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河北省淶源縣茅兒峪銅礦成因分析

    2016-02-23 04:59:49李榮林馬新王志敏鄧志東馬濟民王偉
    西部探礦工程 2016年10期
    關鍵詞:透輝石黃銅礦磁鐵礦

    李榮林,馬新,王志敏,鄧志東,馬濟民,王偉

    (1.中咨工程建設監(jiān)理公司,北京100000;2.河北省保定地質工程勘查院,河北保定071000;3.河北省地質測繪院,河北廊坊065000)

    河北省淶源縣茅兒峪銅礦成因分析

    李榮林*1,馬新2,王志敏2,鄧志東2,馬濟民2,王偉3

    (1.中咨工程建設監(jiān)理公司,北京100000;2.河北省保定地質工程勘查院,河北保定071000;3.河北省地質測繪院,河北廊坊065000)

    礦床賦存于中生代火山斷陷盆地的邊緣地帶,成礦特點具多期多階段性,并接受后期改造,屬矽卡巖—熱液疊加型銅鉬鐵多金屬礦床。礦體為銅、鉬、鐵礦,主要產(chǎn)于蛇紋石矽卡巖、蛇紋透輝矽卡巖、透輝石榴矽卡巖中。

    F4正斷層;接觸帶構造;閃長玢巖;花崗閃長巖

    1 位置

    茅兒峪銅礦淶源縣城東14km,浮圖峪村北部,行政區(qū)劃隸屬河北省淶源縣楊家莊鎮(zhèn)浮圖峪村。

    2 區(qū)域地質背景

    礦區(qū)位于山西斷隆與燕山臺褶帶過渡地帶,烏龍溝—上黃旗深斷裂帶中。區(qū)域地層出露不全,構造變動劇烈、復雜,巖漿活動頻繁。

    區(qū)內地層分基底與蓋層兩部分。基底主要為中太古界陳莊巖群、新太古界五臺巖群變質巖,蓋層由中、上元古界碳酸鹽巖、下古生界碳酸鹽巖和碎屑巖以及中生界火山巖組成。地層受斷裂切割和巖漿侵蝕多呈斷塊狀、殘留體(頂垂體)分布。

    區(qū)域構造顯著特點是北北東向斷裂與褶皺發(fā)育。烏龍溝—上黃旗、靈山—紫荊關兩組北北東向深斷裂構成區(qū)域構造的主體,具有漫長的發(fā)育演變過程,控制著區(qū)內沉積作用、巖漿活動、礦產(chǎn)分布等基本地質特征,是重要的導巖、控礦構造。

    區(qū)域巖漿巖主要為淶源雜巖體,產(chǎn)于北北東與北東東兩組構造交匯部位,沿烏龍溝—上黃旗深斷裂展布,明顯受區(qū)域深斷裂構造控制。淶源雜巖體分為2部分,北部王安鎮(zhèn)巖體呈菱形,南部司格莊巖體呈三角形,兩者在浮圖峪一帶相連,總體為不對稱啞鈴狀。巖漿活動主要為燕山期,可分為主旋回(巖漿巖階段)、后旋回(脈巖階段)2大階段;亦有少量五臺—呂梁期。巖漿巖以中酸性—酸性花崗閃長巖、花崗巖為主,次為流紋斑巖、花崗斑巖、閃長玢巖等,脈巖從酸性—中性—基性都有出露,巖性為花崗巖脈、花崗斑巖脈、花崗閃長斑巖脈、閃長巖脈、閃長玢巖脈、輝綠巖脈、煌斑巖脈等,它們是巖漿長期演化和多次侵入的產(chǎn)物。

    本區(qū)屬太行山北段銅鉛鋅金鉬多金屬成礦帶,地處木吉村銅多金屬重點勘查區(qū),為重要的黑色、有色礦種聚集區(qū)。區(qū)域物化探異常發(fā)育,重要的化探異常有喬達溝金銀—多金屬異常、鐮巴嶺金—多金屬異常、塔崖驛銀金異常、草駝—東團堡錫鉬鉍金異常等,本區(qū)即位于喬達溝金銀—多金屬異常內,被劃為銅鉛鋅銀金錫一級成礦遠景區(qū)。

