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茹,折海霞
(1.山西省呂梁市興縣康寧中學;2.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羅峪口中學)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趙 茹1,折海霞2
(1.山西省呂梁市興縣康寧中學;2.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羅峪口中學)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使初中語文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情境教學法是針對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具有積極作用。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提出了語文課堂運用情境教學法的一些建議和方法,旨在進一步推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質量。
問題情境;動畫情境;故事情境;游戲情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形成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育方法。情境教學法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結合課程內容,通過一些輔助手段和方法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再現(xiàn)課文中的內容。初中生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好奇心強,一味地說教很容易使他們感到乏味,而情境教學法注重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熱情,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既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又進一步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那么,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情境教學法應如何實施呢?
初中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問題情境正是基于初中生的這一認知特點,在課堂伊始,教師結合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用富于技巧性、探索性、趣味性的提問,把學生的思維拉入課文內容中,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導入課程內容,提升課堂效率。問題情境的運用,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備課,充分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精心提煉課文中心思想,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適合本堂課的問題情境。同時,設計問題情境還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范圍,進而能夠抓住學生的心理,設計出具有吸引力的問題,進一步把學生帶入課堂之中。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課文《變色龍》時,在上課前,我首先問學生:有一種動物身體的顏色能夠隨著周圍環(huán)境而改變,誰知道這種動物是什么?學生紛紛開始思考,有的學生一下子就回答出來答案。接著,我告訴大家,有一種人也被人們稱為變色龍。學生頓時充滿好奇,一下子就被帶入了課堂內容之中。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真正走進課文內容,去體味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不再是走馬觀花式地學習,課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聲情并茂的動畫是初中生難以抗拒的。在語文課堂中,適時地借助多媒體技術,運用動畫展示教材內容,將生動的圖像、美妙的聲音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枯燥的語文課立馬變得生動起來。在豐富多彩的動畫刺激下,學生的視聽感官被有效調動起來,真實地感受課文內容,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有些課文內容距離當今初中生的生活較為久遠,不易于理解,這時可運用動畫展示學習內容,把課文內容形象化、直觀化,這一過程需要教師認真選擇和精心設計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而又積極向上的動畫內容,縮短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真實感受。例如,在學習《岳陽樓記》一文時,考慮到文章距離現(xiàn)代生活較為久遠,我就選擇在課堂上用動畫展示學習內容。課堂上,我首先用多媒體將岳陽樓的圖片、作者范仲淹的生平簡歷用動畫展現(xiàn)出來,學生看得津津有味,然后再引入文章內容并進一步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就更為容易。動畫情境的創(chuàng)設,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特定的氛圍,讓學生充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入課文的學習。
青少年大都喜歡聽故事。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講解相關的小故事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新知識的渴望。如,在學習《藤野先生》一文時,為學生講解當時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時代背景和魯迅先生赴日留學后又棄醫(yī)從文的故事,讓大家了解魯迅先生的偉大抱負和愛國情懷。學生聽完故事,對大師魯迅的所作所為充滿欽佩,很容易就對課文內容產(chǎn)生興趣,并深入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進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娓娓動聽的故事,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又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課堂上運用豐富多彩的小游戲,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更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進一步融入課堂,實現(xiàn)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運用游戲情境,要著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作為引導者指揮和組織學生,為學生提供發(fā)揮和表現(xiàn)的機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知識程度,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游戲情境的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有所收獲。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我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展現(xiàn)課文中的故事場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運用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意來組織人物的對話和語言。在學生踴躍參與扮演和自由發(fā)揮的過程中,他們切身體會了人物的思想情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生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適度、適時運用情境教學法,以全面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文能力。
[1]朱婷.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D].延安大學,2014.
[2]姚進.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8):55.
[3]張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4(06):2.
[4]魏朝仕.“五步自主學習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5(10):26-2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