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婷
摘要: 美術鑒賞是中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其目的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幫助學生集體理解美術作品,并從中獲得審美愉悅和知識;其二,形成審美心理結構,學會鑒賞美術作品的方法。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記憶、經驗、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而獲得審美享受和美術知識的過程,通過不斷進行的這一過程,一個人的審美眼光、審美心理結構和鑒賞的方法會得以逐步完善。
關鍵詞:美術鑒賞、審美眼光、審美心理
在教學中有這樣的疑問一直困惑著我,在小學中低年級段,很多小朋友喜歡看動畫片和繪本,但是當我問到,你知道這些動畫片(讀物)的作者是誰嗎?他們總是搖頭,或者我問他們,看了這個動畫片,你懂得了什么?他們總是茫然地搖頭。孩子們的搖頭和茫然,給了我深深地觸動,這讓我聯(lián)想到在教學中,我會給學生欣賞一些有名畫家的作品,而他們總是用迷茫的眼神望著我,如何讓孩子學會由簡單的欣賞到鑒賞的一個轉變,我覺得這是極為重要的。
一、 教師如何去理解鑒賞這一詞
藝術鑒賞又稱藝術欣賞,指人們在接觸藝術作品過程中產生的審美評價和審美享受活動,也是人們通過藝術形象(意境)去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思維活動。鑒賞對于每個藝術家或者教師都是應具備的一種修養(yǎng),如何自身學會鑒賞,讓自己的思維發(fā)散,把這種發(fā)現(xiàn)的眼光帶向自己的學生,這是每一個老師都應該做到的。
1、從欣賞名畫,將知識簡單化,以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讓學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這樣會讓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去欣賞所面對的畫作,學生會自己去理解吸收作品中的營養(yǎng),從而運用到生活或者作品中,如當代藝術贊譽為“前衛(wèi)女王”的草間彌生在上海開了名為“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的展覽,其元素為波點藝術的一個拓展,加上鮮艷繽紛的色彩,著實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這些點、面構成的元素,我覺得在學生的眼里是再常見不過的,但是這種視覺上的盛宴,給每個成人或者孩子帶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這是一種元素,一種時代的元素,當這種元素被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如太平鳥服飾業(yè)男裝的黑色波點設計中的時候,也許就呼應了一個藝術與生活的對比。
2、鑒賞學生的作品,由藝術鑒賞到鑒賞學生的作品,帶著藝術的眼光去分析學生在作品中體現(xiàn)的情感,我覺得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也許在小學階段,學生并不能畫出特別具象的物體,但是他對社會現(xiàn)象或者視覺刺激得到的感受反映到畫面中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兒的,有些學生喜歡用線條表示物體,有的學生喜歡用面表示物體,不同物體表達的同一主題也是豐富有趣的,學會欣賞學生的作品,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世界其實很精彩。
3、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你的學生,學生是需要被鼓勵和欣賞的,不僅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畫,也需要去欣賞學生本身的個體,這樣欣賞與被欣賞的過程中,也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我們自身的業(yè)務和素質都會隨之提高,鑒賞是一門藝術,從欣賞到鑒賞更是我們要深刻學習的內容。
二、 教學中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去欣賞
美術欣賞是一門審美情感的教育,它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然而,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樂意聽,愿意學,保持趣味盎然的課堂氣氛,是我們需要研究和探索的課題,我覺得首先是教師要在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去欣賞,我總結了以下觀點:
(1)故事欣賞,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采用一系列措施、手段,將學生所要認知的對象轉化成有作品內容、情節(ji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藝術形式特點等方面。例如,在介紹中國著名畫家齊白石先生的作品時,可以除了介紹他的作品之外,加入齊白石老爺爺酷愛畫畫,他為了能把作品畫得更貼近生活,于是在家里養(yǎng)了許多植物和動物,每天觀察······其實這些故事以簡單的形式說出來,第一,比較貼近學生年齡段的一個興趣點,第二,學生也從欣賞中了解了為什么畫家能把畫畫得如此栩栩如生,他們的故事會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fā)。
(2)從觀摩引起興趣,教師在介紹美術作品之前,讓學生自我欣賞一些要講解的畫作,可以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主觀感受,這幅作品給你帶來了什么感受?老師隨后進行綜合講解,從而啟發(fā)學生如何去理解畫作。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在低年級段的學生眼中,也許只是顏色或者外形吸引他們,但是在自己思考去欣賞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用到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說向日葵很開心,它的每一片葉子都在跳舞,循序漸進的發(fā)展下去,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接著融入老師講解,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了解了繪畫大師梵高他的用筆(筆觸的特點),他的生平故事,孩子們學到了知識又敢于表現(xiàn)自己,這是成長路上至關重要的一點。
(3)師生問答式欣賞探究,這個提問師生間互相提問,也可以理解為教學互動,在美術教學中,提問是重要的師生交流途徑,學生通過提問能及時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也鍛煉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老師通過提問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兩者結合是一種良好的民主的學習氣氛。如欣賞面具這一課時,有很多國外的如非洲,或者美洲一些土著居民的面具很奇怪,甚至覺得沒有什么美感,許多小朋友看了以后會主動向老師提問,他們美?美在哪里?這樣老師會引導他們欣賞,也許在我們眼里看來這些奇怪,甚至有些丑陋,但是根據(jù)當?shù)氐耐林嗣竦纳顏碚f,他們也許擅長的是狩獵,他們需要把自己裝飾的兇狠一些,這樣才能嚇住野獸或者獵物,他們同時以狩獵的多少作為民族的一種自豪感,所以他們裝飾的顯得不是那么美,其實是一種名族文化的體現(xiàn)!
(4)音樂的啟發(fā),將音樂與美術鑒賞相結合,在介紹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加以與美術作品主題相銜接的音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情緒有渲染的作用。記得有一次在上黃色和藍色的畫時,我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繪本為原型給孩子們講述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里······配上凄婉的音樂,我覺得小朋友的眼里含著淚花,全班五十多個小腦袋,全都認真仔細地在聽,我覺得這也是音樂帶來的一種氛圍,當畫面和音樂同時出現(xiàn)時,聽覺和視覺的共同出擊,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
引導學生去欣賞也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入多變的課堂,讓學生學會欣賞,在欣賞中學習知識,寓教于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