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爾斯格
摘要:隨著近些年來高校突發(fā)事件的數(shù)目逐漸增多,對學校師生以及社會造成巨大危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jīng)成為當前高校工作關注的一個重要議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既存在區(qū)別又存在聯(lián)系,作為以敘說故事為基本解決問題方式的敘事療法,我們可以將該方法有機的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談心談話工作過程中,通過談話,讓學生自己在故事中賦予自己能力,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敘事療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475(2016)01-0051-03
一、敘事療法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一)敘事療法的概念
敘事療法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由澳大利亞的家庭治療家麥克·懷特和新西蘭的大衛(wèi)·艾普斯頓創(chuàng)始,屬于后現(xiàn)代心理治療的典型代表。[1]敘事即是敘說故事,敘事療法是來訪者敘說自己的故事,咨詢者傾聽來訪者的故事,通過傾聽,運用合適的語言技巧,幫助來訪者用自己所期待的故事去替換使自己感到壓抑的故事,引導其重新構造一個積極的故事,構建所期待的自我認同,幫助來訪者找到故事中被自己忽略的屬于自己的希望和力量的“源泉”。
作為后現(xiàn)代心理治療方法,敘事療法以來訪者所敘說的故事為工作核心,通過咨詢師和來訪者的文化,旨在對故事進行新的積極建構、闡釋和理解,通過“多元化”、“去中心化”以及提倡差異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后現(xiàn)代基本思想,允許來訪者個體性的存在,并外化來訪者所敘說的問題,讓來訪者明白,不要因為某些問題而過分自責,問題就是問題本身,人不等于其問題,也就是說“人不是問題,問題本身才是問題。”與此同時,通過問話,讓來訪者知道自己做過什么或者說自己可以做什么能夠不讓事情發(fā)生,以此賦予來訪者自身的正向的能量,從而增強來訪者內在解決問題的力量。
(二)敘事療法的工作原理
敘事療法受后現(xiàn)代哲學理論的影響,其工作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敘事療法著重關注人們對事件的意義、目的、想法的探索,是一種流動性的,沒有標準的對話式治療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總是習慣將主流文化的眼光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認為自己是失敗者,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沒有用,陷入自己的無能之中,無法自拔。來訪者和我們敘說的大多是自己過往的挫敗經(jīng)驗,如果以一種消極的、陰暗的態(tài)度來面對問題,來訪者是不會具有能力和力量來解決問題。敘事療法倡導個體的自異性,不為主流價值觀所限,倡導后現(xiàn)代流動思想。因此,咨詢師需要通過對話挖掘出本來就存在于來訪者故事里的積極正向的故事。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對話是一種治療性的對話,在對話中,來訪者能夠跟隨咨詢師走進自己的內心,了解自己的感受,從而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自己,也許會對自己進行改造、在新的自我認同觀點下建構新的生命故事,從而賦予故事新的闡釋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咨詢師引導來訪者發(fā)現(xiàn)來自內在解決問題的力量。
敘事療法的工作過程不問原因,只求結果,其工作核心點在于敘述故事,通過幫助來訪者找到“主線故事”和“支線故事”以及故事中的特殊意義事件,改變來訪者的自我認同,讓來訪者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二、敘事療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的可行性
(一) 敘事療法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契合點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都是大學生,主要是通過“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四個層面進行。[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學生的思想問題,通過正面灌輸法、說服教育法、榜樣示范法、對比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個別教育法、修養(yǎng)指導法、批評教育法、實際鍛煉法、思想品德評價法等方法來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學生健康健全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改變學生思想上存在的觀念偏差,為學生指明發(fā)展目標和方向,其終極目標長期以來大多只強調保障、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則側重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其工作具體目標在于學生心理的調適、矯正、發(fā)展,通過精神分析法、行為療法、人本主義療法、認知療法、催眠法、生物反饋法等方法來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終極目標。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區(qū)別在于老師是不是明確告訴學生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法和觀點,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通過說教的方式,告訴學生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者,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不會明確告知學生做什么,怎么做,而是傾聽學生的心聲,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擔當?shù)氖且龑д摺?/p>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視野下的敘事療法
敘事療法,通過學生訴說自己的故事,教師通過傾聽來訪者所敘說的故事,并引導來訪者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掘內在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力量,和來訪者從積極正向共建一個新的故事,使學生更加自信、更為自主、更趨動力地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都是“育人”,所以二者都是以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為出發(fā)點,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敘事療法中的這種創(chuàng)新落實到教育領域中,則更多地體現(xiàn)在人是教育的主體,而不僅僅是教育的客體和被改造的對象,人是教育的本質而不是單純的教育效果。通過學生對自己故事的敘說,讓學生學會重新審視和感悟人生,借助屬于自己過去的寶貴經(jīng)驗,而不是樹立其他人為榜樣,改變傳統(tǒng)的“別人家孩子”的教育方式,教師要相信,同時也要讓學生相信他們是足夠優(yōu)秀的,我們的學生都是“好上加好”,越來越優(yōu)秀,而非面對問題,改正錯誤,抵制消極的自我否定,認為一切問題都源自學生自己的觀點,承認和認可個體的差異性,遠離功利色彩。這樣有助于學生積極面對和解決當下問題,減少自我否定與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應對方式,重建對自我的信心,找到對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 敘事療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實現(xiàn)路徑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各項學生工作的具體落實者,因而高校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接觸非常密切。[2]高校學生在校期間無論是對職業(yè)的規(guī)劃、對學業(yè)、對家庭生活、人際關系還是戀愛或者生活瑣事,都會選擇找輔導員老師談心。談心談話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常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3]敘事療法是通過學生敘說自己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引導,發(fā)掘自己的正能量,從而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所以高校輔導員在將敘事療法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詢的技能,在傾聽過程中,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追溯問題原因,指明未來發(fā)展目標的方式,關注學生的優(yōu)點,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力,積極面對問題;其次,老師也要注意把握好學生的差異性,[4]我們在傾聽的時候要做到共情和尊重,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中“統(tǒng)一標準”的教育方式,能夠理解不同學生的想法和思維方式;第三,要適當?shù)倪\用心理咨詢技巧在談話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到故事中的獨特結果以及產(chǎn)生獨特結果的內在力量,適當?shù)膸椭鷮W生重建故事,賦予故事新的意義,讓學生通過自身力量,重新審視故事,解決問題。