    區(qū)域礦產(chǎn)主要有鐵、銅、鉬、鉛鋅等金屬礦床,受烏龍溝—上黃旗深斷裂帶控制,礦床類型以矽卡巖型和斑巖型為主,規(guī)模多為小型,少數(shù)為中—大型。典型礦床有大灣鋅鉬礦、木吉村銅鉬礦、浮圖峪銅鐵礦、鐵嶺鐵銅礦、合兒溝鉛鋅礦、于城鐵礦、支家莊鐵礦、南趙莊鉛鋅礦等。

    3 礦區(qū)地質

    3.1地層

    本區(qū)地層由基底和蓋層2部分組成?;追植加诘V區(qū)西部,出露零星,呈條狀出露于孤山子、北窯溝一線。主要為新太古界五臺巖群。蓋層由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組成。地層缺失較多、厚度變化大,多呈斷塊狀、包體或頂垂體等分布于雜巖體內及其邊緣。

    (1)基底。新太古界五臺巖群:分布于礦區(qū)外圍,下部巖性為長石石英巖、淺粒巖、角閃變粒巖、黑云斜長片麻巖。上部巖性為角閃變粒巖、磁鐵角閃石英巖、黑云斜長片麻巖、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

    (2)蓋層。中上元古界:分布于礦區(qū)中西部,為一套濱淺海相大理巖化富鎂碳酸鹽巖及碎屑巖,呈北東向展布。巖性為白云巖、燧石條帶白云巖及少量石英巖狀砂巖、燧石角礫巖等。自下而上為長城系高于莊組、薊縣系霧迷山組、青白口系下馬嶺組、長龍山組。各組間均為假整合接觸。

    下古生界:分布于普查區(qū)西南部,為一套濱淺海碳酸鹽潮坪相沉積。下部為碎屑巖及粘土巖,中上部為灰?guī)r、泥鈣質條紋灰?guī)r、鮞狀、竹葉狀灰?guī)r、泥質條紋灰?guī)r及燧石結核灰?guī)r,與下伏元古界為斷層或不整合接觸。中上元古界與下古生界地層為矽卡巖型鐵、銅、鉬、鋅礦賦礦圍巖。

    中生界:分布于礦區(qū)中東部,為一套中酸性火山巖系,屬侏羅系中上統(tǒng)沉積,不整合于古生界之上,呈殘留體沿北東向構造帶展布。髫髻山組,為一套中性火山巖,其下部為近火山口相火山碎屑巖,上部為溢流相安山巖及安山質角礫熔巖;上統(tǒng)東嶺臺組為一套流紋質酸性火山巖,其中下部為含礫沉晶屑凝灰流紋巖,上部為一套酸性偏堿性復雜巖性碎屑巖。

    新生界:為第四系殘坡積,沖洪積相砂礫巖、黃土,松散或半膠結狀態(tài),多分布于拒馬河兩側,組成溝谷及兩側階地。

    3.2構造

    區(qū)內褶皺主要為木吉村—小河向斜、北窯溝背斜,斷裂構造有北北東、北東、北東東、近南北、北西向等多組,以北北東向烏龍溝斷裂系及北東向次級斷裂系為主。

    (1)褶皺。木吉村—小河向斜:是本區(qū)的主體構造。軸向北東—北北東,南端翹起,北端被巖體吞蝕破壞。軸部為侏羅系火山巖,兩翼由寒武、奧陶系及薊縣系地層組成。

    北窯溝背斜:位于普查區(qū)西部,軸向北北東,軸部由五臺巖群組成,兩翼為高于莊組、霧迷山組白云巖,東翼受侵入體侵蝕及F116破壞,形態(tài)不完整。

    (2)斷裂。區(qū)內斷裂構造發(fā)育,以北北東向斷裂為主,具有多期活動的特點,對巖體、蝕變巖的分布和礦化富集有明顯控制作用,F(xiàn)4是該組斷裂代表。北東向斷裂晚于北北東向斷裂,對北北東向斷裂有破壞作用,F(xiàn)3、F41是該組斷裂代表。

