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滄州曾是齊、燕、趙等國屬地。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在此地建渤???。公元517年,南北朝時期置滄州。歷史上,滄州歷經政區(qū)變化,朝代更迭,其俠骨仁心的社會風尚延綿不斷。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越人創(chuàng)立了“望、聞、問、切”中醫(yī)四診法,因醫(yī)術精湛,醫(yī)德高尚,后人借用上古神話皇帝時代神醫(y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滄州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文化的發(fā)源地,毛萇曾在河間播講《詩經》。河間國國王劉德設“君子館”,招徠四方學者,開展學術研究。毛萇承其家傳,不僅誦其詩,而且解其義,對《詩經》頗有研究,在河間的君子館、詩經村、三十里鋪三處講學傳經,傳習弟子(詩經村、君子館村由此得名)。劉德是漢景帝次子,漢武帝異母兄弟,他是西漢時期儒家學派的重要倡導者之一。
◎公元前70年左右,渤??ぜ捌溧徔つ瓿刹缓?,盜賊紛紛出現,當地郡守鎮(zhèn)壓無果,引咎辭職,漢宣帝派龔遂任渤??ぬ仄较⒎嘶?。龔遂不帶一兵一卒,單車至府,下車伊始,發(fā)布命令,停止一切針對平民的武力鎮(zhèn)壓,兵不血刃平息了郡亂,繼而開倉濟貧,獎勵農桑,恢復百姓正常生產生活。班固在《漢書·龔遂傳》中不吝筆墨,特書一千多字描述這位官吏,使龔遂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身形矮小卻形象高大的良吏代表。
◎滄州南皮人賈耽是唐代宰相,政治家、著名地理學家。他歷經十幾年繪制《海內華夷圖》。此圖所繪國外部分,經當時外國使者驗證,準確無誤。該圖創(chuàng)立了以兩種不同顏色標注古今地名的方法,這一創(chuàng)新被后世采用。
◎金元時期,劉完素據《內經·素問》,闡明六氣過甚皆能化火的理論,故其療法上多用寒涼藥,并創(chuàng)制了不少治療傷寒病的方劑,對后世溫病學說有所啟發(fā)。相傳金章宗的女兒得重癥,御醫(yī)無策。帝傳旨各州府薦醫(yī)。河間知府吳銳將劉完素推薦給皇帝。劉完素用三副中藥將其治愈。章宗欲封其為太醫(yī),劉堅辭不受,在民間行醫(yī)授徒。
◎馬致遠是今滄州市東光縣人,因《天凈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他是元代著名散曲家、雜劇家。所做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
◎明代滄州任丘的李時總攬朝綱,但他處世寬平仁厚,凡事以安定為本,對己嚴而對人寬,使朝廷眾臣相互團結,盡心效力。嘉靖十三年,李時奉命回籍探望,了解民情,做了幾件有益于地方的事。第一件是督促新任知縣王齊修篡了任丘歷史上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縣志。第二件是鼓勵知縣王齊開挖鏡河,并捐重資幫助施工。完工后,李時很高興,寫《鏡河記》一篇以記此事。第三件事是修建了“珍謨書院”。
◎明代滄州獻縣人陳瓚清正廉潔、剛直不阿、執(zhí)法如山,是明朝清官廉吏的代表。他秉持國法,敢于處罰皇親國戚,所以被封為黑筆御史。
◎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張之洞是滄州南皮人,他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治世方略。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對清末教育和社會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還曾創(chuàng)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
◎清末,人稱“大刀王五”的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
◎1937年8月,馬廠減河抗日阻擊戰(zhàn),減河防線各路守軍頑強戰(zhàn)斗打得慘烈悲壯,給日軍以重大殺傷。雖然阻擊戰(zhàn)最后失敗,但原駐馬廠的29軍獨立26旅官兵的犧牲精神,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zhàn)士氣。作曲家麥新創(chuàng)作的《大刀進行曲》便是為歌頌第29軍“大刀隊”而作。
◎二戰(zhàn)期間,范洪洲率領的“文武技術團”在印度和南亞國家演出,骨干都是吳橋雜技藝人,后被盟軍招募為慰問演出隊,走遍南亞、西亞、北非等主要戰(zhàn)場,他們的精神和技藝,給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增添了光輝和亮色。
◎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到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滄州這片熱土產生了眾多的紅色資源。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張申府、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100位英雄模范之一的趙博生、民族英雄馬本齋,都是土生土長的滄州人。還有國際友人白求恩、躍馬挺槍戰(zhàn)冀中的賀龍、呂正操、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黃驊”,都給人們留下難以抹滅的紅色記憶。青滄戰(zhàn)役、齊會殲滅戰(zhàn)、馬頰河農民暴動,為古老的滄州書寫了輝煌的歷史。
滄州大地從善如流,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到目前為止,先后評選出各級各類道德模范16800多名,表彰市級以上好人典型600多名,累計有156人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人數連年領跑全國地級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