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化?年輕畫&年輕話!
第一,為什么年輕化是近幾年日益升溫的話題?第二,到底怎樣才是年輕化?
對于汽車品牌來說,最近關于年輕化的話題很多,感覺一時間,不年輕一下,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了。各家兄弟單位也紛紛瞄準年輕人,網(wǎng)紅直播,吸引喜歡上網(wǎng)的年輕人;足球運動員助陣上市,吸引喜歡運動的年輕人。我們的公關團隊也沒閑著,助陣太湖迷笛營的粉絲節(jié),幫助年輕人玩改裝車、BBQ、看露天電影、玩熱氣球……
這是我們年輕化的嘗試,這種嘗試的背后,是對于年輕化的粗淺理解。
對于這個話題,我認為有兩個問題需要闡述清楚,第一:為什么年輕化是近幾年日益升溫的話題?第二,到底怎樣才是年輕化?
先說第一個。
其實誰都年輕過,我們這些所謂的70后/80后當年也是紅花少年,豆蔻年華,不過現(xiàn)在在消費市場上已經(jīng)慢慢被90后取代。為什么當年沒有清晰的年輕化概念而現(xiàn)在卻炒得火熱?我分析無外乎以下幾點:
1. 這一代人的消費水平確實比上一代要高,這一點毋容置疑,80年代的人,父母是50后/60后,而現(xiàn)在的支付主力(注意,不一定是消費主力)是60后甚至70后,這些人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受益者,所以,就像當年我們消費隨身聽、山地自行車一樣,這一代年輕人開始消費汽車。
2. 品牌意識初步形成,這是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我們當年還在崇尚物美價廉,而這一代,開始形成品牌意識,他們從肯德基、麥當勞、耐克、阿迪達斯開始,一步步形成了對于各種品牌的初步認識,品牌意識加速推動了汽車品牌標簽化的進程,而年輕,就是其中重要的標簽。
3. 競爭激烈,這是不能夠回避的。20年前只有“老三樣”的時候,盡管競爭也在,但守住各自地盤就夠了,現(xiàn)在不一樣了,刺刀見紅的市場,年輕人這樣具備持續(xù)消費能力的優(yōu)質群體,誰都會不遺余力爭取的。所以,投其所好方得未來。那么第二個問題來了,什么是年輕化?年輕人喜歡逛夜店、玩游戲、奇裝異服,年輕人不屈從于權威,喜歡獨立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愿意特立獨行……你也這樣做才是年輕化?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什么年齡干什么年齡的事兒。十幾歲談戀愛是早戀,三十幾歲不談戀愛爹媽都得急死。作為品牌的塑造者,你需要洞察消費者,不是親自上陣談戀愛,而是分析戀與不戀的原因,并給出適合的良方,東施效顰只會被貽笑大方。當然,不要以偏概全,不能看自家兒子干啥啥就是年輕化,必要的大數(shù)據(jù)分析必不可少。
那么“年輕化”到底能做什么呢?我覺得用“年輕畫&年輕話”可以簡析。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喜好,所以,畫一幅他看得懂的畫、用他聽得明白的話語及方式去溝通,比模仿他們有用得多。他們喜歡獨立,那讓他們盡情揮灑自己就好了。就像我們組織粉絲節(jié),我們不去參與請誰唱歌、rundown如何、如何組織大家交流改裝……我們更多的是提供后勤保障,圈出一個場地,確保活動有序,其余的事情,那是年輕人的事情。
我記憶中深圳衛(wèi)視曾經(jīng)有一檔兒童節(jié)目,主持人一直蹲在地上和兒童談話,這種行為更愿意被我理解為“兒童化”——講孩子能懂的話,在兒童的眼睛高度上看外面的世界,這種行為獲得了兒童的理解,現(xiàn)場交流順暢,氣氛融洽。
這,或許是能給我們對于年輕化的最大啟發(fā)。
(作者系本刊評論員/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大眾品牌公關總監(j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