    ①F4正斷層:中生代火山斷陷盆地的“邊緣斷裂”,具有先張后壓扭,成礦前、成礦后多次活動的歷史。位于礦區(qū)中部小立溝—磨石溝及浮圖峪—茅兒峪一帶。被F3、F41、斷層錯斷為南、中、北3部分。

    南段長5~6km,斷距超過2km,走向5°~15°,傾向南東,傾角50°~70°向深部變緩。斷層破碎帶發(fā)育,由斷層泥、角礫、構造透鏡體等組成,帶寬1~3m不等,上盤為寒武—奧陶系灰?guī)r、侏羅系火山巖,下盤為中元古界白云巖,鴿子嶺、小立溝、浮圖峪等銅(鐵)礦床均受其控制。

    中段位于合兒溝一帶,出露長度350m,斷層帶寬1~3m,走向10°~20°,傾向南東,傾角70°~80°。

    北段位于北窯溝一帶,茅兒峪礦段主要控礦斷裂,出露長度580m,向北并入F116斷層,走向330°~335°,傾向北東,傾角65°~90°,斷面呈波狀彎曲。上盤為寒武系灰?guī)r,下盤為長城系高于莊組、薊縣系霧迷山組白云巖。斷層帶結構復雜,寬1~20m,由上下盤巖石及含礦矽卡巖經(jīng)動力變質而成的構造角礫巖、糜棱巖、斷層泥等組成,對茅兒峪銅礦區(qū)段上部鐵銅礦體起控制作用,礦體產(chǎn)于斷裂帶中及附近。

    ②F3逆斷層:分布于浮圖峪—鐵嶺。長達4km,斷距超過1.5km,走向45°~60°,傾向南東,傾角60°~75°。斷裂帶寬一般4~10m,斷層性質屬壓扭性。下盤為侏羅系火山巖及寒武奧陶系地層,上盤為中元古界白云巖,縱貫礦區(qū)的東南部。擠壓破碎帶、構造透鏡體、頁理及動力薄膜、擦痕發(fā)育。鴿子嶺、小立溝、浮圖峪、鐵嶺等銅(鐵)礦床的北延受其控制。

    ③F41逆斷層:分布于浮圖峪—小河,沿拒馬河分布。長達4.2km,走向30°~70°,傾向南東,傾角60°~70°。

    (3)接觸帶?;◢忛W長巖侵入體與白云巖接觸帶,位于F4斷裂帶下盤,產(chǎn)狀形態(tài)變化大??傮w呈北西高、南東低的不規(guī)則波狀分布,以10°~80°的角度向南東傾斜。形態(tài)復雜的接觸帶,對形成礦體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成礦有利部位形成較為厚大的礦體,例如在第5勘探線ZK503孔見到了厚大的銅(共生鉬鐵)礦體。

    (4)古火山機構。位于礦區(qū)東側綿胡坨一帶,屬爆發(fā)型火山構造,放射狀裂隙不發(fā)育,火山口面積約0.6km2,火山口內為熔巖型灰流相,周圍環(huán)以碎屑型灰流相并有閃長玢巖、隱爆角礫巖斷續(xù)分布?;鹕交顒訒r代為中侏羅世,屬髫髻山旋回。

    (5)隱爆角礫巖筒。位于北窯溝東側,隱爆角礫巖筒出露面積約0.25km2,其地表形態(tài)近圓形,四周為碎裂巖帶。角礫大多呈棱角狀,少數(shù)有溶蝕現(xiàn)象。角礫成分以透輝石矽卡巖、石榴透輝矽卡巖為主,另有少量大理巖化白云巖、花崗閃長巖。角礫礫徑3~50cm,一般礫徑10~20cm。

    3.3巖漿巖

    主要為燕山期巖漿巖,屬淶源雜巖體的一部分,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三階段。主要巖石類型為花崗閃長巖、斑狀花崗閃長巖、二長斑巖、閃長玢巖、粗粒斑狀花崗巖、鉀長花崗巖,區(qū)內礦產(chǎn)主要與閃長玢巖、花崗閃長巖有關。

