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法
沾化冬棗的豐產(chǎn)管理技術
陳俊法
沾化冬棗是我國鮮食棗晚熟新品種之一。適應性強,丘陵、川原均可栽植;抗干旱,耐鹽堿。果實圓球形,濃紅色,平均單果重15克,最大30克。果肉質細脆嫩,多汁??诟兴崽饾庀恪?/p>
幼樹結果較早,第二年株產(chǎn)可達2.5公斤左右,第三年畝產(chǎn)可達500公斤左右,產(chǎn)量穩(wěn)定,極少落果。
1、園址選擇。沾化冬棗適應性極強,凡是普通酸棗和大棗能生長的地方,均可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pH5.5—8.5的土壤均可正常生長。
2、栽植。栽植前,挖長、寬、深為80×80×100厘米的栽植坑。用水浸根8—12小時,充分吸水后栽植。一般平地純沾化冬棗園,株行距2×3米,行向以南北為好。栽植時,將表土與有機肥混均勻,填入坑內,放入沾化冬棗苗,再填入剩余的土。填滿坑后,將苗木向上稍稍提動,使根系舒展與土壤密接。栽后立即灌透水一次,干旱地區(qū)可以用1平方米地膜以樹干為中心覆蓋地面,增強保水能力。
3、授粉樹配置。由于沾化冬棗花粉發(fā)育不良,栽培時需要配置授粉品種,可按8:1配置花粉發(fā)育良好的梨棗、酥脆棗、長紅棗等。
平地沾化冬棗園在早春或秋末深翻一次土壤,耕深20—30厘米。萌芽前以氮肥為主,每株施尿素0.2公斤;幼果發(fā)育期,在氮肥施的同時,增施磷、鉀、肥,每株施磷酸二氫鉀0.3公斤。秋季在果實采收后至發(fā)葉前結合深耕施用基肥。一般結果期樹每株施有機肥30—80公斤,摻入尿素0.2—0.4公斤,磷酸鈣0.5—1.0公斤;盛果期每株施有機肥100-250公斤,摻入過磷酸鈣1.0—2.0公斤,每次追肥和施基肥都要灌水一次。
1、整形。沾化冬棗樹形一般選用小冠疏層形,第一層3個主枝,第二層1—2個,第三層1個,層間距分別為80厘米和70厘米,各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不留側枝。定干高度70—80厘米,萌芽后清除距地30—40厘米以下的嫩芽,頂芽長放使其成主干延長頭,在整形帶內選3個間距分布均勻的強壯枝,留1—2個芽短截。當二次枝長至80—100厘米時摘心。冬季選出第一層的3個主枝,主枝下多余枝從基部疏除,上部二次枝全部保留,培養(yǎng)成結果枝組,中央主干留80厘米短截,選留第二層主枝。第二年以同樣方法選留第三層主枝。
2、初果期修剪。此時的修剪是調節(jié)生長和結果的關系,并逐年轉向以結果為主。要培養(yǎng)出各類結果枝組,通過對骨干枝頭短截,繼續(xù)擴大樹冠直至達到要求。
3、盛果期修剪。沾化冬棗的結果枝是脫落性枝,花芽隨棗吊生長而不斷分化,且花量大,不必考慮結果枝的培養(yǎng)與調整。一般情況下棗樹沒有大小年,只要樹體結構合理,通風透光,便可做到立體結果。
為了使沾化冬棗良好授粉,提高坐果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1、花期放蜂??纱蟠筇岣咦剩袟l件地方可推廣;
2、花期噴硼肥。在盛花期噴施0.2%硼砂和0.5%的尿素混合液;
3、開花時,基徑達到2.5厘米的主干,在距地面10厘米,每間隔3厘米,連續(xù)環(huán)割2圈,坐果率可大大提高。
五、病蟲害防治
1、秋末冬初殺蟲滅菌,要本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使果樹不受病蟲害的侵襲,促進果樹茁壯成長。噴藥滅菌,所噴藥的配比為硫酸亞鐵∶生石灰∶水=3∶3∶100即可。噴藥時要噴細、噴勻,隨配隨噴施。值得注意的是,雨天不能噴,風天不能噴,早晚有露水時不能噴,高溫的天氣亦不能噴。否則,易使果樹產(chǎn)生藥害或降低藥效。最好是在上午8—10點,下午3點以后噴施。為消滅和清除病蟲害滋生與繁殖的場地,要在果樹進入休眠期后,徹底清理果園。將園內帶病蟲害的枯枝爛葉清掃干凈,集中燒掉或深埋。
2、農(nóng)業(yè)措施。一是加強棗園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二是發(fā)現(xiàn)病株要及時挖掉消毀。
3、藥劑防治。棗尺蠖可于萌芽后在樹上噴藥,用20%速滅丁乳油1000倍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棗龜蠟介殼蟲可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殺死越冬蟲。棗銹病常用藥劑1:2:200—250倍的波爾多液,于6月底或7月初、7月中旬、8月上旬各噴一次預防該病發(fā)生。
(作者單位:新樂市農(nóng)林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