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松 何艷芳(湖北省宜城市南營初級中學 湖北宜城 441417)
?
淺談數學課堂中的動手操作
李勁松 何艷芳
(湖北省宜城市南營初級中學 湖北宜城 441417)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智慧在手指上”,這就告訴我們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是從動手開始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蔽覈逃姨招兄壬舱f過:“單純的勞動,不能算做,只能算蠻干;單純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將操作與思維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思維之目的?!睌祵W是抽象性和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通過動手操作,恰好在這兩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因此,動手操作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學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關鍵詞:淺談 數學 課堂 動手
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實踐證明,學生有了興趣,才會自覺的花時間、下功夫、動腦筋,積極學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努力營造樂學氛圍,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究問題,獲取新知。
在教 《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節(jié)課時,我首先讓學生任意畫出一個三角形 ,再讓學生量出自己所畫的三角形每個內角的度數,讓幾名學生分別報出自己所量三角形的兩個內角的度數,我就知道第三個角的度數。這樣學生會產生疑問:老師是怎樣猜的呢?疑中生奇,奇中生趣,教師抓住此“黃金”時期,及時點撥,引出“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和是一定的,那么,究竟是多少度?同學們能不能自己動手來驗證?”。接著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操作。
最后將學生們的方法歸類為:(1)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出各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計算出它們的和。(2)拼一拼:把三個內角進行剪拼,看拼成一個什么角,是多少度。從而推測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實際的操作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這樣,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改變了過去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的現象,使教師真正成了“導演”,學生則變成了“演員”,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作用。
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有一些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認識,組織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讓學生通過動手的操作加深對知識的感知與理解。實踐證明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例如:在進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學習時,通過學生們自己動手畫出一個邊長分別為4厘米、6厘米和7厘米的三角形,將其中一個同學的三角形剪下來和其他同學的三角形進行比較,會發(fā)現它們能完全重合,也就是說這些三角形是全等的。因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一種判定方法:有三條邊相等的兩三角形全等。
數學是抽象的,又是聯系實際的,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應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周圍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實踐。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熱情,對數學產生興趣,在實踐中獲取知識。這對所學的知識,能起到記得住、記得牢、會運用的作用。
在進行《相似三角形的應用》的學習時,我看見旗桿上的五星紅旗在燦爛的陽光下迎風飛舞,就問:“能不能用我們所學的知識測出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呢?”然后將學生們分成小組,讓他們走出教室自己去測量旗桿的高度。半個小時后回到教室相互交流方法和結論。教師加以歸納:(1)利用影子來測量旗桿的高度。(2)利用直尺來測量旗桿的高度。(3)利用鏡子來進行測量。另外還可以利用測角儀來測量。
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一個動手操作的機會,通過直觀具體的事物來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使學生由被動的接收知識轉向主動探索、主動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使“教”與“學”之間產生互動作用,最終達到學生自主探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進行探究,有力地改進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感和精神,促進學生豐富而又具有個性的自主學習的養(yǎng)成,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基礎載體。
但在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會遇到種種的問題,我們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動手實踐操作真正的實際而有效呢?
首先,動手操作應任務具體,要求明確。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復雜、多變、動態(tài)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操作之前,提出明確的要求和具體的任務,使他們的動手思維沿著一定的“軌道”進行,而不可無拘無束,偏離方向。
其次,動手操作應把握契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樣數學教學中的操作,亦不能為操作而操作,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強加給學生的操作是徒勞的,學生自發(fā)的操作才是有效的,而有效的動手操作活動必須建立在適宜的操作時機基礎之上。只有把握最好的操作時機,巧妙的安排學生動手操作就可以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動手操作應手腦并用,表達正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好:“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fā)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fā)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币虼?,堅持手腦并用,能夠收到以動啟思,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強調動手操作,這是新課程對我們的要求。實踐證明,動手操作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不斷增長智慧的有效措施?!爸腔圩詣幼靼l(fā)端,活動是連接主題的橋梁?!边@是皮亞杰的名言。讓我們有效掌握動手操作這把金鑰匙,去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數學的旋律,在學生指尖上跳躍;數學的智慧,在學生的指尖上碰撞;數學的果實,在學生的指尖上萌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