    脈巖從酸性—中基性各種成分的均有分布,它們是本區(qū)巖漿活動最后階段產(chǎn)物。呈北北東、北東或南北向分布在區(qū)內各階段巖體和不同時代地層中,傾向南東或東,傾角65°~80°,多沿早期構造裂隙充填侵入,常成群平行排列;形成時間以酸性脈巖早,中基性脈巖最晚,均為成礦后形成,對礦體起破壞作用,按侵入次序有花崗斑巖、石英斑巖、(石英)鈉長斑巖、正長斑巖、角閃正長巖、閃長玢巖、煌斑巖等。

    3.4圍巖蝕變

    本區(qū)燕山期多期多階段廣泛的構造、火山、巖漿活動,形成多階段、多類型的蝕變與礦化。礦區(qū)圍巖蝕變類型主要為接觸交代蝕變,其次為巖漿熱液蝕變。蝕變控制因素與燕山期次火山巖—閃長玢巖、花崗閃長巖及古生代沉積灰?guī)r、泥質灰?guī)r,中上元古代白云巖關系密切,并經(jīng)歷了多階段的疊加改造,形成多樣化的蝕變類型。

    F4邊界斷裂以上要為閃長玢巖與古生代灰?guī)r、泥質灰?guī)r、灰質白云巖、中生代火山碎屑巖接觸,接觸帶附近發(fā)生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內蝕變帶主要表現(xiàn)為閃長玢巖鉀長石化,局部沿裂隙發(fā)育輝鉬礦化。外蝕變帶主要為鈣質矽卡巖,形成大理巖、綠簾透輝矽卡巖、石榴透輝矽卡巖、蛇紋石矽卡巖、黑云母角巖、鈣硅質角巖等,近F4邊界斷裂附近矽卡巖破碎,呈角礫及斷塊狀;蝕變礦物組合為透輝石、石榴石、石英、綠簾石、碳酸鹽礦物、赤鐵礦等,偶見黃鐵礦、黃銅礦;礦化元素為銅、鉬、鐵,礦化種類為銅礦化、鉬礦化、含銅磁鐵礦化。

    沿F4斷裂多次活動及熱液蝕變疊加改造,在F4斷裂帶及兩側矽卡巖中多形成以綠泥石化、綠簾石化、次透輝石化、透閃石化等綠化蝕變疊加。

    F4邊界斷裂以下主要為花崗閃長巖侵入中上元古代白云巖,形成鎂質矽卡巖為主。外蝕變帶,形成由透輝石、石榴石、金云母、橄欖石、蛇紋石、粒硅鎂石、硼鎂鐵礦、滑石組合的鎂質矽卡巖帶,礦化元素為銅、鉬,蝕變與銅、鉬礦化關系密切。內蝕變帶為蝕變花崗閃長巖,從接觸帶至巖體下部,蝕變強度由強逐漸減弱,表現(xiàn)為鉀長石化、綠簾石化、綠泥石化,局部具黃鐵礦化、黃銅礦化、輝鉬礦化,向下沿裂隙充填有石膏細脈;黃鐵礦化、黃銅礦化、輝鉬礦化沿裂隙發(fā)育,黃鐵礦呈細粒浸染狀分布,黃銅礦呈細粒星散狀分布,輝鉬礦呈細小鱗片狀分布;光譜全分析樣品結果顯示:Cu含量最高值500ppm,Mo含量最高值70ppm。

    3.4地球物理特征

    河北省地質局物探大隊1966~1973年在本區(qū)開展磁法、電法勘探工作,結果發(fā)現(xiàn)茅兒峪、浮圖峪、木吉村、鴿子嶺、鐵嶺、小河、故家溝磁電綜合異常。

