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仙(山西省平遙縣職業(yè)學校)
結合“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談談單元備課
任玉仙
(山西省平遙縣職業(yè)學校)
課改以來,新課程在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也在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針對新課程以主題單元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編排方式,教師的教學視野也應更加開闊,改變面面俱到的“單課式備課法”,采取對教學內容全盤考慮、整體設計的“單元備課法”。
現(xiàn)在的高中歷史新教材是按照專題單元的形式編寫的,每個專題單元里的每一課,實際上又是一個個歷史小專題,它們之間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另外,三維目標的要求也在事實上提高了教學和學習的要求,又加上課時有限,所以注重單元備課非常必要。
必修一第四單元的題目是“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這一單元的單元備課,其首要的指導思想是將“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作為一個整體的教學單元來考慮和設計規(guī)劃教學過程。
第四單元“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探索的主題是外國侵略勢力對中華民族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和中華兒女為挽救民族危亡而進行的抗爭。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舊中國在列強的洋槍洋炮轟擊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并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但是英勇不屈的中國人民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地主階級領導的禁煙運動和愛國志士的抗敵斗爭,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以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匯成了中華民族奮起的交響曲。
必修一《政治文明歷程》介紹了從國家的產生到當代政治文明的政治發(fā)展史。其中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根據(jù)英、美、法、德四國的近代政治體制確立過程,展示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的初步建立。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三大進步思潮中的“自由主義思潮”。第四單元“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揭示在工業(yè)文明的沖擊和內部矛盾激化的形勢下,中國如何應對,如何為推翻帝制、建立近代民主共和國而努力。這就是所謂的“民族主義思潮”,而在一定程度上這兩個單元存在因果關系。世界范圍內,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弊端的暴露,馬克思主義誕生,并且取得了成功的實踐,這就是所謂的“社會主義思潮”。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最終指引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第五單元與前面兩個單元的關系,就好像是同一大背景下的兩條不同線索。因此,第四單元承前啟后,在模塊中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第四單元在整個三冊必修模塊中也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與必修二第10課至第13課(近代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民族工業(yè)、社會生活)和必修三第20課至第23課(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孫中山的民主追求、毛澤東思想)的內容密切相關,相互作用??梢哉f近代列強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直接影響并制約著同時期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活動,學好本單元,將有利于學生對必修二和必修三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極大地降低了學生今后學習的難度。
第四單元的特點是將近代西方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并列表述,探索史則是中國人民在工業(yè)文明的影響下,為救國救民進行的不懈探索;同時也是中國人民為追求政治民主、經濟發(fā)展探索的近代化進程,三者缺一不可。因此,確立的教學重點為屈辱史、抗爭史和探索史三條主線。
第四單元所涉及的歷史時段雖然不足百年,但這個時段正是世界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社會各階層從來沒有停止過斗爭和探索。在斗爭和探索中,由于階級屬性不同,其探索的內容和作用也不盡相同。因此,確立的教學難點為:國際形勢對中國近代的影響;各階級在近代抗爭與探索的作用及不同點,可以確定如下單元教學目標:
列舉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了解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的主要史實,正確評價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及不同點。
引導學生通過材料解讀、問題牽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探究歷史現(xiàn)象,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運用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會閱讀運用材料,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解決歷史問題,并能分析不同種類史料的價值。通過比較、歸納列強侵華的不同階段特征和各派政治力量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學會全面地、實事求是地認識歷史的本質、特征及規(guī)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認識問題。
通過學習本單元血雨腥風的近代歷史,充分認識中國近代悲劇發(fā)生的根源,汲取近代中國悲劇歷史發(fā)生的教訓,并且矢志不忘。
通過了解近代中國各階層英勇悲壯、不屈不撓的抗爭與探索,理解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政治的艱辛,學習先烈們的不屈意志和探索精神,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通過了解各階層不同的探索,理解中華民族不僅是善于學習的民族,還是善于創(chuàng)新的民族。認識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根基。
以上是我結合“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這一課,對單元備課的一些粗淺認識。單元備課有助于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整合教材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孔學蘭.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實施策略[D].蘇州大學,2011.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