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鄭 丹
石油美元根基不穩(wěn)
○ 文/本刊記者 鄭 丹
盡管石油美元體系根基有所弱化,但專家認為,該體系在石油貿易中的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
石油美元一直是支撐美國全球金融市場和石油市場霸權的重要力量。盡管近年來歐元和人民幣都嘗試過作為本國與他國石油貿易的計價貨幣,但石油歐元和石油人民幣目前都不足以撼動美元在過去40余年時間里形成的霸權地位。
然而,今時畢竟不同以往。國際油價走勢低落并且一蹶不振;美國已基本實現(xiàn)能源獨立,前不久還解除了石油出口禁令;伊朗重回國際石油市場,欲與OPEC產油國共分一杯羹。特別是進入本世紀,美聯(lián)儲推出三輪量化寬松,維持美元零利率,石油美元體系根基有所弱化。有分析認為,維護美元幾十年霸權地位的石油美元體系正在逐漸瓦解。
1973年,美國與沙特簽訂協(xié)議,規(guī)定所有國際石油貿易采用美元結算。這種以美元與石油掛鉤的“美元本位”國際貨幣體系在此之后的幾十年里一直保持統(tǒng)治地位。
專家認為,近年來,基于美元的國際石油貿易結算貨幣地位形成的石油美元體系的確有所松動,但若以此斷定石油美元體系就此衰落則為時尚早。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郭海濤告訴記者,由于產生石油美元體系的基礎在于以美元為計價的國際石油貿易計價機制,因此,只要這種機制不改變,石油美元體系就會繼續(xù)下去。
據統(tǒng)計,當前國際市場流通的石油美元達1.4萬億~1.8萬億美元。而郭海濤認為,除原油以外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以及其它大量商品交易也以美元計價,為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暴跌并持續(xù)低迷已達20個月,導致石油美元18年以來首次流出國際金融市場。盡管如此,在郭海濤看來,油價的暴漲暴跌改變的只是石油美元的數量,但并不改變其實際購買力。只要石油作為國際大宗商品的交易繼續(xù),美元的國際流通就會得到支撐,只是在不同時間點數量上會有差異。
在油價因素之外,美國能源獨立以及放開國內原油出口也對石油美元體系形成沖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博士對記者表示:“如果美國不進口石油,對以美元為計價的石油美元體系來說,相當于釜底抽薪。這在全球油價仍處低迷之時,對OPEC與美國維系的石油美元體系應該打擊不小。”不過,他同時指出:“由于歷史原因和使用習慣,國際石油交易一直用美元結算,因此美元‘一美獨霸’的地位短期內還難以被撼動?!?/p>
●基于美元的國際石油貿易結算貨幣地位形成的石油美元體系有所松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相比其他經濟體,美國經濟復蘇態(tài)勢良好,基本面持續(xù)回暖,最終促使美聯(lián)儲結束為應對美國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采取的量化寬松政策。2015年12月16日,美聯(lián)儲一錘定音敲定實行十年來的首次加息。國際投行摩根大通認為,美元在加息之后將會進一步上漲,高利率會支撐美元走強。美聯(lián)儲加息如同一劑強心針,在支持美元堅挺的同時加固了以美元為支撐的石油美元體系。
金銀島資訊副總裁及首席分析師楊向宏認為,美聯(lián)儲加息的目的是抑制泡沫產生,規(guī)避金融風險,吸引國際資本回流美國,支持制造業(yè)發(fā)展。加息對石油美元體系的影響,表現(xiàn)在強化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強勢地位。
郭海濤表示:“美元加息會鞏固現(xiàn)有的石油美元體系。因為加息會提高美元資產吸引力,各國更愿意將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石油輸出國也愿意持有美元資產。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會被削弱,反而可能被加強?!?/p>
而美聯(lián)儲此次加息若如同有市場分析認為的是美元步入加息周期的前奏。那么,石油美元體系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會怎樣?
徐洪才認為,現(xiàn)在看來,美國經濟發(fā)展勢頭良好,美元進入加息和升值周期。美元如果持續(xù)升值,全球資本源源不斷回流美國,美元的地位還會有加強的趨勢,石油美元體系至少不會被動搖。郭海濤則指出,在現(xiàn)有的國際貨幣體系和金融體系未發(fā)生根本性改革,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在沒有替代品的情況下,至少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石油美元體系會按照原來的模式運行。
也有專家認為,美聯(lián)儲加息會導致石油美元體系縮水,進而對新興市場出口國財政收入和GDP增長造成影響。
回顧石油美元體系的演變可以發(fā)現(xiàn),迄今為止,美元作為全球唯一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尚未遇到強有力的挑戰(zhàn)者。然而,隨著石油美元體系的發(fā)展,歐元、人民幣或者其他貨幣,會不會更多地擔當國際石油結算貨幣的角色,抑或最終代替石油美元?
歐元已在部分國家取代美元成為石油歐元。2002年,伊拉克石油交易全部以歐元計價結算;2006年3月,伊朗宣布建立以歐元作為定價和交易貨幣的石油交易所。據統(tǒng)計,目前,25%的全球石油交易以歐元結算,年均交易額約為7000億歐元。
對于石油人民幣這個新生兒,楊向宏的看法是:“作為主要的石油進口國,中國不拒絕強勢石油美元體系。因為它在相當程度上拉低了原油價格,從而降低了我國的原油使用成本。但強勢美元地位已迫使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匯率貶值以規(guī)避金融風險,有的石油進出口國之間已經放棄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最典型的是俄羅斯和中國?!?/p>
2014年10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聯(lián)邦中央銀行簽署了價值1500億元人民幣、有效期為三年的雙邊本幣互換協(xié)議。據楊向宏推測,我國成功與俄羅斯實現(xiàn)用本幣進口石油后,今年會嘗試與更多的石油出口國實現(xiàn)本幣交易,促進人民幣真正國際化,發(fā)展石油人民幣。
而徐洪才認為,雖然中俄石油貿易本幣結算目前所占比重很小,而且由于盧布匯率暴跌,中方賬面已現(xiàn)貶值,但這顯然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減少匯率風險,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其次,這只是比較初級的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在全球大宗商品中的定價話語權仍然很弱。所以,期待美元一下子退出石油定價,石油美元退出歷史舞臺目前看還缺乏足夠的現(xiàn)實基礎。因為無論是人民幣、歐元還是其他貨幣,現(xiàn)在尚無法撼動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1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中國正式成為IMF第三大股東,標志著人民幣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儲備貨幣之一。郭海濤指出:“人民幣剛剛加入國際儲備貨幣行列,而歐元早已是國際儲備貨幣。能不能用歐元和人民幣替代美元作為國際石油貿易結算貨幣,取決于歐中經濟各自的發(fā)展情況,以及歐元和人民幣的幣值穩(wěn)定性和流通性等諸多要素?!?/p>
責任編輯:趙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