    2010~2011年,河北省保定地質工程勘查院在礦區(qū)進行了1∶10000激電中梯面積測量,以視極化率ηS≥3%圈定異常15處,異常面積0.002~0.84km2,視極化率ηSmax= 3.16%~10.51%。在D9異常布置驗證鉆孔ZK308,在孔深449.67~454.67m、616.98~617.98m斑狀花崗巖中發(fā)現(xiàn)有輝鉬礦細脈,Mo品位0.031%~0.074%。鉆孔ZK403位于D11異常,孔內見多層銅、鉬礦體。

    4 礦床地質

    4.1礦床特征

    礦床賦存于中生代火山斷陷盆地的邊緣地帶,成礦特點具多期多階段性,并接受后期改造,屬矽卡巖—熱液疊加型銅鉬鐵多金屬礦床。一般淺部為含銅磁鐵礦體,中部為黃銅礦體,下部為銅鉬鐵礦體。成礦元素大致具垂直分帶性,自下而上,形成CuMo-Cu-CuFe分帶序列。

    4.2礦體特征

    礦體為銅、鉬、鐵礦,主要產(chǎn)于蛇紋石矽卡巖、蛇紋透輝矽卡巖、透輝石榴矽卡巖中,少量鉬礦體賦存于花崗閃長巖、閃長玢巖中;以矽卡巖型銅礦為主,共生鉬鐵,主要為隱伏礦體,受F4斷層和矽卡巖帶控制。圈定礦體9個,5、8、9礦體為主礦體。

    5礦體:銅礦體,大致呈不規(guī)則透鏡狀,主要為隱伏礦體,具膨縮、分支復合現(xiàn)象。礦體長498m,傾向延伸99.64~552.62m,厚0.96~25.49m。探獲銅資源量占礦床資源量的37.98%,共生部分鐵、鉬,少量鋅。

    8礦體:銅礦體,大致呈不規(guī)則透鏡狀,隱伏礦體,具膨縮、分支復合現(xiàn)象。礦體長298m,傾向延伸100.00~319.40m,厚0.62~18.67m。探獲銅資源量占礦床資源量的10.99%,共生部分鐵、鉬。

    9礦體:銅礦體,大致呈不規(guī)則透鏡狀,隱伏礦體,具膨縮、分支復合現(xiàn)象。礦體長301.50m,延伸100.2~351.03m,厚0.62~44.40m。探獲銅資源量占礦床資源量的36.59%,共生部分鐵、鉬。

    4.3礦石質量

    (1)礦石礦物成分:

    ①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磁鐵礦,少量的斑銅礦、輝銅礦、硫砷銅礦、閃鋅礦、黃鐵礦、輝鉬礦,偶見黝銅礦、孔雀石、方鉛礦。

    黃銅礦呈銅黃色,分早晚2個世代形成,第一世代為主。呈他形晶粒狀,粒度多在0.04~0.3mm之間,部分與磁鐵礦共生,部分與閃鋅礦連生、偶見被其包裹,部分與斑銅礦連生或二者互相包裹。第一世代黃銅礦呈團塊狀、浸染狀,偶呈似條帶狀,第二世代黃銅礦呈細脈狀

    磁鐵礦呈鐵黑色,他形晶粒狀,粒度多在0.02~0.3mm,整體呈脈狀、似條帶狀或不規(guī)則團塊狀分布。

    閃鋅礦呈他形晶粒狀,粒度多在0.02~0.1mm之間,多與黃銅礦伴生。

    輝鉬礦呈鉛灰色,半自形—他形片狀,粒度多在(0.02mm×0.06mm)~(0.2mm×0.5mm)之間,呈細脈狀分布或在裂隙面上呈鱗片狀集合體,少量鱗片狀集合體呈團塊狀。

    ②脈石礦物主要有透輝石、蛇紋石、石榴石、金云母等,少量綠簾石、綠泥石、石英、方解石、硬石膏等,微量的榍石、磷灰石等。

    透輝石呈淺綠至深綠,乃至灰黑色,他形粒狀、柱狀,粒度多在0.1~1.2mm之間,小的小于0.05mm,大者可達4.8mm,分布不均勻。

    蛇紋石呈淺黃綠色鱗片狀,大小0.01~0.4mm,部分與硬石膏伴生,部分呈集合體沿透輝石粒間空隙分布,少部分集合體呈粒狀,系交代透輝石或橄欖石而來;黑綠色蛇紋石呈似條帶狀、致密塊狀,多與磁鐵礦相伴生。

