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蕓
?
高三語文課堂的“留白”
◎林秋蕓
都說高考全國新課標語文卷比福建卷來得難,難就難在文本內容的選擇更具思維性,選項的設置更有綜合性、邏輯性,答案語言的組織更具歸納性、概括性、分析性。以前的福建卷,老師對學生備考的影響也許大些,現(xiàn)在“國考”的形勢下,明確說是“防套題”,實質是削弱了老師的“替考”作用,而更注重考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的語文素養(yǎng)。這就意味著今天的語文教學,不能是知識的滿堂灌輸,而是能力的有效提高。而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課堂上給予充足的思考表達空間是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高三的課堂教學,特別是語文課堂,往往追求快節(jié)奏、大容量、高密度。一個又一個的高考考點,一點一點的講解,時間一久,教者口干舌燥,學者昏昏欲睡,繁瑣低效。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缺乏主動思考探究與積極感悟遷移的能力,更為嚴重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無從說起。因此,我們提倡課堂上多些時空的留白。
首先,學習新知,留白予援疑。第一次恢復“國考”,第一次涉及情景式“補寫”題型,面對新題型,教師可讓學生自學考點解題方法并按照解題方法提示來做題,學生雖有了理論的指導又有自身探索的體驗,但也會像初學走路的人一樣東歪西倒,不明所以,這時,疑惑自然產生,老師可讓學生討論,互相啟發(fā),再適時點撥。這樣的教學方式,正符合孔子所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有時有意創(chuàng)造時間上的“空白”地帶,給學生以咀嚼、玩味的余地,更能激起學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與興趣,給他們留下更深的學習體驗,也許比教師講上一節(jié)課的印象更為深刻。
其次,遇到難點,留白予悟透。詩歌向來就是師生頭疼的大難題,耗時多收效小,但國考把分值提到11分,不能讓師生任性了。對于考過的詩歌,筆者不講解,而是著力于學生的自讀自悟。比如試題中《送崔融》考到頸聯(lián)“邊聲”的特點和作用以及詩歌的情感,筆者讓學生先背誦,再寫出詩意,后再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設考題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自讀過程中逐漸領悟了詩意,積累了詩家語言,還在溫故中知道了新的知識,一舉多得。
再次,背誦默寫,留白予理解。以前福建卷默寫就是名副其實的默寫,只要你背誦了,不寫錯別字就得分?,F(xiàn)在的國考,卻要求理解性默寫,就算你倒背如流,不理解句意,也是零。如《琵琶行》一文,省單科質檢時考到“用器物的破裂與兵器的撞擊聲來表現(xiàn)音樂高昂激越的兩句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泉州市質檢時考到“用……這兩句,寫出了琵琶女運用豐富多變的技法演奏當時名曲的情形?!保ㄝp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而練習卷上有“第一次寫到琵琶女演奏音樂的詩句是”(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等等。沒有對文章意思的清晰理解與準確把握,在考場那樣的特定時空中要迅速準確完成這些題目是很有難度的。因此,我們不妨留白給學生去理解去感悟。
最后,講評試題,留白予反思。2016屆廈門3月份質檢之論述文設題中有一項是“清咸豐年間,面對采用活字印刷新技術的挑戰(zhàn),四堡人堅守傳統(tǒng),仍保持雕版印刷業(yè)的正常發(fā)展?!焙芏嗟膶W生和老師都認為這個選項是正確的,原因在于文本寫到“清咸豐年間,上海開始出現(xiàn)了石印,石印采用活字印刷技術,和雕版相比,在成本和技術上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盡管如此,四堡人并未感到多大的危機,印刷業(yè)在原有軌道上照常運轉。”細心對比,我們會發(fā)現(xiàn)選項的“仍保持雕版印刷業(yè)的正常發(fā)展”與文本的“并未感到多大的危機,印刷業(yè)在原有軌道上照常運轉”在表意上是有區(qū)別的,選項之意是盡管有新技術的挑戰(zhàn),但四堡人還有能力讓雕版印刷正常發(fā)展,可文本之意卻是四堡人在弱勢的形勢下,還讓印刷業(yè)照常運轉,而這樣的運轉是不可能讓印刷業(yè)得予發(fā)展的。如果要這樣解釋,語言繁瑣而且費解,還不如把句子劃出來,讓學生慢慢去體會,從而記住論述文的設題陷阱。除了根據(jù)教學內容來采取“留白”教學外,我們還可以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采用留白,如學生疑問時教師解惑的留白,課堂結束之時問題的留白,作文講評修改的留白等等。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留白,其實質都是要留給學生一個“由思到悟到明”的過程。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因此追求有效的課堂留白,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不怕失去言語霸權,不怕浪費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茨達齊爾曾經說:“教育的作用是使自己盡力成為多余?!敝挥羞@樣大膽的“留白”設計與實施,才能實現(xiàn)讓學生由“聽懂”到“悟懂”的轉化,才能幫助學生掌握“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之目的。誠如是,行不言之教,讓學生在熏陶感染中頓悟與漸悟,那么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指日可待,應對課標高考亦非難事。
(林秋蕓福建泉州晉江一中3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