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wèi)衛(wèi)
對比教學,整合資源——論對比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趙衛(wèi)衛(wèi)
對比法是豐富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它適用于各種課型的教學,如新授課、講練課、復習課、作文課。設定對比點,可從作品的形象、主題、結(jié)構(gòu)、表達入手。對比資源整合有多種途徑:同一體裁不同作品,同一題材不同(或同一)體裁作品,同一體裁同一作家不同階段作品,同一題材(話題)不同作家,同一作品不同人物。對比閱讀,將文本細讀做到極致?!氨容^是一切理想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強調(diào)。對比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文學、法學、政治、經(jīng)濟等領域中。靈活運用對比法,讓語文教學別有洞天。
蘇教版必修二第四單元寫作板塊《看好處,說門道》論述對比的鑒賞方法道:“鑒賞文學作品,應該善于比較鑒別、辨同察異,即在準確鑒賞作品的基礎上,把兩篇或兩篇以上彼此有某種聯(lián)系的作品放在一起,對其主題、結(jié)構(gòu)、人物、表達技巧和語言風格等進行比較,或求相同點,或求不同點、差異點,或既求相同點又求不同點,從而感知、發(fā)現(xiàn)文學作品的美?!蓖ㄟ^對比閱讀,讀者以更廣闊的背景更深刻地探究、學習文章的特色。同時,提升理解、分析、鑒賞、比較等綜合能力。
《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指導意見語文(2014版)》也處處可見課改專家對整合資源中對比教學這一理念的強調(diào)。這不僅體現(xiàn)在教科書體例結(jié)構(gòu)上,如“高中新課改提倡兩節(jié)課連排……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專題的整體性”,也體現(xiàn)在教學建議、教學要求上。如:必修一第四專題“與造物者游”教學建議“兩篇文章寫的都是作者遭貶的人生際遇中感悟自然,獲得山水之樂”,意在提示教師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必修二 “千古江山”板塊教學要求“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體會辛棄疾與蘇軾詞風的異同,能簡要評價這兩首懷古詞在表現(xiàn)手法和情感上的異同”等等。
那么,哪些課型可以用對比教學法呢?對比法適用于各種課型的教學,如:新授課、講練課、復習課、作文課等。
(一)新授課
新授課前,導入用同題詩詞對比來烘托氛圍。如新授勞倫斯的《鳥啼》,引導學生體會杜甫、王維、孟浩然、王籍、韋莊等古詩詞描寫鳥啼的特點引入。新授課《紀念劉和珍君》作為一篇悼詞,導入以學過的悼詞《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進行對比,從而自然地引出對記敘劉和珍事跡的概括與人物品質(zhì)的分析,進而深入理解魯迅寫此文的情感意圖,從而深刻體會魯迅此文的不同凡響之處。新授課中用對比閱讀能加深理解,如新授《老王》,筆者引導學生將其與魯迅的《一件小事》對比,體會人力車夫平凡人身上樸實善良、滿腔正義的人性美。理解“我”的“愧怍”與“仰視”包含的作者對以善良回報善良、以誠相待、平等和睦的人際關系和社會良知的呼喚。順敘與倒敘、第一人稱的敘述藝術。新授課終,如探究完勞倫斯的《鳥啼》后,展示劉亮程的《鳥啼》與陸游的《鳥啼》,課后閱讀練習雪小禪的《風中的鳥巢》,從而在對比中強化對同類題材不同散文寫作特色的認識。
(二)講練課
講練課中,通過對比相似題型,引導學生辨析題目要求及答題方法異同,從而提高審題能力和掌握答題技巧。如講評2015-2016年舟山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筆者引導學生對比第23題“賞析第2段中畫線的語句”和第24題“結(jié)合整篇選文,說說你對第4段畫線語句的理解”。學生抓住“賞析”和“理解”的區(qū)別,很快回顧起平時訓練這兩種題型的相似題目,看出兩題形式上都是畫線語句,但23題屬于表達類題,24題屬于主題意蘊類題。
講練中,時時提醒學生相關舊題和新題的對比,課本范例與課外習題的關聯(lián)比對,從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三)復習課
復習課中,整合對比,使復習系統(tǒng)明晰、事半功倍。如《最后的常春藤葉》《一個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體裁上同為小說,筆者打破一課一復習的窠臼,將三篇小說整合復習。根據(jù)小說的四個要素,設置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主題四個對比點。對比問題如下:分別概括三篇小說的基本情節(jié)。比較三篇小說的敘述人稱,分析各有什么好處?比較三篇小說情節(jié)安排上的巧妙之處。比較三篇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探究三篇小說主人公是誰。比較兩篇小說環(huán)境描寫。比較三篇小說的標題和主題。在對比訓練中,強化掌握概括梳理小說情節(jié)的方法,情節(jié)運行方式,賞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步驟,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概括主題的方法。