    (2)礦石化學成分:礦石的主要有用組分為Cu、Mo、Zn、Fe。

    Cu載體礦物主要為黃銅礦、斑銅礦;Mo載體礦物為輝鉬礦;Fe主要載體礦物為磁鐵礦,次為黃鐵礦;Zn載體礦物為閃鋅礦。

    (3)礦石結構構造:

    ①礦石結構常見者有以下幾種:

    他形晶粒狀結構:黃銅礦、磁鐵礦呈他形晶粒狀。鱗片狀變晶結構:輝鉬礦呈鱗片狀。

    交代殘余結構:石榴子石、透輝石等早期矽卡巖礦物常被晚期黃銅礦、黃鐵礦、閃鋅礦等金屬硫化物和晚期的金云母、蛇紋石等鎂矽卡巖礦物所交代。

    ②礦石構造常見者有以下幾種:

    浸染狀構造:為礦石主要構造類型,黃銅礦多呈浸染狀分布。

    團塊狀構造:為礦石主要構造類型,磁鐵礦、黃銅礦多呈團塊狀分布。

    似條帶狀構造:磁鐵礦、黃銅礦多呈似條帶狀分布。

    細脈狀構造:少量黃銅礦、輝鉬礦呈細脈狀分布。

    (4)礦石類型:礦體隱伏于地下,礦石的自然類型為硫化礦石,分為含銅磁鐵礦礦石、銅鉬礦石。工業(yè)類型可分為:矽卡巖型銅鉬礦石、矽卡巖型含銅磁鐵礦礦石。

    矽卡巖含銅磁鐵鐵礦石: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少量黃銅礦、黃鐵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為透輝石、蛇紋石、石榴石、金云母等,少量綠簾石、綠泥石、石英、方解石、硬石膏等,微量的榍石、磷灰石等。

    矽卡巖銅鉬礦石: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銅礦、輝鉬礦,少量的斑銅礦、輝銅礦、硫砷銅礦、閃鋅礦和磁鐵礦,微量黝銅礦,偶見方鉛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為透輝石、石榴石、蛇紋石等,少量綠泥石、石英、方解石,微量的硬石膏、榍石、磷灰石等。

    4.4礦體圍巖和夾石

    近礦圍巖及夾石主要為透輝石榴矽卡巖、綠簾透輝矽卡巖、蛇紋石矽卡巖,與礦體無明顯界線,其次為花崗閃長巖。

    5 控礦因素

    構造:F4斷層是控礦、控巖構造,沿斷裂帶及其旁側派生裂隙、層間裂隙都是良好的賦礦部位。5號礦體沿該斷裂帶展布,且總體產(chǎn)狀與斷裂帶近于一致。花崗閃長巖侵入體與白云巖接觸形成復雜接觸帶,是良好的賦礦部位。8、9號沿接觸帶展布。

    圍巖: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碳酸鹽巖地層是有利的賦礦圍巖。銅礦體、鉬礦體、含銅磁鐵礦賦存于鎂矽卡巖帶內、鈣矽卡巖帶內。矽卡巖也可是礦體的直接圍巖。

    與巖體的關系:從時間上看,礦化發(fā)生于巖體侵入接觸交代—巖漿期后熱液期。從空間上看,5號礦體(銅及鉬鋅等硫化物礦)主要賦存于閃長玢巖超覆部位的外接觸帶,巖體既提供礦源,又起到屏蔽作用;8、9號礦體主要賦存于花崗閃長巖侵入的外接觸帶,巖體提供礦源。

