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芹
(山東理工大學報社,山東 淄博 255049)
淺談高校校報新聞圖片的設計及應用
李秀芹
(山東理工大學報社,山東 淄博 255049)
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各個報紙都越來越重視新聞圖片的運用,高校校報亦是如此。但是受到拍攝技術水平、高校工作重復性等因素所限,目前高校校報新聞圖片的質量并不是很高,與社會媒體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在新聞圖片的攝影策劃、拍攝技巧、編輯加工等方面多下功夫。
新聞圖片;攝影策劃;拍攝技巧;編輯加工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報紙進入圖文并重的時代。新聞圖片就像是報紙的眼睛,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達到“一圖勝千言”“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尤其是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各個報紙都越來越重視新聞圖片的運用,高校校報亦是如此。近年來,各高校校報也都認識到,新聞圖片是稿件內容和版面編排有機結合的關鍵點,已經(jīng)成為提升報紙版面視覺效果和新聞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受到拍攝技術水平、高校工作重復性等原因所限,目前高校校報新聞照片質量并不是很高,與社會媒體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在新聞圖片的攝影策劃、拍攝技巧、編輯加工等方面多下功夫。
加強攝影策劃是拍好新聞圖片的前提。新聞攝影是以圖片的形式進行新聞報道的,因此首先強調的是“新聞”,其次才是“攝影”。不少攝影記者單純地認為,新聞攝影只要在現(xiàn)場抓取幾個典型瞬間進行拍攝,能夠反映新聞事件即可,至于活動現(xiàn)場的場景、人物等如何取景、如何拍攝、選用何種表現(xiàn)形式,并不是非常重視,主觀上覺得根本無需策劃,因而時常出現(xiàn)“新聞圖片無新聞”的尷尬情形。如今進入讀圖時代,受眾對于圖片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這也對新聞圖片的拍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聞攝影必須提前精心策劃,以便為讀者呈現(xiàn)更具視覺沖擊力、更具新聞價值的精彩作品。
首先,要根據(jù)活動現(xiàn)場情況和自身攝影設備選擇最佳拍攝位置。作為攝影記者,要盡量提前趕到活動現(xiàn)場,通過仔細觀察,選擇合適的拍攝角度和最佳拍攝位置,構想抓拍瞬間,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要根據(jù)活動內容、主要議程和參加人員等,事先確定拍攝重點。攝影記者在活動開始前,要結合新聞宣傳需要和報紙版面安排,事先謀劃好需要拍特寫或需要拍大場景的鏡頭,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要不斷推陳出新,轉換視角,同樣的活動能夠拍出新意。由于校園活動具有周期重復性,為避免相同的活動拍出的照片大同小異,就需要攝影記者提前策劃,或拍攝大場景,或拍攝局部特寫等。對于同樣的活動、相似的場景,力求展現(xiàn)不同的畫面和視覺效果。
把握攝影構圖是拍好新聞圖片的關鍵。攝影記者在拍攝時,要根據(jù)活動內容選取新聞場景和主體形象,把握畫面主次關系和空間位置,及時抓取能夠準確表達新聞內容的精彩瞬間和人物動態(tài),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圖片的新聞價值和形象表現(xiàn)力。為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新聞主題要鮮明。新聞攝影與文字內容是相互配合的,因此新聞攝影要根據(jù)新聞內容確定拍攝主題。主題是圖片的靈魂,只有確定了鮮明的主題,拍出的圖片才能打動人、感染人。在進行攝影構圖時,要將與主題無關的事物排除在鏡頭之外,使主題的表達更加鮮明。二是新聞主體要突出。主體是新聞攝影構圖的中心,攝影記者在構圖時要先根據(jù)新聞主題確定新聞主體,然后圍繞新聞主體進行合理構圖,并通過光線、色彩、景深等的運用,使新聞主體更加突出。在突出新聞主體的同時,還要注意主體視覺形象的完整性,以免影響圖片的表現(xiàn)力。三是畫面構圖要均衡。在取景時,要注意保持畫面景物的平衡,如地平線要平穩(wěn)、左右要對稱、上下要協(xié)調等,從視覺和心理上給人一種協(xié)調感和舒適感,更加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
后期編輯加工是提升新聞圖片視覺沖擊力和表現(xiàn)力的重要一步。拍攝結束后,攝影記者需要根據(jù)新聞主題、圖片的新聞性和藝術性等因素,進行圖片的挑選、處理、編輯和再加工。對于新聞攝影來說,只有圖片語言和文字語言實現(xiàn)有機結合,才能真正表達新聞圖片的深刻內涵,更好地體現(xiàn)新聞圖片的新聞價值。因此,要設計好圖片的尺寸,做好圖片的剪裁,寫好圖片的文字說明。
過去,很多高校校報的圖片尺寸、大小和位置都是相對固定的,時間長了會引起讀者的審美疲勞,影響讀者的閱讀興趣?,F(xiàn)在,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信息傳播的快速發(fā)展,新聞圖片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需要根據(jù)新聞內容和報紙版面適時作出調整或改變。如報道重大活動或重要事件時,可以加大圖片的尺寸,以增強版面的視覺沖擊力和震撼力。
新聞圖片在拍攝過程中,通常會受到一些無關因素的影響或干擾,因此需要對圖片進行合理剪裁,使圖片的主體更突出,畫面更簡潔,結構更完美。剪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要保證新聞圖片的真實性。之所以稱其為新聞圖片,必須是真實記錄新聞事件發(fā)生過程的場景瞬間,不能人為地隨意添加或調換圖片內容,切記只能減不能加。要更加突出新聞的主體。新聞主體是攝影構圖的核心,也是整個畫面的視覺中心,所以要把主體放在中心位置,才能更好地突出新聞的主題,同時也要注意視覺形象的完整性和畫面的均衡性。剪裁時,要以保證畫面的完整和均衡為前提,在確保新聞內容和視覺形象完整、協(xié)調的前提下,對圖片進行精心剪裁,達到最好的呈現(xiàn)效果。
新聞圖片是某個活動或事件瞬間的定格,是一個靜止的畫面。要完整表達新聞事件的主要內容,就需要給圖片配上合適的文字說明。文字說明的作用在于解釋新聞主旨和畫面內容,因此必須要與畫面內容相互結合,保持圖文一致。文字說明要簡明扼要,力求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新聞攝影的特性,在報紙編排中彰顯其獨特優(yōu)勢,真正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1] 張安福.新聞攝影如何實現(xiàn)與“讀圖時代”的對接[J].傳媒觀察,2003(8):58-59.
[2] 何慶梅,李秀芹,崔文斐.高校校報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研究[M].北京:線裝書局,2012:108-120.
J419.1
A
1674-8883(2016)19-0040-01
本論文為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山東省屬高校大學生媒介化生存狀態(tài)研究”(J15WE15)階段性研究成果
李秀芹(1975—),女,山東淄博人,法學碩士,山東理工大學報社編輯、記者,主要從事新聞傳播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