(四)作文課
作文課中,對比是認識病因、學習技巧的重要途徑。如2015年高一期末考試記敘文寫作備考與講評,通過對比教學,學生的作文分數(shù)大大提升。學生記敘文的主要問題在于詳略和結(jié)構(gòu)。詳略教學上,筆者先展示給學生幾種詳略不當?shù)牟∥?,讓學生指出病因,再展示幾篇詳略得當?shù)姆段?,讓學生對比病文指出美文詳略安排的妙處,最后學生通過對比認識了詳略安排的技巧。記敘文結(jié)構(gòu)教學上,筆者先展示同一種結(jié)構(gòu)的兩篇高考滿分作文,讓學生比較結(jié)構(gòu)相似之處,總結(jié)此種結(jié)構(gòu)模式,再用此結(jié)構(gòu)模式寫一篇給材料記敘文結(jié)構(gòu)提綱。以此類推,引導學生學習了縱貫式結(jié)構(gòu)、橫列組合結(jié)構(gòu)、穿插式結(jié)構(gòu)、一線串珠式結(jié)構(gòu)四種記敘文結(jié)構(gòu)模式。當學生能夠內(nèi)化四種結(jié)構(gòu)時,筆者給學生四道給材料題目,讓學生四選一,提出情節(jié)、形象、詳略上的具體要求:運用所學四種結(jié)構(gòu)中至少一種結(jié)構(gòu)及一種技巧,至少有兩處細節(jié)描寫,詳略得當。寫成批閱,學生佳作連連。
對比教學不是為了增加難度,不是為了對比而對比,而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文本解讀的文學活動中。美國學者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提出文學是一種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讀者共同構(gòu)成的文學活動。通過探索歷年高考文學類現(xiàn)代文閱讀題的設置,我發(fā)現(xiàn)文學活動的這四大要素往往被轉(zhuǎn)換為形象、主題、結(jié)構(gòu)、表達四個維度。課文閱讀教學不能脫離高考閱讀的宗旨,在解讀問題的設置上應與高考閱讀相一致,達到學用結(jié)合。因此,筆者在文本解讀時,無論是新授課,還是講練課、復習課、作文課,都有意識地從這四個角度剖析。對比教學中對比點的設置,可以因體裁而定,多角度選擇。一般從形象、主題、結(jié)構(gòu)、表達中選擇一到兩個重點詳比角度,一到兩個次要略比角度,不必面面俱到。
(一)形象對比
文學形象的類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人象)、事物形象(物象)、景物形象(景象)、意象。
散文閱讀,要把握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征和意義。小說閱讀,要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事物或景物形象的特征,尤其是人物形象的特征。詩歌閱讀,要把握詩歌中的人象、物象、意象、理象。
對比賞析文學形象,筆者引導學生從四個角度入手:形象的特點,塑造形象的技巧,塑造形象的作用,探究誰是主人公(小說中)。
如新授課《念奴嬌·赤壁懷古》,筆者引導學生將其與《赤壁賦》對比。設置三個對比點:意象、人物、情感。具體問題:比較二文,對古跡赤壁的景色描寫有何異同?二文在描寫歷史人物上有何異同?二文在描寫自己、抒發(fā)情感上有何異同?
(二)主題意蘊對比
主題意蘊主要體現(xiàn)為情感意蘊、思想意蘊。對比主題意蘊可以采取四種形式:理解類,理解文章重要詞語的含義,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綜合類,概括作品的主題;鑒賞評價類,感受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賞析作品的內(nèi)涵;探究類,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解讀。
如新授課《一個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筆者打破一文一課的前例,將兩篇小說整合對比教學。抓住小說這種體裁的特點,設置四個對比點。其中主題意蘊的對比問題:比較兩篇小說主題上的異同。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總結(jié)概括得出二者共同點是揭示戰(zhàn)爭殘酷,表達向往和平的愿望。不同點是前者贊美堅忍品質(zhì),呼吁撫慰童心;后者諷刺法西斯軍國主義專制、暴力、欺騙和侵略戰(zhàn)爭害人害己的本質(zhì)。
(三)結(jié)構(gòu)對比
作品的結(jié)構(gòu)是作者謀篇布局的具體表現(xiàn),指各部分的組合形式,具體表現(xiàn)為段落層次、過渡、照應、開頭、結(jié)尾和標題。文學類現(xiàn)代文閱讀中結(jié)構(gòu)的解讀,一般可從五個方面著手:全文的謀篇布局,某部分或某段在文中的作用,某句子的作用,線索,標題的作用。
