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jié),這是黑暗的季節(jié);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钡腋?00多年前的語言也正是當下中國社會轉型期眾聲喧嘩的最好寫照。在這樣的時代,存在即是合理,人們倍感焦慮和撕扯。如果說在這樣的大時代,還有一樣事物必須跨越模棱兩可的選擇,那就是教育。因為教育承載著未來希望和發(fā)展方向。然而當誘惑橫行、新異當道時,對教育做出正確判斷并一以貫之又談何容易!也正因此,我對中小學校長們總是心存敬意,因為他們戰(zhàn)斗在時代前線,時刻面臨考驗和各種選擇,其選擇與行動又對千千萬萬的學生、教師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當然,我熟悉的校長不多,唐玉輝就是這樣一位努力追求“真教育”的“真校長”!
第一次認識唐校長是幾年前在朋友的沙龍聚會上,與幾位特級教師在一起閑聊。于指點江山、品評人物之中,我感受到他的與眾不同。所以,我心目中的唐校長首先是一位語文特級教師,對教育、教學、語文學科有著自己理解和追求,“不安分”、求突破的教育者。之后,因為“新基礎教育”研究,與他有了更多直接的頻繁接觸與合作。過程中,我進一步感受到了他愛思考、善踐行的研究品性和認真執(zhí)著、擔當敢為的管理能力。幾年下來,據我觀察,他依然有自己的“教育夢想”,依然愛思考、肯鉆研,能踐行且努力追求教育的“真”,將教育者、研究者與管理者多重角色集于一身,而沒有轉換成教育領域的政治家、社會活動家。我也很佩服他能一直保持真性情,堅持真思想,采取真行動,建設真學校。
具體地說,從對“真教育”理想的追求中我們可以真切感知作為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唐玉輝。他發(fā)展了學校的求真文化,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了學校的文化內涵。在他看來,求真就教育而言就是溯本求源、化育真人,就是遵循教育規(guī)律、尊重兒童成長規(guī)律,為兒童的主動健康發(fā)展奠基。辦學求真應當包含三個命題:一是讓兒童成為兒童,二是讓教師自主創(chuàng)造,三是讓教育回歸本真。這是他的學生觀、教師觀和教育觀。例如,他確定了學?!坝嫒恕钡霓k學目標。所謂“真人”就是在當下這樣充滿不確定性、復雜性的多元時代里能真正把握自己命運、保持自己追求且不斷主動、健康發(fā)展的人。為此他提出學校要讓孩子“求真知”,培養(yǎng)老師“做真師”。圍繞“求真知”他主導構建了體現“真”特點的校本課程體系:一是本真課程,即以基礎、規(guī)范、科學為主要特征的基礎性課程;二是純真課程,即以發(fā)展、研究、游戲為特征的發(fā)展性課程;三是率真課程,即以個性、合作、創(chuàng)造為特征的個性化課程。本真課程主要是國家課程,以開足上好為主要目標,是學校的主干課程。純真課程主要以閱讀課程、思維課程、體藝課程、綜合課程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的必修課程。率真課程主要以專題研究、興趣特長、專業(yè)技能為主要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個性為主要目標的選修課程。本真課程、純真課程以國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為內容,納入課表,定時定人,保證教學質量。率真課程主要根據教師的個性特長、專題研究、興趣愛好等開設,結合學生社團活動,要求每位老師均要承擔一定的課時數量。為了落實“真”課程體系,他在學校又大力推進體現“自主、靈動、高效”特征的本真課堂教學改革:以“五還”“教結構用結構”等為主要特征的自主課堂、以課程資源的合理轉化與有效運用為特征的靈動課堂、以三維目標有效達成為主要特征的高效課堂。圍繞“三個環(huán)節(jié)”,提出“六個關注”: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關注文本獨特性和學生的生長性;課程實施環(huán)節(jié)關注學生的自主參與、現場生成資源的合理轉化;課后評價環(huán)節(jié)關注教學效果與文本價值契合度、學生生長目標達成度。
