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陶化彥
張軍的“道德經(jīng)”
○ 文/陶化彥
“大慶百名身邊好人” 張軍將愛心的陽光灑向一個又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張軍老師在授課。
大慶煉化公司員工張軍,4年前加入了大慶心源志愿隊,資助了一名貧困學生。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個志愿行動。
那天,他來到貧困學生吳春雨家。眼前的一切,讓張軍震驚:干打壘的房舍,只有一張桌子和幾把破舊的椅子。父親腦血栓后遺癥躺在坑上;母親一臉滄桑,很難見到笑容。
吳春雨,穿著人家捐來的衣服,在那瘦小的身體上,顯得極不協(xié)調(diào)??粗请p渴望的眼神,張軍心里涌起了一陣陣酸楚:“做人,就要有一顆善心和愛心,絕不能讓貧困的孩子上不起學?!?/p>
孩子的父母,當知道張軍欲捐助孩子上學時,感激地哭了。吳春雨也緊緊地拉著張軍的手。
離開時,吳春雨一直送他到村頭。車走了很遠,他還站在哪里目送。這一天,張軍的腦子里,裝的全是這個孩子。晚上,他躺在床上無眠了。索性叫醒妻子,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這個孩子,太可憐了,很聰明,也很懂事,真不忍心看他上不起學。”
“咱家就是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一年拿幾百塊錢資助還行,可要拿幾千塊錢就有點承受不了?!逼拮诱f。
這一夜,他的思想斗爭很激烈。早晨,他起的很早,一臉倦意:“我一閉上眼睛,就看到孩子那無助的眼神和村頭那孤單單的身影?!彼麑ζ拮诱f。
其實,妻子思想斗爭也很激烈:“我也想好了,咱們就省著點捐助孩子吧。”就這樣,她也參與到丈夫的志愿隊里了。第二次再見孩子時,是夫妻兩個人一起來的。他們給孩子送去了許多學習用品,還有1000元錢,還給孩子送去了一本《老子》的書?!昂煤米x,從古人的智慧中學會做人。”
如今,在張軍的影響下,他的很多同事和好朋友也加入其中,成立了“陽光愛心志愿隊”。張軍任隊長。
在其帶領(lǐng)下,“陽光愛心志愿隊”,可謂愛心志愿活動不斷,將愛心的陽光灑向一個又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至今,已有數(shù)個打工子弟學校和數(shù)十個貧困孩子得到了他們的資助。
古典文學,一直是張軍的最愛。
●張軍(左三)在怡園道德講堂開展文明祭掃宣傳活動。
一次,好友送給張軍《中華國學道德根》和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版《老子》兩本書。他如獲至寶。很快,他就被書中的國學之道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他又開始學習作者熊春錦先生的著作和他開創(chuàng)的“德慧智教育”理念。
那么,如何讓更多人受此教育?一年前的“世界讀書日”,他找到了社區(qū)居委會負責人,與其談起了道德文化建設(shè)問題。恰巧,社區(qū)也要開設(shè)“道德講堂”。
于是,他們一拍即合。張軍也成為了社區(qū)“道德講堂”志愿者講師。當年7月,他在怡園小學開展了為期7天“道德講堂”夏令營。
其間,他給孩子們講述了孔融讓梨、孝基還財、大禹克儉等一些經(jīng)典中華德育故事和一些文明禮儀等知識。因其講授的道理貼近生活、風趣幽默、易于接受,很受小朋友和家長的歡迎。
有一位小朋友,叫姚晶晶。13歲的她,身上有著獨生子女的不少毛病。聽課之前,她每個月的零花錢2000元錢?,F(xiàn)在,她仿佛一下子長大了,懂得了父母平時辛苦照顧自己不容易,也知道關(guān)心父母、感恩父母了,學會了勤儉節(jié)約??吹胶⒆佣聝毫?,父母別提多高興了。
被稱之“紅色講堂”里,有年輕的志愿者、有年過花甲的老人、有小學生、有保姆、有老師。67歲的韓振秀,雖然家住龍鳳區(qū),但是每個周三、周六的上午學習從不間斷。
韓阿姨說,以前自己總會因為一點小事和兒媳發(fā)生爭執(zhí),鬧得不愉快?,F(xiàn)在,她覺得自己“悟道”了。身為長者,要包容、要大度,互相謙讓,家才會越過越好。不過對于韓阿姨來說,最讓她欣慰的是,每天在家誦讀經(jīng)典時,孩子們會時不時地跟著應(yīng)上幾句。吃飯時,小孫子會大聲念著“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說什么也要讓奶奶先動筷。
當下,全民道德教育,依然還很迫切。這一點,張軍感觸很深。因此,他也加快了道德文化建設(shè)的腳步。
每周三的道德文化養(yǎng)生班,他為轄區(qū)老年人奉上一頓精神營養(yǎng)大餐;每周六的孩子和家長學習班,為校外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指引方向。他還與物業(yè)聯(lián)合組織學習班的孩子和家長,參與小區(qū)清潔家園環(huán)境活動。
現(xiàn)在,在小區(qū)居民中,逐漸形成了“自己家園自己愛、自己家園自己護、自己家園自己管”的道德文化氛圍。
前年,怡園小區(qū)改造,因施工改造存在的問題,有居民上訪告狀。張軍覺得這樣欠妥,就用道德文化與居民溝通。很快,居民們的頭腦開竅了,心結(jié)解開了。有居民說:“講道德,就是講道理,就能講出和諧?!?/p>
是的,同樣有幾位小區(qū)老大爺,在電視信號數(shù)字化改裝中,有些不滿。張軍知道有幾位老大爺是老年大學的學員,就找到他們,給他們講包容和理解。他說,這也是我們要講的一種道德。
他還與老大爺一同,找物業(yè)和施工隊協(xié)調(diào),很快解決了電視信號接收等問題。大爺們看著忙前忙后的張軍,心疼地說:“小張老師,讓你受累和操心了。通過你的行為,我們知道了包容和理解的重要性,每天和和氣氣,才是幸福。”
“道德文化教育,就如一劑‘催化劑’,能讓人心融化,能讓人講公道講道理?!比缃?,張軍又組建了“德慧智教育”志愿者團隊,并已上報北京“德慧智教育文化專項基金”,得到了認可。
用他的話說,就是要將道德文化建設(shè)進行到底。如今,張軍身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實踐者。油田熱電廠的張福中,堅持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傳播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最高興的事就是有人向他要書去學習;大慶油田信息技術(shù)公司的孫鈺紅,每次都把自己道德講堂的學習內(nèi)容講給念高中的兒子,用自己的堅持影響兒子;油田化工集團的孫英,不僅自己學,還組織了一個少年班,讓小區(qū)附近的孩子都到她這來免費學習《唐詩三百首》《詩經(jīng)》,還請來傳統(tǒng)武術(shù)協(xié)會副主席教孩子們傳統(tǒng)武術(shù)……
如今,張軍還準備成立一支“大慶油田道德文化志愿團隊”,讓更多的油田職工參與進來,為建設(shè)大慶道德家園貢獻力量。
本文照片均由陶化彥提供
責任編輯:陳爾東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