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新
(江西省贛州市第三中學)
初探從旅行中獲取的資源在地理課堂中的運用
熊明新
(江西省贛州市第三中學)
當前,學術界探討比較多的是如何實現理論聯系實踐,用實踐指導理論。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實踐教學又使教師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探究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開展實踐教學一直是擺在地理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實踐教學;旅游照片;地理教學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授課知識主要來自書本,而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傳授的知識不僅局限于書本,更多源于實踐。旅游是我的愛好,我在每一次旅行中趁機抓住每一個機會,汲取營養(yǎng),獲取知識,并把這些實踐中獲取的知識收集起來,作為運用于地理課堂教學的寶貴資源。
因熱衷于旅行,我游遍過祖國的大江南北,領悟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體驗過別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拍攝了大量的圖片、視頻,寫了不少旅游日記,留下了許多難得的地理教學素材,并一直嘗試著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教師精心預設,才能真正達到巧妙生成的境界。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課堂的實效呢?這一直是我在思考研究的積極與被動學習的一個課題。中學階段正是學生情感、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共同認可的學習方式是體驗性和實踐性活動。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1)大氣運動—熱力環(huán)流原理時,我用自身的經歷談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再配合旅游中拍攝的相關相片,例如在廈門鼓浪嶼海濱拍攝的高空中的熱氣球、放飛祈福的孔明燈,在安徽黃山拍的雨過天晴后的霧球從山谷中冉冉升起等圖片,同時配上美麗的語言描繪,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和我一同進行了一次遠途旅行,和學生一起探討熱氣球、孔明燈等現象形成的原理。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一起找一找在自然界還有哪些符合熱力環(huán)流原理的現象,這種原理在商業(yè)方面是否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前景?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紛紛發(fā)表自己的高見,課堂氣氛熱烈而有序。這種教學方式雖然不是一次實踐教學觀摩課,但是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探究是人類揭開自然奧秘、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開始于觀察和提出問題。教育就應該在早期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要讓孩子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并運用這些過程和方法探究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學問題,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挑戰(zhàn)性。因此,在教學中我總會選擇幾種神秘的自然現象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講述氣流運動產生的影響和降水形成的條件時,我精心選取了2005年3月2日煙臺山出現海市蜃樓,蓬萊閣清晰浮現在煙臺山上的圖片、視頻和云貴高原的神秘湖泊——石仁湖(不管什么時候,只要你對著湖面上空大聲吶喊,就會稀里嘩啦下起雨,當地人稱之為“圣湖”)。在與學生一起探究自然奧秘時,整個課堂熱鬧沸騰起來,學生對海市蜃樓和石仁湖自然現象非常感興趣,許多學生情不自禁地喊道:真有此事?他們感到疑惑不解,探討氣氛十分熱烈,我也趁機設計了一些設問、追問、反問等問題,學生各抒己見,各有各的看法和理由。在此探究過程中,開拓了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正向思維,也訓練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室一體機設備展示相片、視頻地理素材來輔助探究性教學,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激發(fā)了學生探究自然的熱情。
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首先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因,激發(fā)愛國主義熱忱。在地理教學中利用好鄉(xiāng)土文化資源,可以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通過對家鄉(xiāng)歷史發(fā)展的認識,促進他們對家鄉(xiāng)現狀的研究,鄉(xiāng)土文化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具體而生動的材料。如講述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與人口”時,我從多年來收集的贛南客家文化照片中選取了龍南客家民居——土樓,土樓有方樓、園樓、圍龍屋、五風樓、圍屋;客家藝術——馬燈舞,又稱“跑馬舞”;客家餐飲——鹽雞、客家扣肉、擂茶;客家藝術(山歌)、客家服飾等圖片??图椅幕恰翱图胰嗽谡鞣匀弧⒏脑焐鐣?、改變自身命運,在生產工作、生活中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被客家人所認同和接受的成果總和,包括語言、文學、風俗、宗教、生產生活習慣、性格、氣質和心態(tài),客家人的建筑物、裝飾品、服飾品等。通過圖片展示客家各種文化,再具體介紹每種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和背后的故事時,整個教室頓時平靜下來,似乎在思考著什么。尤其在介紹客家的傳統美德、崇文重教、好施行善、尊老愛幼、家規(guī)祖訓等時,許多學生流露出贛南人的自豪感。鄉(xiāng)土文化離學生生活較近,相對于教材顯得更為親切,容易被學生感受和認知。利用好隱藏在他們身邊的鄉(xiāng)土資源今后定會成為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最好素材。
總之,在現在的教育教學中,由于各個地方教學條件和政策的差異,運用實踐、體驗性教學目前的確存在很大的困難,如果換種教學方式,把平時旅行中拍攝的圖片、視頻帶進課堂,把豐富的校外教育資源應用到教學中,這樣的課堂教學是鮮活的、有生命力的,讓原本枯燥無味的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馬立云.身邊教學資源在地理課堂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中小學教育,2010(0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