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春光
(江蘇省沭陽縣潼陽中學 江蘇沭陽 223655)
淺談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創(chuàng)新
湯春光
(江蘇省沭陽縣潼陽中學 江蘇沭陽 223655)
信息化使高中語文教學更加有人情味,貼近現(xiàn)實的生活。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廣大教師的愿望。但是,在當前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中,信息技術使用的僅僅是它的演示功能,那么,怎樣才能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由“拼湊”提升到“整合”,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呢?
信息技術 高中語文 應用創(chuàng)新
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學習、交往、工作乃至生活方式。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與時俱進,與信息技術融合,才能適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發(fā)展的總趨勢時代要求。就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提幾點粗淺的看法。[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息技術通過鮮活、生動的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立體表象傳遞信息,使學生能直接目睹其形象,感受其聲音,大腦皮層形成并保持廣泛的興奮點,讓自己身不由己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從而產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我不斷地嘗試將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整合,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突破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比如《滕王閣序》,學生自學后,感覺文字很枯燥,沒有美感。整合點就是把文字變成畫面,我通過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融合,把著名表演藝術家孫道臨在滕王閣錄制的現(xiàn)場配樂朗誦視頻及課文制作成課件,讓學生看到滕王閣的壯麗景色,從視覺、聽覺上引起審美的興奮,學生就會產生興趣去背誦去感悟。通過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的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如學生對信息知識獲取及分析、理解、加工和利用的能力,從而使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2]
課堂中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運用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能誘導學生不斷去探索新知,使其思維向深層發(fā)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如《漫話清高》一文,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中自覺形成自主”對話“的需求,認真去探究何謂“清高”,以及哪些是清高之人。筆者把北大才子賣豬肉和經濟學碩士支教貴州山區(qū)這兩個材料運用PPT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討論“結合材料、結合課文談談你認為的清高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是清高之人”,教師引領學生理解作者筆下的“清高”二字的內在含義。這樣,通過信息技術把生活中的事實和事例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一個可探討的情境,學生有興趣主動去探究哪些才是清高之人、今天需不需要清高之人等問題。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都有一種要發(fā)表自己個人見解的欲望,這樣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3]
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自主去探究從而轉變學習方式,由原來老師要求學生學,到學生自己想去學,通過互聯(lián)網等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來了解未知的領域,了解到在生活中很難找到知識及信息,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如學習《阿房宮賦》,我向學生推薦相關網頁,如“古典文學網”等,以及一些特級老師的博客,學生可以根據(jù)網絡提供的解答分析等材料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網絡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對效果較差的學生加以個別指導。上完新課之后教師可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如文學角度、歷史角度、現(xiàn)實角度等提出問題。在論壇上、學生的Q群上及時整理有價值的問題,鼓勵學生組成互助學習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這種基于網絡的學習打破了時空和地域的限制,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探究式學習。
信息技術硬件的功能的創(chuàng)新應用,可以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服務。比如,在講授文言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時,重點是難翻譯的句子及虛詞,如何讓學生掌握,傳統(tǒng)的做法就是教師逐句翻譯,學生記錄,這樣花的時間多,學生不理解?,F(xiàn)在的信息技術設備電子白板里有圈點批注功能,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到白板上用不同顏色、不同粗細的筆圈畫重點并進行講解,每個學生隨時利用白板中的板擦工具進行修改、補充,白板功能中有放大鏡功能對重點詞、句加以放大、強調,補充說明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難翻譯的句子及虛詞就在生生、師生的互動中化解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和課程整合這一新的電教設備的應用,適應教學與時俱進的要求,作為新時代的教學手段,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習,補充了多媒體教學的演示性的空白,有利于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解決了各學科的重難點問題,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現(xiàn)了教學的和諧統(tǒng)一。[4]
總之,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獲得高效率的學習結果。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無限發(fā)展的潛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終身學習,不斷嘗試信息技術帶來的教育活力。
[1]張仙勇.信息技術應用在農村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6.z1.076.
[2]吳伯軍.體驗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3]姚晨.高中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實踐策略探析[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4.01.026.
[4]袁家強.論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D].河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