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全過程的路徑研究
◆馬麗卿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的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教師隊伍建設、學生黨員培養(yǎng)、新媒體宣教以及以“法律制度、體制機制”作保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書育人全過程的基本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校園文化
10.3969 /j.issn.1671-489X.2016.02.075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價值多元、信仰多變的時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高校教育途徑融入青年人的思想,轉(zhuǎn)為青年人的行動,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主渠道。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在當前的歷史背景下,高校應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將其內(nèi)化為大學生思想道德層面的自覺追求,外化為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自覺行為。
本文系統(tǒng)地研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提出高校培養(yǎng)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識和行為實踐的基本路徑[1]。
一是警惕和防范西方價值觀、政治文化等意識形態(tài)對青年人的滲透,高校必然要扛起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旗。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diào)整,文化知識的傳播交流,價值觀念的摩擦碰撞,人們的認知和價值觀在不斷變化。由于思想文化的無界傳播,不良的思潮趁虛而入,影響著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青年人,特別是對高校學生思想的侵蝕,容易導致他們價值觀出現(xiàn)多元取向,價值目標功利化、價值評判標準多重化[2]。特別是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zhuǎn)型的重要時期,面臨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國與國的競爭集中體現(xiàn)在軟實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大學生的價值觀取向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未來,因此,高校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二是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在新常態(tài)新形勢下的客觀要求,高校是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的過程中,國人的競爭意識、財富意識在增強,在這種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引導青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高校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通過有效的價值觀教育,來加強大學生的辨析能力和自控能力[3-4]。
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促進教學體系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融合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首先,應構(gòu)建符合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思想政治課程,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斷改進政治教育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大多數(shù)青年人對思想的教條說服存有抵觸情緒,只有以鮮活事例感染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真正走進課堂、走進學生頭腦。其次,通過思想政治課直接引導,文化知識課潛移默化的間接感染,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匯到每一次課堂,必然能使教學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融合。
大力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體系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可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維度,增強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感與實效性,而且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能夠突出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增加其對理論的理解深度。
高校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開展途徑可以不拘一格、形式多樣:一是廣泛開展思想道德實踐活動,比如組織道德論壇、道德宣講等活動,把一個個鮮活的、靈魂血肉豐滿的先進典型呈現(xiàn)在師生面前,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風氣;二是建立健全實踐教育教學體系,建設校外教育基地,打造校外實訓基地,鼓勵青年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動和勤工儉學活動;三是組織“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是發(fā)揮社會實踐的養(yǎng)成作用,“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全過程,在大學生認知認同教育的基礎上,使其做到知行統(tǒng)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推動者。
打造特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高校是傳播和推廣優(yōu)秀思想、先進文化的重要場所。每所高校均是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在教育、學習、科研等各個領域的行為活動中,逐步形成具有時代性和個體鮮明的校園文化。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思想教育,首先要建設優(yōu)質(zhì)育人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這也是建設和諧文化社會的重要智力保障和技術支撐。高校只有形成一種與社會、時代密切接軌又能體現(xiàn)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生活,才能凝聚大學生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力量。
建設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的高素質(zhì)教師隊伍師德為先,教書育人,教師應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學生、感染學生,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要進一步加強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學水平,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發(fā)揮學生黨員的示范作用,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鋒表率大學生黨員是青年中的優(yōu)秀代表,在學校起到很好的帶頭示范作用。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黨員的學習、生活緊密結(jié)合,并發(fā)揮學生黨員的帶頭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學生黨員要時時刻刻注重自己言行,加強黨性修養(yǎng),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做人做事必須腳踏實地。在日常生活中為廣大學生群體樹立起一面旗幟,真正起到先鋒模范的作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帶動身邊同學進步的同時,同樣能夠使得自己的黨員形象更加鮮明。發(fā)揮學生黨員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大學生黨員的日常教育管理相結(jié)合的有效途徑之一。
通過媒體媒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陣地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等傳播渠道一方面拓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空間,另一方面也可能將良莠不齊的信息傳遞給大學生,沖擊主流文化的教育功能。高校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傳播媒介,充分發(fā)揮校報???、廣播等校園媒介的功能,同時加強校園信息網(wǎng)絡、校園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建設,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陣地建設的針對性、有效性。
以“法律制度、體制機制”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保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依法治校、校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工作實踐中是高校的重要任務。高校要用法律制度的權威增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使高校的教書育人、管理服務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行為指南。對于高校來說,以法律制度、體制機制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強化制度約束,全面提高管理學校干部的責任意識和工作效能;其次要健全考核評價體系,構(gòu)建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教育興國,人才強國。不同的國家培養(yǎng)人才有其自身體制特色的政治標準、價值標準。我國的全民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要積極探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教學育人的融合方式,建立健全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切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激勵大學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1]彭思雅,李江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校園流行文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4):25-27.
[2]李昊遠,宗彩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關心下一代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1(10):58-59.
[3]陳秉公.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勢位”培育和踐行的規(guī)律性[J].思想理論教育,2014(2):48-50.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光明日報,2004-10-15(1).
G641
B
1671-489X(2016)02-0075-02
作者:馬麗卿,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4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