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忻杪
12.勒布朗·詹姆斯
《TheDecision》大概是過去15年里NBA上演過最富戲劇性的戲碼。
曾經,科比和沙克聯(lián)手導演過一出既有文斯·麥克馬洪(前著名摔跤選手)式快感,又不乏人生式催淚效果,同時還兼具《法律與秩序》頑強生命力,長達一年之久的鬧劇。而在《The Decision》播出前一年里,NBA收視群體激增,網絡上到處口水四起,各路媒體也紛紛拔舌助戰(zhàn),沉寂多年后,NBA終于又再一次占據了主流人群的視野。
它的受關注度甚至超過2005年總決賽,ESPN被大家“攻擊”的一塌糊涂,那句著名的“Taking my talents to South Beach”則開始在各種場合被用的屢試不爽,成為辭職跳槽、甩人分手、自嘲打趣之必備良藥。
最終結果是,《TheDecision》締造了21世紀來聯(lián)盟最受爭議的“毀滅軍團”——熱火球衣賣的比誰都好,但他們走到哪里面對的卻也幾乎都是一整個球館的噓聲。這在最初一個月對他們是有一定影響的,看球員臉色你就知道了。后來?正如偉大的克利夫·龐塞爾(美劇《單身一族》中角色)所說的那樣,他們把來自全國的壓力都塞進冰箱,變成凍梨,在炎熱的邁阿密吃了個痛快。連年以碾壓之勢從東部突圍,拿兩個總冠軍,就仿佛當年麥克·泰森之于拳壇一樣,他們自命不凡、驕橫跋扈,但過人的天賦又確令其有屈人之兵的資本。這一路走來,我只能說,真的是不服不行。
《The Decision》如今已成為和丹尼·比阿桑尼發(fā)明24秒進攻、“紅衣主教”選到拉塞爾、張伯倫拿下100分、合并ABA、“魔術師”和伯德同時進入聯(lián)盟、喬丹退役又復出一樣,NBA最經典的橋段之一。情節(jié)與《落水狗》中邁克爾·麥德森毆警有些類似(克利夫蘭人自然是那個被打的警察),所以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聯(lián)盟官員站出來公開說過:“《The Decision》簡直是太贊了!”你不可能從大衛(wèi)·斯特恩那幫人嘴里聽到這種話,但相信我,他們腦子里肯定是這么想的。
我一直喜歡拿我老媽的例子來開玩笑,就是體育界里發(fā)生了什么才能讓她(一個純體育盲)說出諸如“那個(請自行填入重要的體育人物或事件)怎么怎么樣了”的時候。過去5年中還有誰的名字能比勒布朗更多出現(xiàn)在我老媽的嘴里呢?答案是沒有。相較其他聯(lián)盟,NBA對“造星運動”的仰仗程度簡直超乎想像,這點從收視率起伏上就可以一目了然。上帝顯然是對NBA有所垂青才給它送來了這么一號人物,回首往昔,聯(lián)盟從1982年開始取消總決賽延時直播,從那年開始,共有4屆收視率破表:
1987年,“魔術師”VS伯德三番戰(zhàn)博得了15.9%收視率,這一數(shù)字比他們3年前第一次交手時(12.3%)要高出幾乎三成;
1993年,喬丹大戰(zhàn)巴克利,完成第一個三連冠,收視率為17.9%,比1990年(12.3%)要高出47%;
1998年,喬丹第二個三連冠,18.7%,比1995年(13.9%)高出35%;
2011年,前一年數(shù)字為10.6%,2009年則是8.4%,它比2009年高出32%,比2007年(6.2%)高出75%。
數(shù)據不會說謊,勒布朗在邁阿密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愿,2010年夏天,盡管處理離隊的方式有待商榷,盡管人們對他的評價總是有失偏頗,但無論怎樣,勒布朗·詹姆斯現(xiàn)在成為了一個比從前更為響亮的名號。也許你可以無視《TheDecision》的草菅人心,也許你可以原諒他選擇去和韋德、波什聯(lián)手,甚至某一天你突然發(fā)現(xiàn)已經可以原諒自己不再去指責他了……可終究,仍然還是忍不住想要給這個家伙下一個結論。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從哪里冒出一個人冷不丁問你一句:“嘿,哥們,你覺得勒布朗·詹姆斯這個人怎么樣呢?”
