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煒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南京 210019)
智慧評價潤澤兒童心田
駱 煒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南京 210019)
教師在課堂中的評價語言會影響課堂教學氣氛和活動,有時還能有意外的收獲,甚至影響學生一生的發(fā)展.而課堂中那些看似簡單的精彩評價語言,實則是教師深厚文化底蘊和教育智慧的結晶.基于兒童的立場,筆者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提出了智慧評價.
智慧評價 兒童立場 充分預設 評價方式 評價內容
課堂教學行為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有效性.面對著課堂上學生一個接著一個的應答,教師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課堂評價是指教師在真實的課堂教學情境中,為實現教學目標,對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等行為即時表明態(tài)度.
許多青年教師面對著學生的應答,往往會不知所措.這就造成了即使是相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師進行授課,效果也會截然不同.我們不能忽略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智慧的評價使課堂靈動,學生輕松.那么如何從學生出發(fā),提升教師的評價水平?
現代教育的核心是兒童的發(fā)展.立場,是認識和處理問題時所抱的態(tài)度和所處的地位,即你是為誰.不同的立場,表明了不同的態(tài)度;不同的立場,影響著甚至決定著處理事物的方式和結果.那么,教育是為了誰?自然是兒童.教育依靠誰?依舊是兒童.所以教育應該從兒童出發(fā),扎根于兒童立場.評價亦是如此,要基于兒童,貼近兒童.
智慧的老師在評價學生時因人而異.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習目標,進行不同的課堂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自信.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要更多地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則更多地進行追問和發(fā)展性評價,提升其思維能力.
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叫文文,他是一個學習比較困難的孩子,連平時講話都很慢,就更別提讀書了.可是,一節(jié)語文課改變了他.那是在講一個故事——《誰的本領大》時發(fā)生的.在課堂上,我請學生讀課文.由于他平時上課舉手不是特別積極,我特地請他來讀.開始時,他還有些膽怯,聲音不是特別響亮.但是,由于他這一次讀書十分流利,班級的學生不時發(fā)出驚嘆聲,他的聲音也逐漸變響亮了.雖然其中有個別錯誤和停頓,但足以驚艷全班.當即,我忽略了那些瑕疵,說:“文文今天的朗讀真棒!不僅正確流利,而且充滿感情.讓我們一起表揚表揚他.”全班響起了“棒,棒,棒,你真棒”的聲音和熱烈的掌聲.我看見他的頭抬得高了,臉上充滿了喜悅.從那之后,文文讀書更有感情了,有時甚至過于夸張,但是,我依然送去鼓勵的話語,只是在鼓勵的時候,附帶一點小小的要求.文文舉手的次數也逐漸地增多,讀書也越來越有自信,成績也在一點一滴地進步.就是這樣,由于書讀得好,每到讀書,他總是搶著朗讀,進而回答問題也積極了,就連勞動也爭著要去.我很感慨,因為我適當的評價,改變了一個孩子,真的很神奇.這樣的評價基于文文的基礎,忽略一些不足,進而在原有基礎上送去溫暖的鼓勵,這樣的評價是為文文量身定做的,效果自然顯著.
在課堂上經常會有一些與眾不同的聲音.如何把握課堂里“意外”的聲音,讓自己的課堂煥發(fā)出超常的精彩呢?充分的預設必不可少.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曾說:“每次備課,我總要把課文一遍一遍地讀,反反復復地想……直到確實品出了味兒,讀出了心得,才進一步考慮教什么和怎么教……”只有將文本讀通,讀熟,讀透,才能充分預設,敏銳地發(fā)現問題,智慧地進行評價.
在教學《狐貍與烏鴉》一課時,同學們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快結課時,我拋出了一個總結性的問題:“你覺得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狐貍?為什么?”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
生1:我覺得這是一只狡猾的狐貍.因為它變換著法子騙烏鴉.
生2:老師,我覺得這只狐貍很壞,因為它總是想吃烏鴉的肉.
生3:我覺得這是一只饞嘴的狐貍,他看見烏鴉的肉就想吃.
……
就在孩子們暢所欲言時,我聽見了一個怯生生的聲音“老師——”.循聲望去,原來是班級里一個十分膽小,很不愛發(fā)言的孩子——洲洲.平時的洲洲很少主動舉手,今天的他,似乎有話想說.我即刻請他站起來.“我覺得它很聰明.” 洲洲的聲音一出,我愣住了,全班也安靜了.停頓之時,孩子們竊竊私語,流露出不屑的眼光,有些孩子甚至急著站起來反駁.好吧,先聽聽他的理由,我注視全班,請他們安靜,讓洲洲繼續(xù)說.“因為它在第一次沒有吃到肉的時候,狐貍換了個辦法.第二次賠了笑臉之后,狐貍又換了辦法.雖然開始沒有吃到肉,但是最后它吃到了.”洲洲說得有條有理,似乎準備了許久.聽完洲洲的發(fā)言,孩子們十分吃驚,低頭思考,有些孩子似乎贊同他的看法.
