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紅
(浙江省麗水第二高級中學 浙江麗水 323000)
?
潤物無聲,源頭活水
——淺談利用課前五分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吳小紅
(浙江省麗水第二高級中學 浙江麗水 323000)
摘 要:作文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當前作文教學又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學生作文內容陳舊,語言蒼白。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形勢下,以新課標的有關理念為依據(jù),結合日常作文教學指導,以課前五分鐘為依托,略談提高學生水平的方法。
關鍵詞:課前五分鐘 寫作能力
現(xiàn)狀一:目前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作文素材陳舊問題。平常作文中高頻率的出現(xiàn)屈原、司馬遷、史鐵生等的事例。
現(xiàn)狀二:作文與生活脫節(jié)。學生作文不關注現(xiàn)實,缺少對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深入思考。
現(xiàn)狀三:生活歸生活,寫作歸寫作,不知把生活作為寫作的源頭活水。
現(xiàn)狀一:作文課形式僵化,學生主體寫作積極性受挫。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基本上遵循“教師布置、學生寫作、教師批改”這三部曲。學生更多的只是參與寫作,而鑒賞和寫作的機會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也會逐步冷卻。
現(xiàn)狀二:作文教學內容老化,上一堂課灌輸一個知識點,學生能吸收的內容極為有限。作文課多是按照審題、標題、開頭、結尾等安排教學內容,教師說得有理有據(jù),但學生一聽了之,多半對學生的寫作水平無多大提高。光靠有限的幾節(jié)作文課很難增強學生寫作的能力,能力的增強依賴于平日的積累,臺上一分鐘,需要臺下的十年功。
教師應要求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讓序列化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資料得以保存;事先設計好教學內容,讓寫作訓練有條不紊地開展;挑選好協(xié)作教師開展活動的同學,提高教師教學活動的效率。
1.觀察身邊的景與人,積累寫作素材
四季運行,萬物多彩,平淡真實的生活中蘊藏著人生百態(tài)。《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試驗)要求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高考作文閱卷的指揮棒也一再強調作文導向:學生必須寫自己的生活,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而學生的真情實感來源現(xiàn)實生活的點點滴滴,所以平常應多引導學生感受自然,感悟生活。
教師一周布置一個內容。如對自然的感受,對學習生活的思考,對社會的認知。以小片段的形式呈現(xiàn),課前五分鐘抽同學上前展示自己思考所得。一周后所有同學上交所寫內容,同時挑選出優(yōu)秀作品以小報的形式展示供同學學習。學生生活中其實不缺乏多彩時刻,在他們的青春里有許多值得回味的瞬間,一陣風、一滴雨、一朵花、一片葉……皆可觸動心靈;課堂里、課間、食堂、寢室……校園的角角落落都可觸動情懷;家里、馬路上、公園里……隨處都在上演真實故事。學生盡可描繪自己最細膩、最溫情、最隱秘的情感。
最真實的感情最觸動人心,著名特級教師方仁工也曾說過:“作文要百分之百真實,百分之百本色?!币龑W生寫真實的情感,學生才會更留意生活,作文才能更體現(xiàn)學生的真性情。
2.關注社會熱點,發(fā)表自己看法
信息化時代帶給我們的是大容量的信息,有些同學,平時看信息也就圖熱鬧、圖娛樂、看新鮮,并沒有在它們身上停留太多的時間,想到的東西也是比較膚淺的。而只有經過自己頭腦深入思考才能將材料變成思想的一部分,寫文章的時候,素材也才能不自覺地流諸筆端,這時仿佛打開了一扇大門,里面的東西華美絕倫任由你挑選,這時寫出的文章足以讓人相信你平日積累的深厚。
教師周末布置學生收集二至三個熱點,課前五分鐘,抽取學生上前呈現(xiàn)所收集的熱點,課后學生針對熱點寫點評,第二天學生發(fā)表自己對熱點的看法,如此循環(huán),兩周后以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弊魑挠行乱狻⒂袝r代感,這源于對社會發(fā)生之事的深入思考。
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人性的善與惡,美與丑交互上演。透過人的社會活動可以洞察人內心的或美善或骯臟的內心。一部社會生活史就是一部人類的歷史,人性或崇高偉大或卑微無恥盡在一舉手一投足。法國著名思想家帕斯卡爾說:“一個人不過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蘆葦,但這是一支會思考的蘆葦,人因思想而偉大?!彼伎忌鐣狳c,點評天下事,讓學生的視野更開闊,觀點更深刻。
3.選經典片段,在欣賞中提高自我
經典作品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精華,或主題或內容或形式給人以審美愉悅。錢理群先生曾說:“文學名著的閱讀,就是一種發(fā)現(xiàn)與開掘,既是對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發(fā)現(xiàn)與開掘,也是對自我潛在精神力量的發(fā)現(xiàn)與開掘。說到底這乃是對‘人’的發(fā)現(xiàn)與開掘?!弊寣W生挑選經典作品的經典片段一方面鼓勵學生閱讀經典作品,另一方呈現(xiàn)經典,互賞經典,明白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
寫作是一個人生命狀態(tài)的流露,一篇好文章不僅是因為它文字的華美、結構的精巧或表達技巧的嫻熟,更是因為它有著個體獨特的生命氣息,有著對生活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新課標指出:“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睂W生平常就應積累對生活的獨特感悟,以免產生材料要用時方恨少的感慨。
人的記憶是有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有許多曾經很熟悉的東西退出了記憶之門,應當引導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指引不斷地去增加材料的積累量,讓對材料的積累成為一種習慣,知識越積累越豐富,思想越錘煉越深刻,任何事物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量的積累到一定程度定能達到質量的飛躍。
潤物無聲,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持之以恒地實踐,多少可以改變學生“無米之炊” 的尷尬,虛情假意的表演,陳詞濫調的陳述。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次印刷)
[2]呂正之主編《生活即教育》語文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