下面是我的答案:
1.他將是史上最偉大運動員之一,能扛著多30磅的肌肉用快3秒的速度如同一個波普·華納出身的跑鋒般呼嘯而過,那簡直要踏碎對手的情景,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很慶幸他能出現(xiàn)在我的生命中,等老了后我一定會給我的孫子講述他當年的故事。
2.看了那么多比賽,我相信他的巔峰會高過所有其他籃球運動員,除了張伯倫和喬丹。至于史上第一個“30000+10000+10000”先生?我很期待,盡管非常難。
3.他職業(yè)生涯前8年從未想過要去學哪怕一點最簡單的背身技術,作為一個籃球癡,我是絕對不會原諒這點的。要知道,學會這招就等于是有了鐵飯碗,但人家天賦出眾,根本不在乎這“雕蟲小技”,于是我就只好干著急了。
4.決勝時刻,總是那么陰晴不定,一旦不給力,比賽也就結束了。在這種時候他往往會視籃球如燙手的山芋,沾手即傳,毫不猶豫;籃下也自動成為“禁地”,三分線外、底角才是安身立命之所。這在2011年總決賽第三戰(zhàn)中就略有顯現(xiàn),到了第四場一瀉千里的潰敗更是顯露無遺。那時的他,仿佛覺得突德肖恩·史蒂文森一個是那么興致闌珊。賽后,我一個很要好的球友(熱火球迷),直接就放棄了抵抗。“一切都結束了?!彼f,“喬丹是永遠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的。”
11.奧斯卡·羅伯特森
“大O”是這個星球有史以來最全面的籃球運動員,他到底有多全面?
“每場比賽你都不得不為此感到恐怖和惱火,他簡直就是一部機器,只是過來、投籃、球進,然后皺皺眉再跑開。對了,你一定要看看他皺眉的樣子,然后就會忍不住感嘆:天哪,這還是人么!”——曾經的凱爾特人球員湯姆·桑德斯,曾在做客ESPN《體育世紀》節(jié)目時如此說道。
“奧斯卡雖然是個身材高大的后衛(wèi),但是他卻常常能完成極其精湛的技術動作,讓人嘆為觀止?!闭f這話的,同樣是前凱爾特人球員,比爾·沙曼。
而“大O”昔日在皇家隊的隊友杰里·盧卡斯,則是這么對記者形容的:“很顯然,奧斯卡就是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家伙,作為球員,他超越了整個時代,且再也不會出現(xiàn)像他這么全面的人了?!眅ndprint
也有人就這件事請教過“紅衣主教”奧爾巴赫,老爺子的回答是:“羅伯特森?最好別跟我提他,簡直讓我恐懼?!?/p>
在那個沒有“魔術師”和MJ的時代里,人們眼里只有“TheBigO”,他做了此前控衛(wèi)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告訴人們藝術家是怎么打球的。在很多人還不知道“三雙”為何物的時候,羅伯特森整個賽季都持續(xù)著這樣的表現(xiàn)。
身高1.96米、體重93公斤,“大O”是高大強壯型控衛(wèi)的典型代表。當他參加第一場NBA比賽的時候,“魔術師”只有1歲。在大多數(shù)技術動作還未被人所廣泛熟知的歲月里,是他第一次演繹了它們,比如頭部虛晃接突破上籃、起跳空中滯留或傳或投等。當然,最著名的,還是那迅如雷電的翻身跳投。
在皇家隊,身披14號球衣,羅伯特森進入聯(lián)盟第二年拿到場均30.8分、12.5個籃板、11.4次助攻的數(shù)據,這是個前無古人也不可能后有來者的奇跡!分別在辛辛那提和密爾沃基度過總共14年職業(yè)生涯,期間,他是所有后衛(wèi)中的最強得分手——生涯26710分、6個賽季場均得分都在30以上。雖然后來“魔術師”、斯托克頓等助攻總數(shù)超越了他,卻有不少人為其鳴不平,因為羅伯特森所處的年代對于助攻判定遠比現(xiàn)在嚴格(只記投射,接球上籃都不算)。對了,他還有生涯7.5個籃板,前三年場均都上雙!
