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朋
拓展訓練對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影響的研究
——以南京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王維朋
在近幾十年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基礎教育片面追求高分,而忽略了對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視與培養(yǎng),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耐挫折能力、交際能力、身體素質(zhì)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不斷下降。再加上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機會越來越少,更導致了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動手能力的下降。相關文獻指出,有效的拓展訓練,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為對這一結(jié)果進行進一步論證,本篇論文將某高職院校當作實例,針對拓展訓練對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影響這一論題進行了研究。
拓展訓練;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影響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1.049
相關調(diào)查研究表明,當今時代背景下,大約有16%的大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而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是否具備社會交際能力及其社會交際能力的高低是他們能否在職場中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
為分析、探討拓展訓練對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影響,將南京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為實例,隨機選取兩個班的70名學生當作研究對象,并根據(jù)隨機、對照、平均的原則將這70名學生分為對照班、實驗班,各有學生35名。
2.1 實驗法
2.1.1 實驗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在開展實驗之前,采用《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中的焦慮量表、信任量表以及容納他人量表對對照班、實驗班的全體學生進行測試;其次,對照班的學生不參加拓展訓練,利用拓展訓練方案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訓練,除是否參與拓展訓練之外,盡量減少對照班、實驗班的差異;最后,實驗完成之后,采用焦慮量表、信任量表以及容納他人量表對對照班、實驗班的全體學生再次進行測試,并比較對照班、實驗班在實驗前后的差異。
2.1.2 實驗班拓展訓練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時間以及目的:第一次拓展訓練,時間為2周,主要內(nèi)容是“訓練融入”,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擴展訓練的基本概念、價值以及作用,融入到訓練環(huán)境之中;第二次拓展訓練,時間為2周,主要內(nèi)容是“盲陣”,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互相配合,熟悉并掌握多種交流溝通方式,實現(xiàn)默契配合;第三次拓展訓練,時間為2周,主要內(nèi)容是“穿越電網(wǎng)”,目的是通過強調(diào)整體協(xié)作、配合,讓學生體會到只有依靠團隊才能達到目的;第四次拓展訓練,時間為2周,主要內(nèi)容是“天梯”,目的是通過雙人配合、互相協(xié)作進行訓練,讓學生體會到共同參與活動的樂趣;第五次拓展訓練,時間為2周,主要內(nèi)容是“信任背摔”,目的是增強學生對團隊的信任,幫助學生樹立萬眾一心、共同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第六次拓展訓練,時間為2周,主要內(nèi)容是“空中斷橋”,目的是通過使在高空中訓練的學生、地面的學生之間的合作,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七次拓展訓練,時間為2周,主要內(nèi)容是“畢業(yè)墻”,目的是通過該項團隊項目的訓練,提高整個團隊的共同協(xié)作意識。
2.2 其他方法
2.2.1 問卷調(diào)查法,即向?qū)W生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主要指標包括焦慮量表、信任量表以及容納他人量表,這三項指標能夠切實反映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如上文所述,實驗開始之前,就已經(jīng)向?qū)φ瞻?、實驗班的全體學生進行了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對照班、實驗班沒有明顯差異,表明實驗有可行性。
2.2.2 數(shù)據(jù)分析法。根據(jù)實驗特征,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問卷材料得出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卡方進行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3 專家訪談法。在本研究開始之初,組織相關部門人員擬定了科學的談話提綱,并聘請專家對學生、輔導員以及班主任分別進行10-15分鐘的訪談。專家訪談的主要目的是切實反映問卷調(diào)查的全面性、真實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問卷調(diào)查存在的不足。
3.1 實驗前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對比
表1 實驗前對照班與實驗班的測試結(jié)果對比(均數(shù)±標準差)
3.2 對照班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在實驗前、實驗后的對比
3.3 實驗班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在實驗前、實驗后的對比
3.4 實驗后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對比
4.1 拓展訓練在學生容納度方面產(chǎn)生的影響
從3中可以看出,在實施拓展訓練之前,對照班學生的容納度為(78.25±12.36),實驗班學生的容納度為(77.56±11.39),兩者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性,即在進行拓展訓練之前,對照班、實驗班學生的容納度僅有微小的差距。實驗班經(jīng)過拓展訓練之后,學生的容納度為(89.45±13.62),而對照班經(jīng)過同樣時間的普通學習之后,學生的容納度為(79.98±13.56),P值為0.023,兩者存在著明顯差異。這一結(jié)果充分表明,拓展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容納度。
表2 對照班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在實驗前、實驗后的對比(均數(shù)±標準差)
表3 實驗班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在實驗前、實驗后的對比(均數(shù)±標準差)
表4 實驗后對照班與實驗班的測試結(jié)果對比(均數(shù)±標準差)
拓展訓練指的是團隊成員之間互相合作完成培訓課程的一種方法。本研究中,學生想要成功完成拓展訓練,就必須相互合作、相互信任,而只有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容納,才能實現(xiàn)相互合作、相互信任。所以說,開展拓展訓練培訓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他人的容納度,進而有助于加強其社會交往能力。
4.2 拓展訓練在學生焦慮度方面產(chǎn)生的影響
從3中可以看出,在實施拓展訓練之前,實驗班學生的焦慮度為(28.45±3.15),在實施拓展訓練之后,下降到了(20.12±2.19),P值為0.009,兩者存在著明顯差異。這一結(jié)果充分表明,拓展訓練有利于降低學生的焦慮度。
焦慮度是影響人與人交往的嚴重心理問題之一,嚴重阻礙著良好人格的形成以及人際關系的健康發(fā)展。拓展訓練要求學生必須在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與人際關系下完成培訓任務,在實際實施拓展訓練時,教師往往會引導學生“做什么”、“怎么做”,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心無雜念的配合,于無形之中鍛煉了學生的心理,切實降低了學生的焦慮度,進而有助于加強其社會交往能力。
4.3 拓展訓練在學生信任度方面產(chǎn)生的影響
從3中可以看出,在實施拓展訓練之前,實驗班學生的信任度為(81.23±12.19),在實施拓展訓練之后,上升到(95.37±14.15),P值為0.005,兩者存在著明顯差異。這一結(jié)果充分表明,拓展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任度。
實施拓展訓練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配合、互相合作,使學生樹立團隊精神,并齊心協(xié)力克服在拓展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實施拓展訓練時,只有學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協(xié)作、相互幫助,才能完成任務。因此,通過開展拓展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健康人格,加強學生對其他成員的信任度,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而良好人際關系也是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進一步提高的有效途徑。
[1] 李慶賀,史俊. 拓展訓練對高職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J]. 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v.14;No.5304:110-113.
[2] 徐小荷. 素質(zhì)拓展訓練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研究[J]. 柳州師專學報,2014,v.29;No.10802:94-96.
[3] 廖雪霏,陳剛,余青雪. 拓展訓練對高職生職業(yè)心理素質(zhì)影響的實驗研究[J]. 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v.24;No.10306:31-33+36.
[4] 楊漠,宋秀麗,張建軍,付蘭花,劉亞男. 拓展訓練培養(yǎng)高職高專學生心理素質(zhì)[J].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v.16;No.6906:84-86+104.
王維朋(1981.9-),男,漢族,江蘇建湖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講師,南京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