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張 波
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研究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張 波
隨著我國新課改歷程的不斷開展,基礎教育教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學越來越凸顯語文的人文性。語文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的教育也逐漸提到日程上來,但是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并不理想。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狀的原因是工具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根深蒂固。本文就是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來探討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且進一步開展人文性教育,促進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不斷進步,促進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水準提高,進而使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
小學語文 人文性教育 解決措施
小學語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且小學階段也是學生時代最重要的時期。但是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學確實出現(xiàn)了工具性教學,缺乏人文的關懷,使語文學習缺乏形象性、情感性和生動性,致使學生不能良好地運用語文這項基本的語言工具,表達自己對語文的熱愛,描述自己對生活的和社會的感悟。此外,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融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本文就是對人文素養(yǎng)進行討論,提出關于增強學生人文情懷的途徑。
1.基礎概念。
人文性是指學生追求自身的完美,塑造自己的尊嚴、自由、情操和品德。這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是體現(xiàn)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關鍵性理念。具體包括:一,讓學生了解漢語語言文字蘊涵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情感;二,保證在教學中學生占據(jù)語文課堂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三,強調每個學生生命的主體價值,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這就是對人文性的具體闡述,這樣才可以促進素質教育的真正開展。
2.人文情懷的體現(xiàn)。
老師應該通過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使其貫串于教學實踐過程之中。首先,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人的本性,尊重個體差異。要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在教材之中探索人文精神。其次,在語文的課堂上,老師要以學生可以理解和接納的方式進行教學,因材施教,尋找適合的方法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其主動地去學習。最后,老師在課堂的教學設計上,也要多一些人文性的思考 ,進行實踐性和體驗性教學,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1.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
人們對教育不斷重視,但是我國的教育內容卻是偏向應試教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忽視了對學生人文性的關懷。大多數(shù)的語文老師過分重視文本閱讀和基礎知識了解,沒有關注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缺乏對學生自身的尊重和理解,沒有學生自己的發(fā)展空間。首先,老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在教學活動之中,充分重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的積極性。老師在教學過程之中要彼此尊重對方,設置情景對話。其次,老師要領會到“人文關懷”內容,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老師對學生的理解。老師必須充分認識教學的文化性,要汲取民族文化優(yōu)秀知識,在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弘揚民族文化的內涵。
2.優(yōu)化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人文環(huán)境。
第一,老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情境,使師生可以共同探索人文精神。第二,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之中師生必須做到相互尊重,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擁有探索精神,同時師生也要相互交流。第三,老師進行教學必須要有感情,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充分地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建立師生之間的朋友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以主動的心態(tài)學習語文知識。
3.老師要進行自我提升,加強人文關懷。
首先,老師必須充分利用網(wǎng)絡,加強學習,補充自己的知識,學習自己的知識,同時老師要學會運用現(xiàn)代先進的設備,進行多媒體教學,并且可以借鑒先進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其次,老師要進行教育研究,在平常要多進行培訓,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對自身的語文教學要有一種不斷探索的精神。最后,老師必須進行教學安排,協(xié)調好小學語文教育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關系,在教學的過程之中不斷地進行總結,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在教學過程之中也要更注重人文性教學,在這過程之中老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人文情懷,改變自己注重工具性的教學模式,提升對學生教育人文性的重視。學生也要加強與老師的交流,與老師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與老師要通過語文教學這樣一個具有強烈的人文性關懷的學科,促進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學生的人文性教育的提高,從而使文教學真正走上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的道路,實現(xiàn)新課改對語文教學提出的目標。
[1]周維學.尋找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落腳點[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
[2]陳澤香.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體現(xiàn)[J].科學詢.2013
[3]潘獻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J].新課程學習·上旬.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