圍繞“做真師”,他始終把教師發(fā)展作為學校關鍵工作,注重從制度上激勵引導、培訓上保障、行動上幫助提升。如,針對不同年段、不同層次的老師,分層次提要求,尋找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增強主動發(fā)展的自覺性。一是加強教師梯隊管理。學校每年都會根據教師的發(fā)展狀況進行自我認定,形成不同梯隊,明確不同的目標任務,并實行動態(tài)管理,有力地激發(fā)了教師發(fā)展的主動性。二是強化項目管理。本著以成事促成人的思想,學校許多專題研究和研究課題作為項目,實行人員自我組織,時空自主安排,合作自主研修,完成給予獎勵的方式,促進成事與成人的有機統一,促進了科研成果的轉化,提升了活動的品質。三是搭建平臺促成長。學校“相約星期二”教學演練場、“三杯”教學評比活動、“名師大講壇”“我最滿意的一節(jié)課”教學設計評比、“求真杯”年度教育論文大賽,以及眾多的對外交流活動為廣大老師提供了豐富的平臺和鍛煉的機會,促進了不同層次教師的成長。幾年來,學校青年教師隊伍迅速成長,成為淮安市小學特級教師“孵化器”。
作為管理者,他具有難得的“真”情懷。這首先表現在他的開放辦學上。作為一名校長,傳統的辦學思路一般是努力辦好自己的學校,不去“招惹”兄弟學校。唐玉輝所在的學校在地方屬于龍頭學校,他大可以埋頭把自己的學校辦得花團錦簇。但這些年其辦學卻在走“成人強己,聯動共進”新路:一方面與上海、常州、青島等地的優(yōu)質學校開展頻繁的校際互動,不害怕暴露自己的問題,努力吸收轉化其他優(yōu)質學校的發(fā)展資源為我所用;另一方面,在本區(qū)域又開門辦學,向其他兄弟學校開放,各領域均和兄弟學校合作互助,通過頻繁的校際互動努力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創(chuàng)、共生和共享,并進而實現對區(qū)域教育發(fā)展的共促。
此外,他的情懷還表現在他的管理理念上:懂得分權和賦權。校長對一所學校發(fā)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學校的發(fā)展還需要廣大老師的群策群力,尤其是像淮師一附小這樣的大規(guī)模學校。唐校長在管理過程中,實行了一系列分權與賦權措施:實行年級部管理,每個年級以“類學?!钡姆绞竭\行,年級部主任及其團隊自主決定年級相關事宜;實行各領域第一責任人制度,尤其是學科第一責任人制度,由他們各自自主策劃并實施本領域的日常研究和專題研究工作;他甚至把管理重心下放到各學科各年級的備課組,在管理過程中努力“做減法”,減少老師的羈絆,讓他們騰出手和時間來研究學生、教學等等。所以,我經常跟他們學校的中層說他們都是一方“諸候”,將來都是要做校長的。事實也的確如此,淮師一附小實際上一直是淮安市小學校長和副校長的“孵化器”。最主要的是通過賦權與分權表達的是校長對中層和基層老師們的信任,讓他們能自主思考并自主行動,給學校發(fā)展貢獻更多的切入點、突破點和轉折點,從根本上說是把“創(chuàng)造”還給了全體教師,讓老師感受到作為一名普通教師的專業(yè)尊嚴。現在老師都很忙,但讓老師忙得有格調、忙得有方向、忙得有尊嚴、忙得不憋屈的學校實在太少了。
當然,作為教育人尤其是一所學校的領頭人,他還努力讓師生感受到教育的溫暖。這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情懷。我知道淮師一附小老師們特別團結,對學校這個大集體有特別強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這來源于這所學校對每個教師個體的持續(xù)關注和關懷。這樣的案例有很多。俗話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也正因此,每當走進這所學校,走進每個班級,我都能感受到老師、同學們的陽光、自信和一附小人對教育所特有的真誠與熱愛!
(伍紅林,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士,223300)
責任編輯:顏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