比如,有個學生,談到自己最近的生活狀態(tài),覺得自己越來越迷茫,對學習和工作都很抵觸,認為自己上大學以來一直被打擊,剛剛入學時競選班長,失敗了;報名參加學院迎新晚會的主持人,在二面中被淘汰;后來組織班級同學參加學院活動,竟發(fā)現(xiàn)自己無從下手,覺得班級同學也不配合自己的工作,最后活動的展演結果也很糟糕;談戀愛了,女朋友總嫌棄自己沒有更好的關心她,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她;輔導員老師推薦他代表學院參加學校菁英班的面試選拔,也失敗了;本來覺得上課所學的內容并不是很難,但是考試結果卻不理想。輔導員老師找到這名同學談話時,他覺得自己的大學生活簡直太失敗了,自己現(xiàn)在什么都不想做,這種生活壓抑著他透不過氣來。當輔導員老師聽完這位學生敘說的故事以后,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從話語中反映出自卑、失落、自我效能感缺失等許多消極情緒,針對學生所敘述的故事,輔導員老師可以就這名學生所講的故事脈絡做進一步的對話討論。如,“你還是否記得組織班級同學參加活動的過程,能不能和我說得更加詳細一些?”“之前說過,在競選班長時失敗了,那老師為什么還會把組織這次活動的任務交給你,老師還是很信任你是嗎?這件事當時是怎么發(fā)生的?”“你說你覺得活動展演的結果很糟糕,在你看來,你所組織的活動應該達到什么樣的一個目標?你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做了哪些工作?你都克服了哪些困難?”“你覺得你們班級現(xiàn)在的班長他現(xiàn)在工作的怎么樣?他在是不是也參與組織了這個活動?”“這次展演結束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讓你談一談這次活動的收獲的話,你覺得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通過進一步的對話討論,輔導員老師可以幫助學生重新整理和思考這段故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即使自己未能成功競選班長,卻仍有機會參與活動的組織和策劃;自己不喜歡這個活動,大家的配合度也不是很高,那么是什么力量讓他把活動組織了起來;自己對展演的結果很不滿意,是不是意味著自己仍是一個高標準嚴要求的人。這些對話,都是針對事情的細節(jié)、價值、意義的討論,在老師和學生深入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會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自己是很有能量的,自己是被接納的,即使有過許多的不如意,還是不斷地有新的機會等待著他。學生會對自己更有信心,能夠更積極樂觀的迎接新的生活和挑戰(zhàn)。
三、敘事療法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有效夯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礎
大學生在面臨來自于家庭、社會以及周圍環(huán)境帶來的壓力時,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日漸嚴重,許多因為心理問題不能較好的被及時解決而造成的自傷和傷人的事件也引起了高校工作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向于對學生思想政治上的要求,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遠遠不夠,因此,我們有必要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去。[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談話和說教,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從而提升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6]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則是培養(yǎng)大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機制和心理素質。運用敘事療法,通過讓學生在敘事過程中找到故事的獨特結果,我們可以更好地將思想政治的要求變成學生主體的內在品德和自覺行為,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更好地完成道德內化這一教育工作,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控制和調節(jié)能力,在遇到困難時能夠調整心態(tài),積極的面對問題,更快更好的適應生活。[7]
(二)有力擴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目標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們通常習慣教導學生如何學習和認識我們周圍的客觀事物,如何接受自己所面臨的環(huán)境,學生在學校期間,老師經(jīng)常以普適的角度來教導學生應該如何處理某個問題,更多的讓學生接納和認同主流的價值判斷,告訴學生是與非,幫助學生指明未來努力的方向和發(fā)展目標,往往忽略了學生如何正確認識自己,自己如何在認為自己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解決問題。[8]當代大學生很容易遇到心理困擾,對此情況往往會產(chǎn)生消極負面的情緒,而又不能有效調節(jié)這種負向情緒。敘事療法,作為后現(xiàn)代主義的心理療法,允許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人本主義為目標,我們在和學生談話中,不再傳統(tǒng)意義的給學生設定目標或者樹立榜樣,而是讓學生在敘述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所期待的理想故事,發(fā)掘源于內在的能力,以自己為目標和榜樣,找到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打破以往對于故事的認識。從而對故事進行重新的理解和構造,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積極的面對問題,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參考文獻:
[1]鄭日昌.后現(xiàn)代旗幟下的心理治療[J].中國心理衛(wèi)生 雜志,2005,(3).
[2]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洛玉廷等.現(xiàn)代思想政治 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葉駿,金永發(fā).高等學校學生工作規(guī)范與知道[M].上 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1.
[4]彭秀芳,杜峰,王超.敘事療法在大學生團體輔導中 的應用[J].心理教育,2011(4).
[5]尤妮娜.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 效性的有效途徑[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2003,(4).
[6]劉英.敘事療法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的應用研究[J].社會心理學,2012,(7).
[7]柏麗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及實現(xiàn)路徑[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1,(4).
[8]李瑞奇.敘事療法在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的應用[J].高校輔導員,2014,(1).
[責任編輯: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