洲洲的想法也是我曾設想到的.我曾經看過一個《牛郎織女》的案例,其中的情境和現在的十分相似.在教師提出:“誰來說一說,王母娘娘是一個怎樣的人?”班級內部出現兩種聲音.觀點一:“王母娘娘十分專橫,沒有同情心,破壞了牛郎和織女的美好生活,我們應該痛斥這種行為.”觀點二: “我認為王母娘娘在維護天條,一視同仁,盡職盡責,沒有過錯.”就在學生僵持時,教師“四兩撥千斤”地問道:“對于錯誤的規(guī)定我們也要遵守嗎?遵守錯誤的規(guī)定結果是什么?”學生這時茅塞頓開,激蕩起更多智慧的火花,將課堂推向思維的高潮.想到這兒,我穩(wěn)定沉著,環(huán)視全班,旋即說道:“是啊,你讀得很認真,很仔細.狐貍是很‘聰明’,但是將‘聰明’用在騙人的地方,你覺得這時的狐貍依舊聰明么?”這個問題一拋出,班級又“熱鬧”了.接著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正因為有了充分的預設,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評價,才使孩子的思維引向縱深.充分的預設當然不僅是對于課本的反復研讀,教學方法的鉆研與積累,也包括教師豐富的生活經驗.豐富的生活經驗會使教師思維開闊,充滿魅力,吸引著學生的目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樣的課堂充滿跳躍的靈性,充滿著智慧的評價.
在我們的課堂中,言語評價是最常用的評價方式.而且言語內容通常單一:“真棒!”“讀得既正確又流利.”這種簡單的言語性評價既廉價又顯得不真誠,高高在上.一個眼神,心領神會;一個動作,簡單明了;甚至是一處留白,足以代表你的心境.這樣多種方式的評價能拉近你與學生的距離.
特級教師孫建峰老師在執(zhí)教《最大的麥穗》一課時,他的評價是一片來自家鄉(xiāng)百年銀杏樹上的銀杏葉.樹葉雖小,情誼深重.在課堂上,孫老師雙手遞過銀杏樹葉,孩子激動地用雙手捧起這片葉.一“遞”一“捧”,遞出的是孫老師最高的贊譽,捧進的是孩子對未來巨大的信心.沒有更多的語言,沒有多余的動作,此時無聲勝有聲.
用心走進學生的內心,用情感染學生的心情.在我們的課堂上,在學生回答正確時,報以最甜美的微笑;在學生動情時,陪他們默默地流淚;在學生回答精彩時,為他們真誠地鼓掌.這些或許比“你真棒!”更能走進他們的內心,獲得他們的共鳴,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處留白,為教師和學生搭建起一座連接內心的橋梁.
擁有了“兒童立場”、充分的預設、多樣的方式,若是內容不佳,豈不是功虧一簣?那么,如何使我們的評價內容更豐富呢?
1.具體不空洞
簡單,太簡單,這是對一些教師課堂評價的總體感受.無論是對與錯,泛泛而談都無法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面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不僅需要激勵性評價,更要提煉學生回答的關鍵點,點撥思維的方法.若是有學生答錯了,有些教師急于將問題轉嫁于其他孩子,或是置之不理,讓學生失去一次思考的機會.若是能夠客觀分析,指出不足,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件幸事.獨到、具體、有針對性的評價,不僅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重視,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獲得了正確的引導.
現在的課堂,一些課文需要提前查找資料.在一次聽課時,有一位學生拿起之前搜集的資料就開始讀.讀完之后,教師是這樣評價的:“很棒,在課前搜集了這么多的資料,剛才你照著資料讀,也讀得很流利.但是,如果下一次,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就更棒了.”教師在評價時,肯定了他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也指出了不足與解決方法.這樣的評價不僅使這位學生有所收獲,整個班級的學生都了解了應該如何反饋資料.
2.發(fā)展不局限
教師的評價應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教師應站在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去思索,而不是打斷學生思維的鏈條.
一位青年教師執(zhí)教《番茄太陽》:
師:“我”為什么流淚?(因為明明說的話)
生:因為“我”很感動.
師:“我”為什么很感動?她聽見了什么看見了什么使得她很感動?
生:“我”聽見明明說等我長大了,把腿給你時,“我”很感動.所以哭了.
師:是啊,明明的話使得“我”很感動.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明明的話.
教師一直追問學生,希望學生能回答“明明的話使得‘我’流淚”這樣的正確答案,從而進入下一個小環(huán)節(jié)讀一讀明明的話.但是,一味追求“標準答案”,會忽略學生思維的堵塞點,也會局限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教師要教授、啟迪的內容正應該是適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內容.教師的評價也是希望學生的思維開闊.
3.激勵少否定
來自教師的鼓勵是學生自信的源泉.在我們的課堂評價語言和行為中,激勵性的占據大多數.在《小學語文名師同課異教實錄》,薄俊生《給予樹》課堂實錄中記錄著:
師:你這個“接受”怎么理解?
生:他能接受那個小女孩.
師:對,他能接受一個貧困的孩子,給她幫助.
一個“對”字明確地表達了教師的贊揚及肯定之情,也為學生后來的回答奠定了自信的基礎.但是課堂是不是僅僅需要贊揚的聲音?不是.適當使用否定性的評價,會使課堂教學更加嚴謹.不能因為害怕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一味地妥協,不愿甚至不敢指出學生的錯誤、不足.同樣來源于《小學語文名師古詩文課堂實錄》,于永正《楊氏之子》課堂實錄中記錄著:
生:古時候有個姓楊的人家,家中有一個叫楊修的小孩兒,(師: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中有一個小男孩兒叫——)剛剛 9 歲.他長了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師:三角眼要注意了,這“三角眼”一般是指刁鉆、狡猾,這要改一改)長得非常機靈.一張小嘴能說會道,非常聰明.
師:很有文采?。上в行┱Z言不是很準確,用詞要恰當,下課以后好好改改.
于老師在夸贊其“有文采”之后,也委婉地提出了一些建議.這樣的評價才能真正使學生得到發(fā)展.
智慧評價使得我們的課堂幽默輕松、靈動風趣,使得我們的學生思維活躍、自信大方,使得我們的教育自然生動、潤物無聲.只要我們努力,終有一天會達到智慧評價的高度.
(責任編輯:趙繼瑩 鄢林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