養(yǎng)了閱讀能力,消除了閱讀障礙,才能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首先,要教會學生圈點批注。古人常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求學生在讀書時,伴隨著積極的思考,用筆在課本上圈一圈,畫一畫,批一批,隨時寫下自己的看法、體會,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其次,要教會學生邊讀邊思。學生在閱讀時總會伴隨著積極的思維活動。如果不會邊讀邊思考,那也不會有良好的閱讀效果。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學生讀書能邊讀邊思考,不但會解決理解課中許多問題,而且會出人意料地顯示出他的聰明智慧。如低年級的孩子讀《狐假虎威》一課時,文中有這么一句話:“大大小小的野獸都嚇得撒腿就跑?!庇械暮⒆舆呑x邊思考,向老師提出來:“老師,這句話不對”。他認為森林里有大象、獅子,它們不一定嚇得跑,因此,課文中“都”字用的不對。這說明,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動權(quán)交給他們,不但會發(fā)現(xiàn)解決許多問題,而且會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愉悅地閱讀,從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chǎn)生共鳴。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yǎng)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的形式多樣,有“摘錄好詞好句”,有“概括主要內(nèi)容”,有“寫讀后感”,還有“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注”等多種形式。而教師在知道學生記筆記時,大可不必統(tǒng)一形式,應(yīng)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愛的筆記形式來記筆記。讀書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讀書筆記應(yīng)成為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讀什么書,在筆記上記下篇名、出處及閱讀日期,這是日后考核閱讀量的依據(jù)。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增加了詞匯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讀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畫畫,或一朵小花,或一課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鳥獸蟲魚,這樣,給閱讀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平時,在我們生活、學習中,需要閱讀的書報雜志非常多,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提高閱讀的速度,就能在較短的時間里閱讀較多的材料,獲得較多的知識和信息,這是很有好處的。那么怎樣做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呢?我訓練學生,首先要眼睛看得快,要擴大視覺的范圍,學會“速讀”也就是有原來的一字一句的看書變?yōu)橐痪湟恍械目磿?。第二由眼入腦想的快,腦子要跟著眼睛的看進行思考,弄清楚眼睛看的文字說的是什么,例如《朱鹮飛回來了》一文,因為文章比較長,如果要一字一句的讀,需要十五分鐘,很浪費時間。快速的閱讀課文,同時由眼入腦很快的思考,就能知道課文講的是一支科學考察隊在秦嶺山脈的大山里,依靠當?shù)厝罕娬业綖l臨絕跡的朱鹮,并想方設(shè)法的保護朱鹮,使朱鹮在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順利繁衍,健康成長的事,并知道了朱鹮是國家保護動物,朱鹮的樣子。在這次行動中,考察隊員一共找到了幾只朱鹮等等。俗話說,熟能生巧,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現(xiàn)在大部分同學能做到眼睛看得快,腦子想得快,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得到了同步提高。[3]
閱讀課上,教師可以豐富有趣的內(nèi)容和生動形象的方法來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閱讀質(zhì)疑,促進學生讀中找疑、學中尋問、問中獲知。因此,對于學生在閱讀課上的提問,教師要鼓勵、提倡和引導,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在質(zhì)疑問難,討論爭辯中得到發(fā)展。比如,在學習《春天》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掛圖,并按順序說出春天的特征,接著鼓勵學生說:“讀了課文,誰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一定是聰明的學生”。一句話打破了學生不敢問的心理障礙,同時,又激起了他們提問的欲望。其中有個學生問:“老師,春天到底和冰雪說了什么話,我不明白”。我馬上又把問題拋給學生討論,并及時引導,結(jié)合掛圖,再讀課文,然后指名回答。其中有位學生回答:“春姑娘一定是這樣說的:‘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冰雪呀,你快化成水吧?!蔽矣猪樦鴮W生的思路提出兩個問題:春天對小草說了什么?對花兒又說了什么?讓學生展開討論,并要求同學之間進行對話練習,整個課堂充滿了活躍的氣氛。
總之,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使學生學習更多的語言文字,豐富其課外知識,更能使學生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去偽存真,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黃光揚.新課程與學生學習評價[M].福州:福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3]朱學清.“大語文”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