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有祿
朗讀是語文課堂的重頭戲,然而我們經(jīng)??吹揭恍┱n堂只是注重了讀的形式,課堂雖然熱鬧,但學生的讀要么蒼白平淡,要么矯情做作。這樣的朗讀,學生并沒有真正表現(xiàn)出自己對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因而是低效的。全國名師賈志敏老先生說,充滿語文味的真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議論紛紛”,簡簡單單的八個字,道出了真語文的真諦!
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感情地朗讀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感情,而我們的教學對象,也是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孩子。語文老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情感帶動學生,在學生和文本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
一、知其然,使感情朗讀真實有效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备星槔首x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傳授給學生朗讀技巧,那這樣的朗讀就只是形式上的、沒有生命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巧妙引導,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表演讀,使感情朗讀輕松有效
心理學家吉諾特(R·Ginott,1972)曾經(jīng)說過:“要用兒童的目光去看世界,教師在情緒上需要有高度的靈活性?!庇袝r,一位好老師就是一位好演員,他以文本為劇本,時而情緒高昂,時而語調(diào)低沉,教師盡力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以飽滿的激情迅速感染學生,以飽含深情的語言將學生迅速帶入文本,教師的情緒為學生奠定了朗讀的基調(diào),使得學生的感情朗讀也情緒飽滿。
《可貴的沉默》一課第一部分寫了課堂上師生談論過生日時的熱鬧場面。這部分內(nèi)容淺顯易懂,重點要體會孩子們內(nèi)心的高興、喜悅之情。所以,對這部分內(nèi)容我進行了師生合作表演讀。
師:(笑容滿面地)爸爸媽媽知道你們的生日在哪一天嗎?
生:知道!知道?。ㄔ诮處熍d奮語氣的帶動下,學生一個個也都很興奮,雖然是在表演讀課文,但他們很高興、很投入。)
師:(很欣喜地)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向你們祝賀嗎?
生:當然祝賀了!祝賀的?。ɑ卮鹇暫茼懥?。)
師:(提高聲音)“知道的”“祝賀的”請舉手!
生:(高高舉起自己的小手,有的學生還神氣十足地左顧右盼,那神情好像不是在表演讀課文,而是在演他們自己。)
通過這樣的表演讀,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給予自己的愛,完成了這一部分的教學目標。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學生投入表演,這樣的感情朗讀輕松有效。
三、恰當點撥巧妙引領(lǐng),使感情朗讀深入有效
當我們走進名師的課堂,都會驚異于名師對文本解讀的獨特,對教材處理的匠心獨運,其實這一切都源自他們對文本的研讀揣摩,都出自那種“吟安一個字,捻短數(shù)根須”的付出。也只有教師認真研讀文本,才能適時給學生以恰當?shù)狞c撥,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使學生的感情朗讀深入有效。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一面五星紅旗》中有這樣一句話:“我迷路了,在荒無人煙的大山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教師在指導朗讀時是這樣做的:
師:從“荒無人煙”這個詞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周圍沒有人,很荒涼。
師:“我”餓了,沒有人幫“我”。“我”受傷了——
生:也沒有人幫“我”!
師:此時的“我”非常——
生:著急、擔心、害怕。
師:你能來讀讀這句話嗎?
生:我迷路了,在荒無人煙的大山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語速較快,讀出了“我”的擔心害怕,以及急切地想找到人來幫助“我”的心情。)
本以為,到這里,這句話的朗讀指導就結(jié)束了。可教師繼續(xù)啟發(fā)學生。
師:“我”在荒蕪人煙的大山里連續(xù)轉(zhuǎn)了三天,沒喝一口水,沒吃一口食物,傷口還在作痛,此時的“我”——
生:渾身乏力,筋疲力盡,甚至有點絕望。
師:請你來讀讀這句話。
生:我迷路了,在荒無人煙的大山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語速較慢,讀出了“我”的勞累、無助。)
這樣的朗讀使學生一次比一次更深地感受到了“我”當時處境的艱難。教師的點撥使學生的感情朗讀有層次性,教師的引領(lǐng)使學生的感情朗讀深入有效。
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引領(lǐng)學生深入文本,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并努力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這樣,學生就能做到理解地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地讀。我們離真語文的“書聲瑯瑯、議論紛紛”的境界就會越來越近!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qū)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