如新授課《一個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結(jié)構(gòu)對比的問題設置:比較兩篇小說情節(jié)安排和敘述人稱的異同。學生對比出相同點是都是順敘。不同點是前者順敘中有突轉(zhuǎn),一波三折,后者順敘中有懸念、意料之外、伏筆。通過敘述人稱的對比,學生認識到第一人稱“我”、獨白與自白及其作用。
(四)表達對比
對比賞析文章的表達技巧主要從六個方面進行: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材料安排(選材剪裁)、結(jié)構(gòu)模式(行文結(jié)構(gòu))、修辭手法和語言技巧(即遣詞造句)。
如《想北平》《我心歸去》《前方》體裁同為散文,于是筆者借此運用了對比法上了一節(jié)散文復習課,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意蘊、表達方式手法、不同題型的對比分析。表達方式上,《想北平》側(cè)重于抒情、描寫,《我心歸去》抒情、描寫議論相結(jié)合,《前方》敘議結(jié)合。表現(xiàn)手法上,《想北平》《我心歸去》都用了對比;不同是《想北平》還用類比、反復,《我心歸去》還用渲染,《前方》引用詩句、虛實結(jié)合。
對比點的選擇也要根據(jù)對比對象來確定。如何尋找對比對象呢?對比對象(資源)整合有多種途徑,在教學中,我探索出五種對比方式。如下:
(一)同一體裁不同作品的對比
如:《勸學》《師說》體裁同為議論文,作為文言文新授課,一開始就進行整合教學,對高一新生來說難度較大。因此,筆者在引導學生依次對兩篇文章進行議論文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等探討之后,再讓學生對兩篇文章進行比較。一開始教師給學生提供對比點:兩篇文章論點對比、提出論點方式的對比、論證方法的對比等。新授《拿來主義》一課,筆者引導學生回顧同為議論文的《勸學》《師說》,在溫故知新的同時,順勢引導學生將《拿來主義》與《勸學》《師說》論點提出方式、論證方法進行對比閱讀。學生更好地掌握了議論文寫作的三種范例。
(二)同一題材不同(或同一)體裁作品對比
如新授課《六國論》和《阿房宮賦》同為歷史題材,前者為史論,后者為賦。在學完《六國論》后,教學《阿房宮賦》,筆者設計《阿房宮賦》與《六國論》對比閱讀提示:同是論史,二文寫作意圖有何異同?兩篇文章在提出觀點和表達觀點上有何不同?《阿房宮賦》享有“古來之賦,此為第一”之譽。結(jié)合文句,分析這篇賦的寫作特色。(提示:修辭?表現(xiàn)手法?句式?聲韻?)
再如新授課《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課終筆者通過設計對比問題來引導學生總結(jié)兩首詞。“二文同為懷古詞,在情感內(nèi)容和表達上有何異同?”通過對比,學生分析出情感上,相同點是對英雄人物及其偉業(yè)的仰慕,對建功立業(yè)的向往、壯志難酬。不同點是前者側(cè)重于對個人身世、人生的感慨,后者側(cè)重于擔憂時局的愛國情懷。表現(xiàn)手法上,相同點是都運用對比。前者將自己與周瑜對比,后者將古與今對比,歷史與現(xiàn)實對比,劉義隆與劉裕對比。不同是后者借古諷今、用典。
又如《沁園春·長沙》與《相信未來》對比,《始得西山宴游記》與《赤壁賦》的對比等可作為課前導入,等等。
(三)同一體裁同一作家不同階段作品對比
如新授課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課后作業(yè)我將他的《故都的秋》展示給學生,學生自己設計對比點。分析比較得出,二者選材、描寫、手法、情感意蘊、風格上有相似點:抓主要特征,寫平常景物,自然景物和民俗風情相結(jié)合,善用對比,熱愛贊美之情,行云流水,自然有質(zhì)。不同點是意境、心境和表現(xiàn)手法不同?!豆识嫉那铩废袂宓哌h的水墨畫,《江南的冬景》像明快、暖意融融的工筆畫?!豆识嫉那铩饭陋毤拍⒗潇o悲涼,《江南的冬景》喜悅溫暖、輕松和諧。前者直接寫景與情景交融結(jié)合,后者避實就虛、虛實結(jié)合、想象。
(四)同一題材(話題)不同作家對比
如新授課《像山那樣思考》,課終拓展閱讀,與同為自然題材的畢淑敏的《離太陽最近的樹》對比,從而讓學生體會個性化視角。新授課《鳥啼》,課終通過比較進行總結(jié),將其與上一冊《像山那樣思考》表達與主題上的對比,認識二文的寫作特色。表達上,相同點是都運用擬人、以小見大、對比、線索。不同點是《鳥啼》托物言志,《像山那樣思考》是倒敘、追憶。主題上,相同點都是對生命的敬畏。不同點:《鳥啼》禮贊生命力頑強,思考積極的生命態(tài)度;《像山那樣思考》尊重保護自然,萬物平等和諧。也可同一板塊內(nèi)進行同一話題作品的對比,如《鳥啼》與《我與地壇》對比。
(五)同一作品不同人物對比
在通過人物形象塑造來表達主題的文章中,一般塑造兩個以上的形象,可以進行不同形象的對比,來分析主題。如藺相如與廉頗的對比,劉邦與項羽的對比,屈原與漁夫的對比,蜩與學鳩、斥燕與鯤鵬、仕者、宋榮子、列子、圣人神人至人的對比,周樸園與魯侍萍的對比,加西莫多與愛斯梅拉達對比,愛斯梅拉達與看客、副主教的對比、氓與女的對比等等。
對比教學,去粗取精,整合資源,使語文學習有的放矢,使學生真正學會鑒賞文學作品文本細讀的方法,自主探究,自主讀書。
(趙衛(wèi)衛(wèi) 浙江舟山白泉高中 3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