    6 礦床成因分析

    根據(jù)前述地質特征及蝕變礦化特征,認為礦床是伴隨著不同期次構造斷裂活動而發(fā)生的接觸交代—熱液疊加作用形成的銅多金屬礦床。

    中侏羅世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太行山隆起加劇,蓋層拆離滑脫,烏龍溝—上黃旗深斷裂復活,區(qū)域上形成阜平變質核雜巖,本區(qū)則斷陷為小型盆地。受深斷裂及變質核雜巖影響,地幔物質上涌在下地殼發(fā)生殼?;烊坌纬蓭r漿房,繼而發(fā)生侵入及區(qū)域性火山噴溢,于侵入、噴溢期后或間歇期次火山侵位隱爆。內帶受巖漿熱液蝕變系統(tǒng)控制,經(jīng)鉀交代形成線形鉀化帶,在鉀質蝕變帶形成熱液型鉬礦體;外帶受接觸交代系統(tǒng)控制,沿接觸帶,由矽卡巖期到熱液期,經(jīng)接觸交代和滲濾交代作用形成鈣(鎂)矽卡巖化、蛇紋石化、大理巖化型蝕變分帶,在接觸帶形成矽卡巖型磁鐵黃銅礦體、輝鉬黃銅礦體。大致分如下成礦階段:

    矽卡巖階段:沿接觸帶主要生成透輝石、石榴子石等。巖漿熱液繼續(xù)作用,形成蛇紋石、磁鐵礦。

    氧化物階段:主要生成礦物有金云母、綠簾石、蛇紋石、綠泥石等,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鐵礦、赤鐵礦等。

    硫化物階段:此階段先后有輝鉬礦、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等金屬硫化物大量生成,有時形成硫化物—方解石脈。

    [1]楊明方,李德江,王治邦.河北省淶源縣楊家莊鎮(zhèn)茅兒峪銅礦普查地質報告[R].1993.

    [2]章百明,趙國良,馬國璽.河北主要成礦區(qū)帶礦床成礦系列研究[R].1993-1996.

    [3]王文浩,盧鴻鵬,等.河北省淶源縣浮圖峪—小河一帶鐵銅多金屬礦普查地質報告[R].2012.

    [4]王志敏,孫偉,等.河北省淶源縣浮圖峪—小河一帶鐵銅多金屬礦普查地質報告[R].2014.

    P618.4

    A

    1004-5716(2016)10-0110-05

    2015-11-18

    2015-11-26

    李榮林(1966-),男(彝族),云南石屏人,工程師,現(xiàn)從事地質勘察技術工作。

    猜你喜歡
    透輝石黃銅礦磁鐵礦
    透輝石在重質白云陶生產(chǎn)中的應用研究
    佛山陶瓷(2023年8期)2023-09-01 16:36:50
    典型雜質礦物及離子對黃銅礦浸出影響的研究現(xiàn)狀
    六偏磷酸鈉及硅酸鈉對海水浮選黃銅礦的影響機理
    金屬礦山(2020年10期)2020-11-14 11:20:40
    釩鈦磁鐵礦冶煉工藝比較分析
    山東冶金(2019年1期)2019-03-30 01:35:06
    不同價態(tài)雜質離子對黃銅礦浮選的影響機理研究
    金屬礦山(2018年12期)2019-01-14 08:26:36
    廣東茅嶺鐵礦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
    西部資源(2017年3期)2017-07-05 07:05:51
    江西銀山多金屬礦床中黃鐵礦黃銅礦化學特征
    釩鈦磁鐵礦球團氧化焙燒行為和固結特性
    建甌葉坑礦區(qū)透輝石礦床成因與找礦方向
    粉煤灰制備陶瓷地磚的研究
    梅河口市| 中方县| 左权县| 江川县| 宜宾市| 武定县| 阜宁县| 鄂温| 兰西县| 车险| 肇东市| 任丘市| 团风县| 博兴县| 新河县| 堆龙德庆县| 晋宁县| 抚顺市| 客服| 日土县| 革吉县| 七台河市| 蕉岭县| 天门市| 若尔盖县| 南木林县| 通河县| 陈巴尔虎旗| 青海省| 凤冈县| 平顶山市| 镇沅| 东乌| 喀喇| 天津市| 泰来县| 玛多县| 巴塘县| 夏邑县| 正蓝旗|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