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
有的人攤上了好事兒、喜事兒,或真的“心想事成”了,就手舞足蹈,喜形于色;若遇上倒霉背運、遭殃受難的事兒,立馬心煩意躁,滿面愁云。這種人有喜則喜,有憂則憂,不飾遮掩,感情外露。這豈不是做人的坦誠與真實?
對于這般赤裸裸的、從里到外透著真實的人,人們歷來看法有別、褒貶不一。有人喜歡含蓄榮辱不驚的人,認(rèn)為他們深沉穩(wěn)健理智,心里藏得住感情的千變?nèi)f化,終成大事。有的人雖然不公然反對有城府、含而不露的人,但心里卻喜歡有云就下雨,遇冷就結(jié)冰,直率透明、表里如一的人。
城府很深,心計太重,表面上看似穩(wěn)重且冷靜沉著,實際上這種人心里想的與口里講的,往往南轅北轍,為人處世也總是讓人難以琢磨,總戴著面具過日子,很少讓人看見真實臉面。誰愿意跟這種人共事或打交道呢?
這種人之所以還時常被推崇重視,和中國的歷史與封建文化有關(guān)。舊社會里提倡的就是“大慎者閉心,次慎者閉口”,生怕“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終身之福”,把不露心計、隱藏感情、寡言緩行視為謹(jǐn)慎,并告誡人們“行慎則能堅其志,言慎則能崇其德”。真宗皇帝時,向敏中被授任右仆射,這是真宗即位后頭一次任命此官職。詔書下達(dá)后,皇上以為向敏中定會因恩寵而喜形于色,便打發(fā)翰林學(xué)士李宗諤到向敏中家看個究竟。李宗諤到了向家看不出任何動靜,仿佛任何事都沒有發(fā)生過,就向他大談這次特別任命是表彰他功高德顯,恩寵有加,并介紹以前凡被老皇上封此官者,功勞德行如何盛大,這種恩寵又是多么優(yōu)厚崇仰。向敏中聽了這些仍然不動聲色,神情沉靜。李宗諤回朝向皇上如實報告,真宗聽了很滿意向敏中的榮辱不驚,并稱贊他“大耐官職”,定有出息。
依我看,向敏中的舉動就是人們常說的“真人不露相”。所謂“不露相”也就是不讓人看見他的真相和內(nèi)心。這種人該喜不喜,該悲不悲,總是一副面孔,誰也看不透他真實的心思。這正常嗎?一個人若是吃糖不感覺甜,咽黃連不感覺苦,他肯定是有病,要么是麻木了,要么是太虛偽。有人兒子車禍喪命卻不露一絲悲傷;本來家族丑事惡行敗露已大難臨頭,卻跟常人一樣不露半點愁容。一個總把自己真實感情掩飾起來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坦誠的君子,更不值得人們稱道和贊許。
胸襟坦蕩,言為心聲,喜怒哀樂盡表露于臉上,這種人或許有時對成事不利,甚至還可能給自己帶來一時的傷害,但是對于為人來說,真誠、直率、透明,是正直老實人必備的性格和品德。以自己的真實面目待人處世者,一般總會贏得人們的信任和尊敬,有時即使是錯了,也能得到理解和寬容。胸懷坦蕩是誠實與勇敢的表現(xiàn),于靈魂有益,于聲譽無害,人們對坦誠老實內(nèi)外一致者多是打分很高的。
對領(lǐng)導(dǎo)也好,對同志朋友也好,對家人親人也好,常常內(nèi)心里是一種心情,而臉上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另一種表情;頭腦里想的是一回事,而口里說出來的卻是另一回事;見什么人說什么話,進(jìn)入怎樣的環(huán)境做怎樣的表演;更有甚者則可能辦喜事時哭喪個臉子,辦喪事時卻面含著微笑。這種活法,對自己而言太辛苦太累,對別人而言則太別扭太讓人不放心了。
當(dāng)然,社會生活是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是多面的,“有云就下雨”不等于什么時候都口無遮攔,什么事情都一覽無遺,有時也得要顧及周圍的人際環(huán)境,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和找準(zhǔn)時機。
(常朔摘自《渤海早報》2015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