自然而然地,由于球場上出色表現(xiàn),榮譽和獎杯也接踵而至。1971年幫助雄鹿奪取總冠軍之前,羅伯特森拿到過年度最佳新秀、連續(xù)10年入選全明星,連續(xù)9年進入一陣、1963-64賽季榮膺MVP(必須強調下最后一條,因為整個60年代張伯倫拿到4座,拉塞爾也拿到4座,能在這兩大怪獸手底搶下一個,只能說明他也是怪獸)。而之前作為大學球員,他還有三座得分王獎杯和一枚奧運金牌呢。
毫無疑問,“大O”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這些才華,但與此同時,他更是一個斗士?;貞浧鹱约旱某錾?,他說:“那是艱難的日子,我嬰兒時脆弱多病,按照媽媽的說法,沒人覺得我能活下來。即便我莫名其妙地活下來了,左腳看起來也有些殘廢畸形?!鄙聛淼谝恢?,靠媽媽和祖父輪流按摩,他才保住了那只黃金左腳。
小時候,羅伯特森一家過著典型的南方黑人生活,3K黨雖然猖獗,他卻從未見過。兒時記憶里,田納西山川樹木相連,田地里滿是草和玉米,藍天上飄的都是云朵。可30年代對美國農民來說又實在太過難熬,尤其是黑人。盡管父親深知受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家附近卻沒有黑人高中,至于白人高中,根本不用指望他們會接納。后來,1942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白人小伙都去從軍了,工廠需要大批勞力,羅斯??偨y(tǒng)嚴令禁止這方面的種族歧視,借這個機會他們舉家遷移,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二次黑人遷徙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大隊人馬奔襲三百公里,穿越田納西和肯塔基,路上餐館拒絕招待,去到印第安那后一切也沒什么改變,依然還是會遭到白人歧視:“黑鬼,滾開!”
羅伯特森愈挫愈勇,媽媽曾給他講過一個故事:“上帝給了三個人天賦。第一個將它丟掉,結果被鳥吃了;第二個把它放在陽光下,結果融掉;第三個人很好利用,最后他成功了。如果你利用好自己被給予的,上帝會給予你更多?!蹦莻€年代,多數(shù)孩子都會選擇去打棒球,羅伯特森之所以選擇籃球是因為這是窮人的運動,他抓住了惟一的機會,盡管上帝給予他的遠不止于此。
直到現(xiàn)在,已經76歲的“大O”說話依然擲地有聲:“邁克爾·喬丹非常優(yōu)秀,但他是在芝加哥得到皮彭之后才奪得總冠軍的。”說實話,對他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勇敢并不是難事,因為他已經老得沒什么可輸了,但是不昏庸卻很難得。一方面他是少有還能跟得上時代的老巨星,能夠理解現(xiàn)在的籃球;另一方面,他受到傷害太多,習慣了直話直說。傷害來自體制,當年官方讓他在退役后從事電視解說受阻,而且,很多更差的球員都能當上教練,為何他從來沒有這樣的機會?
傷害也來自個人,“永遠不原諒”、“永遠不忘記”這樣的狠話在他嘴里不止出現(xiàn)過一次,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70-71賽季開始前,盡管皇家隊交易他原因不明,多數(shù)人卻認定這是因為時任主教練鮑勃·庫西嫉妒他,擔心他打破太多由自己保持的紀錄。對此,羅伯特森說:“我真的認為庫西錯了,我絕對不會忘記這件事?!眅ndprint